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当好一颗抱团的“石榴籽”

——记2020年“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米娜瓦尔·艾力

    

    

    

    

    记 者 董小芳

    实习生 汪 莹 

    

    9年,431名少数民族学生,192名毕业生……这是一串数字,更是米娜瓦尔·艾力的青春和梦想。

    2011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收首批少数民族学生,25岁的米娜瓦尔·艾力来此任职,一干就是9年。靠着满腔热情和个性化帮扶,她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心中知冷知热的姐姐。

    6月29日,米娜瓦尔·艾力被授予“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她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当好一颗抱团的石榴籽’,帮助更多的少数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每一个角落。”

    真心真情

    融化了她心中的隔阂

    24个小时的火车,从喀什到乌鲁木齐;48个小时的火车,从乌鲁木齐到上海;5个半小时的大巴,从上海到宁波……

    2006年,当20岁的维吾尔族姑娘米娜第一次站在宁波的土地上时,她的心中,只剩下两个词——“疲惫”“后悔”。

    “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在家乡读大学呢!转了3趟车,赶了4天路,才到宁波。而且因为头一次出远门,在上海坐了一辆黑车,半夜12点多,司机把我们丢在了距离宁波市区很远的路边。”米娜说,当时同行的,是几个在火车上认识的同到宁波大学读书的少数民族学生。“人生地不熟,还下着雨,我们只能淋着雨往前走。几个女生当场就哭了,大家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后悔。”她说。

    走了很远,终于看见一家营业的小烟酒店。作为其中唯一会讲汉语的学生,米娜走上前与老板沟通。听不懂宁波话,米娜一边说一边比划,终于借到了老板的电话。她拨通了学校辅导员的电话。

    “没想到,电话只响了一声,老师就接了起来。”米娜说,老师安慰他们不要害怕,让他们等在原地,马上会派车子来。

    大概40分钟后,一辆中巴车接上了米娜一行。凌晨2点,终于到了寝室,给父母报完平安,米娜靠着墙哭了起来,疲劳、后悔、孤单,所有情绪一拥而上。就这样,米娜度过了在宁波的第一个夜晚。

    第二天一早,班主任和几个学生一起,带着油条、豆浆、蛋糕来探望米娜。听着老师轻声细语的话,米娜突然间觉得心里涌进一股暖流,一直暖到心里、暖遍全身。

    慢慢地,伴随着对宁波的了解,她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毕业后,她留校当了一名辅导员。

    2011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急需一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融入学校、融入宁波的专职辅导老师。得知消息的米娜,毫不犹豫报了名。

    “宁波温暖了我,我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少数民族学生,消除他们的语言障碍,让他们能很好地融入内地。”米娜说。

    精准施策

    助学生心安第二故乡

    “米娜老师,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小伙子,可能语言有障碍,来买药一句话也不说。”2015年9月,又是一个开学季,米娜老师接到了校医务室的电话,急匆匆赶了过去。

    小伙子叫肉孜,来自新疆喀什,这是他报到的第一天。因路上不小心染上感冒,他便找到医务室想买点药。但因从小说的是少数民族语言,小伙子一走进医务室便“傻了”。

    医生问的话,他一句都听不懂;汉字也不太会写,无法跟医生有效沟通。

    “像肉孜一样的学生,不在少数。”米娜说,消除语言障碍、增进民族团结,就必须要打通这些“关节”。于是,她探索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分层、分类、分时段”服务管理,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和薄弱环节,从语言能力提升、专业课程学习、就业指导帮扶三方面入手,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更快、更好地融入宁波。

    突破语言障碍,米娜向学校提出建议,开设了《汉语听力与阅读》公选课。同时,通过开展“听写”“诵读”等比赛,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启用网络课程,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开展学习。此外,还组织内地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助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尽快突破语言障碍。

    让学生真正融入第二故乡,米娜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宁波。

    “从入学开始,米娜老师就带着我们陆续走访了天一阁、北仑、象山等地,让我们一点点了解宁波、熟悉宁波。”正读大一的牡丹古丽说,用脚步丈量、用心去感受,让她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

    同时,米娜还牵头成立了多个公益团队,包括全省首支少数民族大学生城管义工服务队、“护河队”等,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成立了足球俱乐部、舞蹈团等多个社团。然后,借助“米娜工作室”,通过“校地共建”的模式,让学生“走出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据统计,宁职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文明经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160余场次,参与1200余人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

    语言通了,外面的世界熟悉了,学生们的心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思想扎根

    真正实现各民族一家亲

    “老师,我现在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了,想帮助一些宁职院里的贫困学生,或者宁波那边需要帮助的人。”

    去年年底,米娜回到家乡,走访了曾经的学生迪力木拉提。他是宁职院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2015年毕业后回乡创业,开办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还记得刚到宁波时,我对饮食、气候等各种不适应。米娜老师几乎每晚来找我们聊天,帮我们疏解心理。学校也找了人跟我结对,帮我提升语言能力。社区、街道等也提供了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迪力木拉提说,如今,他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馈自己的第二故乡。

    视他乡为故乡,帮助其他各民族兄弟姐妹,如此“反哺”,与迪力木拉提在宁波期间所受的影响密不可分。

    米娜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根本的就是要打牢思想基础。她依托宁职院打造了一个“云端”学习平台——少数民族学生专题学习平台。时政要闻、社会热点、民俗风情、政策解释等各种学习材料应有尽有。

    “此时此刻,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就是最伟大的英雄!感恩有你们!”“身为青年的我们,更应担负起身体力行的责任,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在一篇与抗疫相关的文章下,学生们激情澎湃、纷纷留言。

    “此外,每周末,米娜老师还会带着我们一起看一部电影,一学期一个主题,比如去年年底的红色电影系列,以此来加强我们的思想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图尔逊江告诉记者。

    米娜还带领学生们在校内开起了米娜民俗公益店,专卖新疆特产,既为贫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又可以利用售卖所得为在家乡读书的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帮扶。而且,每次放假返乡,米娜还组织学生们结合自己在甬求学的经历,到当地学校做宣讲,厚植民族团结的根基。

    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不断提升,有效深化了爱国、爱校、爱家情怀,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石。

    在米娜工作室的入口处,挂着2020届少数民族毕业生送给她的锦旗,上书:“铭谢师恩情,关爱暖人心;一如天山雪,润物细无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