第B2版: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作“一根藤”

采用“一根藤”工艺制作的各式门窗
(应敏明 供图)

    

    

    

    应敏明           

    

    宁海黄坛有栋“小姐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有浙东第一楼之美誉。“小姐楼”小巧、精美,其中最出彩的要数它的门窗格子。都说门窗是建筑的眼睛,“小姐楼”的门芯窗芯都用木格子拷成,榫卯结构,一根藤缠绕,嵌在藤中的结子都是红木做的,非常罕见,可见此楼用材之考究。

    对于很多人来讲,“一根藤”这个名称有些陌生。其实一根藤工艺就是木工的仿生做法。它的原型为生于山岳峭壁或缠于古树上的各种藤蔓。藤蔓在山体上延绵生长,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民间有“千年红木万年藤”之说。山野的藤蔓汲取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无拘无束地营造出自由空灵、变化丰富的线条美,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在文人的参与指导下,仿照藤蔓的美丽形态,感悟它的顽强品性,创造出一根藤的木作技艺,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和家具构件中,产生了迷人的艺术效果。

    江南自古文气灵动,一根藤艺术同样是江南匠心文心的体现。甬上木作建筑门窗和家具构件中出现的一根藤工艺,图案偏规整和严谨,一般是小的长方图案串联成一扇门窗芯,它用材良好,以榉木、楠木居多,显得空灵、文气。宁波江北区的慈城、奉化的西坞、余姚的梁弄、象山的石浦老街、宁海的箬岙等地旧宅里,曾经都有一根藤门窗的身影,它们在日光的照耀下,斑驳迷离,安静地呈现着岁月的痕迹。京上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就收藏有甬作一根藤门窗,它特有的美令观者叹为观止。一根藤在甬作家具上也有出色的表现,如宁波七弯凉床、拔步床、架子床、桌案、椅子等家具,均有一根藤工艺构件,有的还粗藤穿细藤,工艺极为精湛。一根藤是甬作家具装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木作仿生一根藤工艺源远流长,相传最早发源于天台山,天台山的一根藤木作自由灵动,变化丰富。天台山钟灵毓秀,儒释道兴盛,有国清寺,有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有儒释道文化滋养才创造出的木作绝唱一根藤艺术。据说天台山人明代工部侍郎张文郁,当年是个雅士,他曾在北京故宫负责三大殿建设,告老还乡之后,受天台石梁山无边的藤蔓的启发,和一些志趣相投的文人、工匠一起,创造出这种独特的木作仿生工艺。画家用笔墨画藤蔓,天台人借助锯子和刻刀,采用榫卯结构,把一根藤“刻画”得多姿多彩——它不断地卷曲、翻转、缠绕、伸展、回环、穿插。一根藤首尾相连,起承转合,变化出无数图案:祥禽瑞兽、奇花异草、博古花瓶、福禄寿禧,等等。天台木匠师傅凭借极富空灵和流动美感的技艺,创造出被世人尊称为“天台藤”的一根藤工艺。天台藤又称“软条”,因为用天台藤打制的建筑门窗和家具构件,它的木条子都挖圆角,形态如舞动的绸缎,柔软、舒展。天台山一根藤最著名的遗存,就是清代地理学家,官至礼部侍郎的天台五关里齐召南故居的那套一根藤门窗:堂门一根藤绘狮子捧绣球、蝙蝠如意、花瓶插戟等图案,腰板清雕人物故事,堪称经典之作。

    笔者收藏了一些一根藤门窗,其中天台东门陈氏四合院的一根藤堂门,一套六扇,每扇2.8米高,0.8米宽,门芯框是仿竹做的,内芯仿蝶、狮两种图案,寓意事事平安。腰板不事雕琢,素洁大方。我收藏的另一套甬作门窗也是六片,方格图案一根藤,门芯雕有马、狮子、蝙蝠等动物图案,极文气。做一根藤对工匠的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一位老工匠曾告诉我,一工只能做七个小弯头,一工就是一天。这样算来,半扇高1米、宽0.45米的门窗,大概要做一个月。

    据我所知,现今收藏木作一根藤最多的收藏家是创建了天台和合园的沈中明。沈先生年过五十,为人儒雅,乃性情中人。他企业办得好,又酷爱天台山文化,十分喜欢木作一根藤,为此专门在和合园中建造了一座明清一根藤艺术馆,并招募老木匠进行仿制,让一根藤这一传统非遗工艺重现江湖,倾注了大量心血。

    去年春上,我拜谒天台石梁山,山峰入云,一硕大石梁横跨山涧,梁下瀑布飞流,古寺掩映在树荫中。走进深处,但见山坡、古树上藤蔓肆意蔓延,它们卷曲、伸展、扩张,彼此纠缠、缠绵,起承转合,生机无限,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一根藤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木作手艺,但骨子里,它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