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世界中小微企业日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水养鱼,宁波中小微企业发展渐入佳境

“创客中国” 大赛部分成果


宁波模具产业园区。

作为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意液压马达正不断加码智能制造。

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已落户宁波南部商务区。

▲7号梦工场“楼层长”正在指导企业申领“企业码”。

▼环杭州湾(慈星)智能产业园是我市小微企业园快速发展的缩影。

    

    

    

    

    

    

    

    本版图文 殷聪 沈军明 朱孟海 刘青 杜云峰 

    

    在宁波街头,一款名叫“小遛”的黄色共享电动自行车,正引领市民出行潮流。两年多的时间,从宁波小微企业园驶出的“小遛”已超过10万辆,每天可为市民提供近70万次的出行服务,成为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近年来,我市通过育主体、引项目、优服务等方式,正引领越来越多的“小遛”通过转型升级加速崛起,不断激活宁波的城市活力。

    

    加码转型 营造企业培育氛围

    

    

    

    尽管是假期,但位于镇海的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仍开足马力赶制订单,满负荷生产。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意液压为了进一步扩展市场,毅然决定在3年内投资1亿元,全力打造行业内首个智能工厂,力争实现人均产值从100万元跃升到200万元。

    受疫情影响,宁波制造业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经过我市多年的中小微企业培育,不少像中意液压一样的“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顶住了压力。“中小微企业培育重在细水长流,需要引导企业扎根细分领域,聚焦专精特新,在逆境中化危为机。”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以“小升规”为抓手,不断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转型提质,一批小微企业借助“小升规”走上了专精特新之路。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新上规企业843家,排名全省前列。

    “对小微企业而言,升规意味着蝶变。爬上这道坡,不仅能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还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宁波中哲无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禅告诉记者,企业上规后,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解决下游生产企业痛点,用更加节能、智能的产品加速抢占市场。

    借力“小升规”,中哲公司完成“化蛹成蝶”是我市小微企业加速转型提质的缩影。为更好地鼓励更多的“中哲”爬坡上规,我市经信部门及各区县(市)通过提前谋划、上门指导等措施,全面掌握新注册、新开业企业情况,及时把成长性好、符合产业导向的小微企业纳入“小升规”企业培育库。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培育库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对接近规上标准的小微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动全市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市级财政已累计下发“小升规”专项扶持资金逾1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借助小微企业园建设,加速推动中小微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自吹响小微企业园建设冲锋号以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民资参与、多元开发原则,不断创新产权分割模式与土地利用模式,加强小微企业入园培育,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复旦杭州湾科创园、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7号梦工场等一批小微企业园成为中小微企业成长转型的沃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122个小微企业园已吸引8584家企业入园集聚发展,累计培育规上企业276家、高新技术企业133家,并推动39家企业成功上市。

    

    筑巢引凤 招引“品学兼优”项目

    

    

    

    “目前,我们仍是国际上率先采用微波合成分子筛膜技术,且实现分子筛膜连续性生产的企业。”浙江汇甬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砚硕近日自豪地对记者说,作为2018年参与“创客中国”大赛的企业之一,公司落户江北区后便建成了行业内首条配备全自动检测系统的分子筛膜生产线,年产能达3万平方米。“今年一季度,我们已实现销售额逾500万元。面对分子筛膜的巨大市场,我们有信心成为宁波膜产业发展的一颗新星。”李砚硕说。

    在宁波,像汇甬新材料一样,借助“创客中国”大赛这一平台落户宁波,展现创新力量的企业还有很多。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数字切片扫描仪,最大载片量达400片,只需扫描25秒,便可通过该设备将图像畅通无阻地传输给身处各地的医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切片诊断的精准性。

    宁波艾特米克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纳米纤维隔膜不仅可以经受200℃高温,还可实现100%回收再利用,大大提升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其代替传统聚烯烃多孔隔膜后,还可以将电池的容量提高20%左右。

    据悉,自2017年我市参与首届“创客中国”大赛以来,已有1148个项目借助赛事在宁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数据显示,千余个创业创新项目2019年平均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8.92%,展现出喜人的发展潜力。

    “在突发的疫情面前,借助大赛督促甬企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实现化危为机显得更为迫切。”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宁波区域赛启动后,将历时3个月,并于今年8月中旬举行决赛。按照计划,本次区域赛将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参赛项目不仅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将涉及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新材料、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已有921个项目报名,其中市外项目184个。

