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不变 责任在肩 使命必达

——省市优秀共产党员风采之二

    

    

    

    

    

    

    陆建江: 让群众感受到农村发展新成果

    

    

    

    

    海曙区高桥镇长乐村从2006年时负债2400多万元的经济薄弱村,“逆袭”成为如今年底每位股东都能收到福利及分红每人每股1万元的经济强村,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建江十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作为基层负责人,为切实让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成果,陆建江一直努力做好盘活村级经济、发展民生事业和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三篇文章”。他围绕环境改善和民风文明两项重点,全面控制乱设摊、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等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利用长乐大舞台宣传诚信友善、勤俭持家、敬老爱老等方面的道德典型;开展换届“回头看”,确保村干部队伍更有活力和战斗力。

    如今,村民钱袋子鼓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舒坦了。他真真切切地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和称赞,先后获得区“优秀共产党员”、区抗洪救灾工作先进个人、区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区工作先进个人、千名好支书等荣誉称号。

    

    陈志鸿: 争分夺秒引导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刚调任海曙区发展和改革局产业发展科科长不到半年的陈志鸿,克服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要求,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今年正月初三,陈志鸿放弃春节休假,从1000多公里外的江西老家赶回宁波,随即奔赴工作岗位,加入抗击疫情一线。针对节后的“三返”高峰,为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工,他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动态,同时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诉求,在吃透各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带领科室同志加班加点,完善企业复工流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先后起草了《海曙区企业复工管理实施细则》《海曙区企业复工工作应急处理机制》等文件,引导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随着疫情的变化,从复工政策专班、复工应急专班到政策兑现专班,每个工作专班都能够看见他忙碌的身影。自老家回宁波后,他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被评为市区两级抗疫“先锋”。

    

    林继军: “帐篷书记”为村民筑起防控屏障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江北区甬江街道河西村有外来户2242户,是本地村民户数的7倍,节后陆续会有大批量人员返村,防控压力很大。关键时刻,河西村党支部书记林继军挺身而出,搭起帐篷守在村口,夜以继日靠前指挥,为村民群众筑起坚实的防控屏障。

    面对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自正月初三起,林继军用塑料布在村口围起一个简易帐篷,用一张行军床、一盏村民提供的灯、一套桌椅建起不足10平方米的“战时”指挥室,他在那里一住就是大半个月。“我是个退伍军人,正和疫情激战,不拿下战斗,我绝不回家!”

    每到晚上,有村民进出,林继军就起身查看,一个晚上睡睡醒醒,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小时。随着疫情形势不断严峻,林继军果断决定“封村”管理,他带领全村党员和村民,做好10个卡口点位的执勤检查,坚持一天5次巡村入户,力保全村未出现一例重点人员失管漏管情况。这位“帐篷书记”用实干担当履行了为民服务的承诺,鼓舞着全村党员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蔡一飙: 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

    

    

    

    

    自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以来,作为宁波市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传染病防控领域资深专家,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蔡一飙当仁不让地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连续作战100余天。他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那一份执着和情怀,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大无畏担当。

    疫情防控初期,他被抽调到了江北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承担起公共卫生防控专业指导工作。从全区发热门诊开设到定点医院救治、从隔离点设置到密切接触者的确定、从复工复产细则到学校防控规范的制定、从内防扩散到外防输入防控重心的转移,每一个角落都有他奋战的身影。

    他组织成立24小时疫情防控咨询“接线专班”,让党员干部用耐心解答缓解群众的焦虑与恐慌,普及科学防护知识。他创新采用“询问+轨迹”的流行病调查方法,精准实施了江北区5个确诊病例的流调、消杀及密切接触者追踪工作。运用这一流调方法的“无防护15秒感染”案例,在该领域科普教育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卢增成: 从追逃人化身为追疫人

    

    

    

    

