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河梅农在大棚里摘杨梅。(陈章升 摄) |
|
◀横河梅农分拣包装杨梅。 (陈章升 摄) |
|
▶梅农戚敏展示酿制的杨梅酒。 (陈章升 摄) |
记者 陈章升 慈溪市委报道组 张天叶 通讯员 张朝峰 夏日,梅湖畔的群山翠岭上,沉甸甸的杨梅挂满树梢,凝翠流丹。梅农们将杨梅分拣、入筐后,搬至船上,运往城里销售……这是慈溪女画家朱碧云描绘的上世纪80年代横河镇杨梅丰收场景。今年,这幅精美的“杨梅画”被印在抱枕、马克杯等日用品上,成为慈溪文创产品展示活动中的一大“明星”。 横河素有“中国杨梅之乡”美誉,杨梅栽种面积3.8万余亩,年产值近2亿元。在横河人心中,杨梅不仅是当地农业的“拳头产品”,更是致富增收的“幸福果”。“通过栽种、销售杨梅,横河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大家用赚来的‘杨梅钿’盖新房、买汽车,供孩子们上大学。”朱碧云说,一颗颗杨梅承载着横河人对幸福生活的希冀与追求。 悠久历史, 辛勤劳动酿就甜蜜事业 横河杨梅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清代余姚县志《嘉清志》记述:“杨梅,产烛溪湖山者中……其味冠绝诸果”。文献中提到的“烛溪湖”就位于现在慈溪市横河境内。“横河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杨梅仙子的传说。”梅园村村民孙国坤说,每年镇里举行的杨梅开摘仪式上,梅农代表会将首批成熟的杨梅献给杨梅仙子,感谢她对横河的眷顾。 杨梅的历史传说让横河多了一份迷人色彩,而现实版的“创业传奇”则让横河梅农感到无比自豪。“新中国刚成立时,横河杨梅产量不高。70多年来,梅农们抢抓发展机遇,扩大杨梅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杨梅产业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横河镇相关负责人说,横河拥有2个以杨梅产业为主导的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7个省森林食品基地、1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经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杨梅面积超过3万亩。 杨梅产业快速发展,为横河梅农铺就“康庄大道”。“上世纪80年代,上山种杨梅苗的村民特别多。尤其是杨梅承包到户后,大家的种植热情更加高涨。”龙南村梅农陈绍钿回忆道,大伙通过山上“见缝插针”种植杨梅苗和荒山开垦,使村里杨梅面积逐年递增。“靠着杨梅销售,我家在上世纪70年代末购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上世纪80年代末,又用赚来的‘杨梅钿’造起了3间二层楼房。” 从最初野生杨梅嫁接到小苗种植,再到上世纪90年代杨梅大苗种植,横河杨梅种植驶入发展“快车道”。“那时,横河农业服务公司还在村里专门开辟基地种植杨梅大苗,对梅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梅园村党总支书记胡森苗说,经过多年发展,梅园村杨梅种植面积已近7000亩,形成“家家有杨梅,人人是梅农”的产业格局。去年,全村杨梅总产值约5300万元,梅农户均收入4万元左右。 勤练内功,打响杨梅产销“突围战” 每年杨梅采摘季前,不少市民总会问横河梅农:“今年杨梅是大年还是小年?”他们得到的答复是:“从商品果产量看,杨梅大小年之分已经不明显。”原因是梅农通过科学种植管理,让山头杨梅在大年不再密密麻麻,小年也不再稀稀疏疏零落枝头。 杨梅大小年逐渐消失得益于慈溪杨梅种植专家一招修剪疏果的“绝技”。从上世纪90年代起,该市农技专家在杨梅主产区推广杨梅枝条修剪技术,教授农户疏花疏果技巧。“修剪过的杨梅树果实个大色黑,品质明显高于未修剪过的。在杨梅开花、结果时,梅农通过生态疏花、人工疏果,提高果实品质。”横河镇农办副主任陈世强说,这一做法不仅实现杨梅“减产增收”,还减轻了梅农的采摘工作量。 