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
要闻
上一版
3
4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两战”路上,他们冲锋在前
2020年07月06日 星期一
宁波网首页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战”路上,他们冲锋在前
——省市优秀共产党员风采之三
王学泽: 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
江丰电子作为集成电路芯片行业的核心材料供应商,是测温设备芯片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疫情防控之下能否顺利复工复产,关联甚大。
“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大年三十,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王学泽主动担负起公司疫情防控中心总指挥一职。
在他高效科学的指挥调度下,8个工作小组通力合作,江丰电子在2月10日顺利复工,成为全市首批投入正常生产的企业,月靶材生产量创下新高,没有延误一个订单。
复工达产期间,王学泽坚守岗位,全程无休,带领党员职工构筑起江丰战“疫”最坚固的防线。当返岗人员需要隔离,他协调餐饮中心,为隔离员工提供送餐服务;当客户端材料告急,物流因疫情中断,他亲自部署协调,安排专车送货;实施定时定点消杀、办公室人员支援一线、提高原材料备货等一系列举措,精准有效,实现员工零感染、发货量屡创新高。
“王学泽式防疫”为当地规上企业抗击疫情起到了示范效应,江丰电子复工复产的卓越方法登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
吕建森: 逆行而上勇担重任
1月22日从武汉返姚的一名大学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拉开了余姚医疗战线抗疫大幕。凌晨,余姚市人民医院负压病房正式启用,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吕建森逆行而上,勇挑重担,担任诊疗组长及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团队开始了与病毒的“正面交锋”。
深入每个病房查房,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组织医院专家联席会议远程会诊,共同出谋划策;根据会诊结果,对病人的治疗进行及时调整。他为每名患者“量身定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虽然每天忙到深夜,吕建森还是会在第二天早上6点多雷打不动开始一天的工作。遇到紧急问题,他第一时间冲到现场解决。对重症病人的每一个指标盯得紧紧的,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把恶化的苗头扑下去。
经过吕建森和团队9天的悉心治疗,病区收治的第一例病人治愈出院,这是宁波市第一例治愈出院的患者。
在负压病房工作满14天后,吕建森离开病房休整,休整结束后,又毫不犹豫地提出重回负压病房的请求,直到余姚市最后一例确诊病人治愈出院。
杜海军: 尽心当好“战斗员”“服务员”
深入村庄、农户,坚守、奔走在战“疫”一线,谢家路村党委书记杜海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他策划起草“家书”,落实防控责任,参与卡口执勤。从正月初二开始,每天早出晚归,在一级防控期间从不休息,喉咙变得沙哑,持续一周不见好转,仍坚持带病作战。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打赢了谢家路村疫情防控阻击战。他本人因此获评宁波市第一批战“疫”先锋个人。疫情稍有缓解,企业进入复工复产,杜海军又带领村班子深入企业,指导全村198家企业实施疫情防控,帮助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
走访中,杜海军了解到辖区内一家规上企业碰到了100多名员工的住宿困难问题,他马不停蹄地启动各项程序,在一周内腾出房子、落实出租方案、召开班子集体会议、征求周边农户意见、解决涉及农户的政策处理等等,直到召开网上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并得到通过。
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他研究的“双巡双控”举措,在不设卡口的情况下对疫情防控产生了积极效果,该办法在泗门全镇推广。
胡雪忠: 为护佑生命而战
生命重于泰山,战“疫”刻不容缓。作为宁波援鄂医疗队成员,慈溪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雪忠2月9日随队赶到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便一头扎进了繁忙的战“疫”中。
一小时内收治29名病患,一晚上48张病床全部收满。医护人员不够怎么办?胡雪忠放弃组长“不上夜班”的权利,进病房顶班。床位不够怎么办?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原来的48张病床增加到51张。语言不通怎么办?胡雪忠所在医疗组湖北籍组员录制了武汉话查房开场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开展“身心同治”。
“身为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冲锋在前。”胡雪忠在未知和恐惧面前,选择无畏,第一时间进入“红区”,做好党员干部“跟我上”的带头作用;落实好如何做好防护、规范诊疗流程、心理减压等工作;并积极展开党建活动,进一步筑牢战“疫”线上的“红色阵地”。
在武汉的51天,胡雪忠带领的医疗小组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的既定目标。
陈建峰: 不负韶华战疫情
当疫情来袭,如何守好城市大门,慈溪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陈建峰精心谋划了一套疫情防控组合拳,确保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