    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情报大队大队长卢增成是一名“追逃高手”,他善于运用计算机特长,在抓捕、追逃工作上,对各类信息进行充分整合、抽丝剥茧,单是去年的“云剑”行动,就创下了4个月内查获嫌疑人200余名的纪录。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合成作战团队,及时转变身份,从追逃人化身为追疫人,对数据进行动态翻滚式核查碰撞,排摸确认人员身份,及时发现涉疫情况,为全区防疫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疫情防控期间,上级公安部门指令层层下发,市、区卫健部门信息不断传递,经常让人焦头烂额。卢增成带领疫情数据处理专班,开展24小时不间断运转,对各级下发数据梳理汇总、分析研判,整理形成疫情情报20余条;核查上级下发涉江北指令600余条、涉及2万余人次;累计核查火车购票、飞机购票、汽车入甬、涉鄂人车、手机轨迹、不在甬人员等大数据500余万条,密接人员、涉鄂入甬、红黄码核查、疑似人员等重点人员小数据6000余条,入境人员小数据2000余条,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抗疫使命。

    

    严培玲: “拼命三娘”舍小家为大家

    

    

    

    

    今年大年初一,镇海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严培玲接到紧急任务,赶往区内某集中医学观察点担任负责人。她临危受命,带领11名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最快时间内将场地改造成符合防控要求的临时隔离病房,一天只吃一顿饭,几天几夜没合眼,最忙的时候一天打了400多个电话。

    当援鄂号召响起,她又闻讯而动,第一时间报名,瞒着年迈的老母亲,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征程,担任镇海区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医疗组负责人。作为宁波同批医疗队最先进入危重病房的女医生,严培玲始终身先士卒,冷静面对每日每时的防疫战线状况,尽心尽责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分析患者病情、讨论治疗方案、评估患者情况……为方便与武汉患者沟通,她拿出了当初“啃”外语的精神,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武汉方言,在较短时间内做到可以用武汉话和当地居民顺畅交流。在陌生的高危工作环境下,她承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被称为“拼命三娘”的她,受到患者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圆满完成了援鄂任务。

    

    

    钟炎: “夫唱妇随”同心抗疫

    

    

    

    

    2.6公里,是镇海区蛟川街道迎周村党总支书记钟炎的办公室和家之间的距离,但这段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的回家路,在今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钟炎有整整半个月没有走过。

    迎周村临近省道,村域四通八达,有外来务工人员7000余人,疫情重点地区来镇隔离人员40人,管控压力极大。疫情防控期间,钟炎带领村班子成立村级指挥部,通过村里的喇叭及横幅、宣传页、微信平台等宣传防疫知识,扩大村民知晓率,设立执勤卡点,参与24小时轮班执勤,替村民守好门,把疫情牢牢挡在村外。疫情趋稳,钟炎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协同街道开展企业复工复产“三服务”活动。他牵头拟定企业货车进出村登记管理办法,及时开通企业货车“特快通道”,还积极为企业提供招工信息、推介线上招聘渠道,全力推动辖区企业快速顺利复工复产。

    为了让近百名村干部、志愿者吃上热饭,他在村委会设立临时厨房,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亲戚照顾,让妻子天天为大家烧菜做饭,“夫唱妇随”同心抗疫,鼓舞了干部群众的抗疫士气。

    

    冯绍东: 强忍丧亲之痛 毅然坚守岗位

    

    

    

    

    去年大年三十,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骆驼派出所副所长冯绍东的外婆去世。在接到抗疫紧急通知后,他顶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毅然返岗开展工作。排查重点人员、现场踏勘、封闭管理、宣传政策……从正月初二开始,他就带领民警开展工作,较短时间内全面完成辖区2394名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排查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在抗击疫情的几个月中,冯绍东积极谋划,主动调整勤务模式,不断适应疫情防控新需要。对聚集类警情开展梳理排摸,教育与打击相结合,累计驱散了聚众类警情100余起,打击处理10余人次,有效消除了疫情聚集传播隐患。联合工商、文广等部门对辖区网吧、KTV、洗浴等场所开展滚动排摸,对仍在营业的进行警戒,有效封堵疫情传播途径。为适应公寓楼排摸隔离,他参与工作专班,建议街道领导建立公寓楼日报制度,隔断疫区人员流动。针对高速出入口卡点排查机制,积极安排执勤模式,24小时配合卫健部门、住建部门开展医学筛查,落实劝返及隔离工作。

