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徐东芝 家住慈溪的宋阿姨因为严重骨质疏松引起髋骨骨折,已度过了一年的轮椅生活。她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而且还能行走自如。 69岁的宋阿姨是幸运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宋阿姨一样的老年患者在骨折后因为治疗方式不当,最后走到人生的终点。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市第二医院)医生、市骨质疏松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费锦萍提醒广大中老年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骨骨折,是可防可治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2018年至2019年,宁波市骨质疏松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开展了覆盖10个区县(市)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活动,对2069例平均年龄为66岁左右的本地居民进行筛查,其中男性574例,女性1495例,结果显示有2025例被判断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比例高达97.9%。 “由于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骨质疏松也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进展, 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 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部分患者也可能一直没有临床症状,直至发生骨折。”费锦萍说,这就导致市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没有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骨密度检测率较低,延误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有利时机。 与普通的骨折相比,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更大, 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尤以髋骨骨折为甚。老年患者发生髋骨骨折后,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手术治疗不一定受得了,于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选择了保守治疗,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事实上,保守治疗会一定程度地增加褥疮、肌肉萎缩、肺炎和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因处置不当,只有约30%的患者可以恢复到伤前的生活水平,相当比例的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致残率高达50%,15%-20%髋部骨折的患者在10年内死亡,由于并发症的存在,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比同龄人群高3倍。因为髋骨骨折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而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尽快进行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将能够有效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 费锦萍建议,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以及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史等的患者,一定要到医院做一下骨密度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