为了种好杨梅、开拓市场,横河农技人员和梅农动足了脑筋。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广杨梅树矮化技术,降低树体高度,方便游客采摘。“以前,成年杨梅树树高都在5米以上,游客上树采果困难,容易引发事故。”大山村杨梅种植户戚敏告诉笔者,杨梅树矮化后,来杨梅园采摘的游客更多了。为了拓宽杨梅销路,他还在杨梅园附近建起民宿,推出杨梅采摘游、特色农家菜。今年6月12日、13日,来度假的游客超过400人。 打好时间差,延长杨梅销售周期,这是时下横河梅农考虑最多的问题。每年杨梅采摘季,当地杨梅主力军——“荸荠种”杨梅销售总会遭到外地杨梅的前后夹击。“我们应对的第一招是在大棚里试种‘荸荠种’杨梅,提早上市时间。”慈溪市横河东上河水果农场场长胡国荣说,目前,农场大棚杨梅总面积约20亩,全部采用物理防虫等生态技术栽培法。此外,他们还引入加热、温控设备,对大棚进行精细化管理。与露天杨梅相比,它们的上市时间提早20天左右,品质上乘的能卖到200元一公斤。 近年来,横河梅农在种好“荸荠种”杨梅同时,大力引进“舟山晚稻”“东魁”“水晶”等优质杨梅品种,使“杨梅军团”错峰上市。今年,在慈溪市农合联杨梅产业分会的牵线搭桥下,该镇梅园村、龙南村引种了“福建特早梅”。与露天种植的“荸荠种”杨梅相比,这种杨梅的上市时间早了一个多月。 “触网”升级,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横河杨梅成熟期正值梅雨季节。如何实现保鲜,进而解决贮运期短、损耗大等问题,一直是当地梅农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横河新一代梅农“牵手”国内知名物流商,做好杨梅包装、保鲜“新文章”,让杨梅插上“互联网+冷链物流”翅膀,“飞”往全国各地。 2000年,龙南村杨梅种植大户茅春苗开始空运杨梅销往法国、意大利,销量每批次1吨以上,改写了横河杨梅批量出口仅为速冻或罐头杨梅的历史;2015年,他包下货运专机,将1239箱杨梅鲜果运送到中国香港;2017年,他与法国客商合作,使横河杨梅首次销往中东地区……一次次包机发运杨梅的茅春苗被称为“横河新鲜杨梅出口第一人”。“我已经从事杨梅出口21年。现在,横河杨梅远销中国香港、中东、欧洲等地,许多外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都能品尝到这一时令水果。”他自豪地说。 茅春苗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横河年轻梅农也不甘落后,纷纷利用网络为杨梅销售开辟新天地。据统计,去年杨梅节期间,慈溪网销杨梅超过40万单,其中横河寄运单数占了近一半。“在梅园村,有不少年轻人从事杨梅电商销售。与老一辈肩挑、船运,去市场摆摊‘吆喝’的方式不同,我们通过网络下单、快递发货,助力横河杨梅产业‘触网’升级。”村民孙佳说,去年,她在家建起小型冷库,对刚采收的杨梅进行真空包装、预冷处理。今年,她经冷链物流车销往各地的杨梅超过1800公斤。 杨梅“触网”看似简单,其中的门道可不少。本月,龙南村村民陈朱国请来两名网络女主播当“外援”,为农场杨梅打广告。“杨梅上市前,我就开始尝试各种网络促销方式,微信朋友圈、拼多多等网上平台都利用起来。现在,有了‘网红’助阵,山上的杨梅更是不愁‘嫁’。”陈朱国说,杨梅开摘后,两名女主播一直在做杨梅促销直播。从山头采摘,到现场挑选、包装,再到快递发运,让网友全程了解横河杨梅从山头到家中再到发货的全过程。 以杨梅为“媒”,横河加快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出杨梅蒸馏酒、杨梅文创产品等伴手礼,开辟杨梅采摘游路线,进一步推动杨梅全产业链发展。“目前,梅园村正在规划筹建杨梅综合交易市场,在里面开办一个杨梅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助力横河杨梅‘扬帆出海’,使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横河镇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