    

    占凌峰: 在疫情大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占凌峰第一时间主动请战,于2月9日凌晨受命援鄂。作为北仑区第二批16名援鄂医疗队伍中年龄最大、党龄最长的共产党员,他被任命为队长,并作出郑重承诺:“17年前,我是一名年轻的呼吸内科住院医生,参加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抗非典病房治疗任务。17年后,我是北仑援鄂医疗队战士。我必定冲锋在前、敢打必胜,而且‘一个都不少’地将队员们安全带回。”

    在武汉,占凌峰带领团队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从病毒的魔爪中抢救患者,尽一切力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他建起医患“甬汉一家亲”微信群,为患者提供专业咨询、心理辅导等线上服务,还带领大家制作拍摄康复保健操,为患者开启康复加速度。贴心有效的医护诊疗措施获得了患者好评,共获得感谢信、感谢微信、感谢视频26封(条)及锦旗1面。3月31日,他带着队员从武汉凯旋,兑现了出征前的诺言。在这场疫情大考面前,占凌峰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林艳军: 冲向疫情火线的临时书记

    

    

    

    

    在北仑区交通运输工作一线,北仑区交通运输局安全法规科科长林艳军已默默奋战了22个春秋。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又承担起北仑区“战疫空铁驻守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驻守分队24小时运转,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为使转运工作无缝衔接,他利用白天休息时间,逐个联系旅客,安排计划。一有空闲,他就在火车站、机场一线参与值班,现场解决处理各类疑难问题。半夜里出现过多次运力接续不上及车辆中途发生故障等情况,他总能第一时间紧急调度车辆。3月8日开始,疫情防控形势发生变化,战线拉长到萧山机场和杭州湾入境旅客分流点,长度达300公里。驻守分队考虑到区内全面复工复产后其他工作任务也十分繁重,努力自挖潜力解决困难,原班人马扛起了4个入境卡口的管控分流重任。有一名被送到区集中隔离点的旅客反映,晚上到隔离点后没有食物,他马上协调集中隔离点配备方便食品,供旅客充饥。他的辛苦忙碌、周到安排,让回国的同胞感受到了祖国的浓浓深情。

    

    

    史孟艳: 用心当好园区管家、企业保姆

    

    

    

    

    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社区是一个模具及汽配产业集聚型纯工业社区,目前共有企业78家,员工近2万人,2019年产值近200亿元。本着“臻于至善,源于动力”的工作理念,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立足小微园区实际,搭设党群服务平台,制定企业服务标准,组建产业发展联盟,使社区党委成为助推小微模具园区转型升级的强大“红色引擎”。3月11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大碶高档模具园区调研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时,对灵峰社区服务小微园区的模式高度肯定。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考察企业生产经营及复工复产情况。

    此次疫情防控中,灵峰社区在全市率先制定《企业防疫清单》指导企业防疫复工。她推动成立“复工复产联盟”,把龙头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整理出来,比如年产值60亿元的拓普集团,围绕它的上下游61家企业整体复工,一个都不能少。复工15天后,企业复产率高达96%,复工率和复产率在全区各工业园区中排名第一。“复工联盟”做法被新闻联播等央媒报道。

    

    徐波平: 用“绣花针”穿起百家事

    

    

    

    

    海创社区是宁波市单体最大的社区,现住居民2万名。在鄞州区下应街道党工委委员,海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徐波平看来,管理超大型社区和管理超大型城市一样,都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走线顺不顺、针脚密不密,决定了社区运行是否高效有序安全。

    徐波平将整个社区划分为22个网格,各配备一名网格长,并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栋居民楼,48名楼长应运而生。顺应社区治理智慧化浪潮,她还将线下网格包干管理与线上平台综合治理有机融合,居民可通过58个微信群参与社区事务、随时留言“发声”。目前,58名群长与3000余名居民保持实时互动联系,24小时在线回复居民在子女入学、求职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咨询。她带领社区网格长、楼长、群长等联动发力,竭尽全力为民办实事,让“家在海创、心安此处”成为居民共识。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继续秉持“绣花精神”、狠下“绣花功夫”,将“精密智控”理念贯穿于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全过程,真正做到“治网恢恢、疏而不漏”。