    既要外引,也要内育。2017年11月,《宁波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我市通过创新政策的推出,鼓励怀揣梦想的创业人员到宁波创业创新,让创业项目在宁波开花结果。

    两年多时间,创新性强、普惠性广、含金量高的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政策立足宁波,面向全国招引优秀项目,助力创业者加速“筑梦、逐梦、圆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吸引1412个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户,奖励金额逾2亿元。

    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政策对落户宁波且带动就业的优秀创业创新项目给予支持,是我市助力中小微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除此之外,该政策的普惠面广、扶持力度大、政策含金量高。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创新大赛获奖项目、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及获得50万元以上的风险投资创业创新项目等均可通过网上申报平台申请领取最高20万元的资金奖励。

    不光是“筑梦”,该政策通过后续服务的跟进,进一步畅通创业者“逐梦”的路径,助力创业者加速“圆梦”。据介绍,除了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扶持,市经信局去年联合我市多个部门实施了更为精准的对接,开展了更为合身的金融服务。

    今年3月,我市启动新一轮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项目申报,一批生力军即将在甬城落地生根。

    

    多措并举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有了证书,订单就在了。”近日,宁波中灌润茵节水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凤仙看着客户发来“请尽快下单”的消息感慨道,做检测还能像网购一样选择“商家”,真方便。

    困扰李凤仙一个月的难题得以解决,全靠宁海企业服务队伍及当地创新推出的“企服淘”平台。原来,一个月前,李凤仙接到一笔订单,附加条件就是要提供ISO体系认证证书。不巧的是,该公司原有的认证证书过期了。

    情急之下,李凤仙电话联系了8718平台宁海县子平台。没想到,平台的工作人员立马进行了上门服务,登录“企服淘”平台,输入需求,系统很快抛出解决方案:推荐给企业6家ISO体系认证辅导单位,企业根据指导,在网上下单、付款,邮寄样品,一个月后,新的认证证书就快递到手了。

    在宁波,类似李凤仙的事并非个例。借助“三巡三微两解”(即巡访、巡播、巡诊,微调查、微平台、微市场与解读政策法规、解决企业困难)专项活动,我市一批批企业服务人员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为企业解了不少燃眉之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线上“巡访”5272家,线下“巡诊”159家,公益培训“巡播”18场,受理企业各类政策咨询和困难问题2996件,办结2929件,办结率为97.8%。

    不光是“三巡三微两解”,6月15日,宁波“企业码”专区完成基本系统开发,帮企一把、甬惠通、甬惠金融、甬匠工坊、甬上信用、“一十百千”公共服务体系等六大板块正式上线。通过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企业可以享受惠企政策在线“云解读”,并快速获得政策兑付;融资贷款、工会技能培训等服务也可以一键送达。

    “此前,根据企业高频应用的需要,‘企业码’已开发上线了扫码进码、码上名片、码上政策、码上直办、码上诉求、码上融资、码上合作、码上信用等八大功能,实现服务全流程在线、透明化办理、多场景融合。”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推出的六大板块更具宁波特色。

    以“帮企一把”板块内政策帮享、困难帮解、市场帮需和企情帮言四项应用为例,不仅保留了市8718总平台深耕多年的企业困难诉求流转机制和国家、省、市、县四级政策解构功能,还将企业个性化服务需求对接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一十百千”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宁波的特色之一。按照计划,我市将以市8718总平台及10个区县(市)子平台为基础,连接设立在各功能区、街道(乡镇)、经济开发区、重点行业协会、小微企业园内100多个企业“家门口”的窗口平台,以公共服务平台为骨干架构带动千家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力培训、市场拓展、管理咨询、质量管理、创业辅导、信息化应用等服务。

    据初步统计,自今年3月18日浙江启动“企业码”试点以来,宁波企业领码总数持续上升,截至昨日下午,宁波领码率已达80%。其中,余姚、江北、宁海、石化开发区、保税区领码率已达100%。

    今年2月,《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施行。《条例》总结提炼了浙江各地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着眼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对保障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和公平参与竞争、平等使用资源要素、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保护民企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等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通过地方立法有力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条例》出台后,全市经信部门邀请专家通过各类会议对《条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向企业进行了宣贯。”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目前我市正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宁波市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再造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以往,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今年以来,市经信局先后与交行宁波市分行、宁波银行、建行宁波市分行签订合作协议,三家银行共计安排76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主要用于支持我市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园、规上工业企业、制造业高成长企业等。截至今年5月底,5家小微企业园内企业已获交行宁波市分行审批投放贷款731万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