    

    赵文强: 帮助企业高效抗疫复工达产

    

    

    

    

    鄞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科长赵文强是鄞州区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领跑领先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先后参与鄞州区三个“工业五年计划”的起草、“154”细分产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在树强扶优、推动工业企业梯度发展、营建工业良好生态雨林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服务工业企业中,尊重规律、创新方式、注重实效,以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诠释了一名工业战线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他全身心为疫情防控站好岗、为企业服务好。疫情发生之初,作为全市经信系统应急联络员,他24小时值班待命,逐一排查出有条件、有能力生产应急物资的企业,并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为保障一线防疫物资充足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他承担了疫情防控公告、方案和政策起草等工作。在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他制定企业复工整体方案,深入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并对鄞州区企业复工情况进行统计监测。

    

    冯马龙: 将“奉化经验”带进武汉光谷

    

    

    

    

    奉化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冯马龙曾于2018年被派往吉林延边州安图县中医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因表现出色,被安图县中医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他所在的奉化杏林援边医疗队也荣获“最美宁波人”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医院征集应急梯队和赴武汉的后备人员时,冯马龙都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一直奔跑在抗疫的第一线。在入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隔离病房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并将自己总结的“奉化经验”带到那里。

    根据病房实际情况,他第一时间提出了病区常备药物制度,节约了由药房配送药物到病区的时间。为了提高医疗安全,他有着近乎严苛的院感防控理念,要求进行全身消毒喷洒时不能错过鞋子,甚至脚底,而正是这些,帮助奉化援鄂小分队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善于思考的他,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率先创新提出非挂耳式无接触听诊器方案,在光谷医院病区组织举办的“基于临床真实需求创意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得以有效应用于临床。

    

    王剑英: 抗疫先锋,总是冲在前

    

    

    

    

    王剑英是奉化区松岙镇五百岙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三年来,五百岙村相继完成了多个农业、水利、民生等项目,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王剑英按照镇防控领导小组部署,迅速开展五百岙村疫情防控“清楼”行动,挨家挨户上门填表登记、分发宣传资料,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短短两天时间就排查了200多户近800人。之后,每天步行对全村进行一遍排查成了王剑英的“必修课”,他的微信运动步数每天都在2.5万步以上。

    2月10日晚上7时左右,王剑英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自行车从执勤卡点回家。由于连续多日工作未得到充分休息,他骑着电动自行车冲出路面,连人带车掉入1米多深的沟渠,当场昏迷,后由值班的联村领导送至区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根据医生检查诊断,王剑英颅内出血,肩胛骨、肋骨断裂,胸腔积液。而躺在病床上的王剑英,还是坚持天天给村里打电话,了解村里疫情防控的情况,提醒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出院后,王剑英立刻又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

    

    王卓: 企业复工的“暖心客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奉化区西坞街道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王卓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助力区域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当作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为确保务工返乡人员疫情“零输入”,王卓早在正月初二街道全面开展防疫之际,就同步谋划应对企业复工复产的防疫工作,并于正月初三率先成立街道企业开复工服务专班,出台企业复工工作方案。在收到正式复工文件后,他第一时间电话、微信、短信通知到全部951家企业,努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面对细之又细的防疫举措,很多企业是“一头雾水”,他的电话就成了企业家的“暖心客服”,最多的时候一天接打电话302个。他还积极创新企业复工审批流程,将企业复工审批改成备案制,加速推进区域复工复产进度,该制度后被全市推广。

    为应对国外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他组织召开西坞外贸企业“逆风而战”座谈会,提振企业信心,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网络直播、新媒体及参加本土团购展销会等途径,拓宽销售渠道,挖掘新的增长点。

    

    文字 陈飞 勇祖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