他牵头组织成立了掌起卡点临时党支部,举行党员宣誓仪式,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号召全体卡点一线参战人员忠诚履职、守护平安;实行设卡点“总联络人—值班长—工作组”三级管理机制,科学制作《入(离)慈通道防疫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明确“测、查、问、记”四个工作步骤;组织集体会商,多方筹措防疫物资,为卡点战友披上防护铠甲。
从正月初一开始,陈建峰连续38天坚守一线,与战友们一起鏖战在掌起高速卡点。从1月25日至2月19日,卡口累计检查车辆25023台次、监测人员55300人次,发现异常并送卫健部门观察12人,劝返2206人,坚决守住了慈溪战“疫”的第一道防线。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前提下,陈建峰组织广大民警、辅警进企业、进学校,帮助建立应急机制,为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课保驾护航。
郑如灿: 奋勇当先善作为
慈溪市横河镇东上河村有外来人口8000多人,涉及出租户1200多户。自疫情暴发,党总支书记郑如灿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防控疫情和保障复工上。
根据本村实际做好周密部署,亲力亲为投入到防疫最前线,做到心中有底数、防控有方案。当他发现宏桥自然村的露天市场存在人群聚集风险后,郑如灿迅速召集村班子讨论研究,决定对该违建市场进行清理。当天下午,他便组织力量拆除,拆除面积200余平方米,杜绝了人员集聚带来的隐患,同时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交通堵塞问题。
疫情防控责无旁贷,复工复产刻不容缓。郑如灿带领班子成员尽心做好辖区内156家企业的“企小二”,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用工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复工难题。当他得知3名在东上河村务工的安徽籍人员进不了原出租房所在村,主动作为,妥善解决了企业和员工的燃眉之急。
郑如灿是村里的“指挥官”“急先锋”,还兼任着镇自来水厂厂长一职。疫情防控期间,他周密部署,保障了全镇供水安全。
王宗义: 模范引领冲锋在前
当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作为县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宁海县第一医院第一时间运行24小时开放的发热门诊。此时,感染科主任王宗义处于严重感冒状态,他带病上阵,带领科室人员第一时间完成隔离病房阵线布局。
1月26日,宁海出现新冠肺炎病例,王宗义第一个报名参与,进驻病区。对每一个病例,王宗义极其谨慎和细致,其间,他充分利用省级专家会诊平台,将病人的诊断检查资料与浙一医院感染科专家开展深度交流,确保每一名病人的治疗方案精准无误。在周密治疗的同时,他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舒缓病人在封闭环境下的焦虑情绪。2月6日,通过医护团队精心治疗,宁海首例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10天后平安出院。
咽拭子采集,被认为是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之一。为了保证准确度、保护同事的安全,王宗义每次抢先承担和完成这项工作。每逢重大疫情,他都奋勇当先,以担当引领团队屡建奇功。王宗义以最美逆行者的姿态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邬宁崖: 当好社区防疫“守门人”
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宁海县跃龙街道兴圃社区党总支书记邬宁崖俨然是社区里的一名防疫“总司令”,来甬返甬人员信息、消毒测温送物资、私聊群宣传,皆由她操心和部署。
兴圃社区有居民4275户,104个开放式楼道。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邬宁崖迅速投入行动,辖区路段实行封闭管理,设置6个卡点,发动居民群防群治,兴圃小喇叭响遍各条小巷;发动党员、业委会、物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当接到辖区有户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的情况反映,一整天不曾休息的她又戴上口罩匆匆找到那户人家,核实情况,认真记录,做好隔离工作。第二天与工作人员衔接,持续性给这户居民每天登记体温,做好追踪管理。
认真、负责,是邬宁崖留给兴圃社区居民最深的印象。社区有位孕妇从外地归来,要去医院做糖筛,邬宁崖一路陪同,从医院到家,全程点对点服务。她说:“其实我没做什么,这些都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朴实的话语,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担当。
林海峰: 不忘初心共克时艰
疫情防控期间,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林海峰忙起来就忘了时间。他身先士卒,冲锋一线,统筹全公司抗疫力量,全心全意为企业防疫复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他的号召下,公司火速组织了一支抗疫志愿者服务队,有序做好隔离点企业员工的送餐和生活保障;开通心理热线,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做好企业员工的心理疏导,并向广大职工发布承诺书,承诺绝不开除任何一名因受疫情防控影响而不能及时返岗的员工。
林海峰主动承担企业复工复产的重任,面对人员短缺问题,多次往返与政府之间,做好沟通协调,优化审批环节,开展企业包车服务,促进企业员工快速返岗。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统筹企业海外市场部署和发展工作,在继续深化企业“一带一路”布局的基础上,拓展海外新型市场。
同时,在他的提议下,东方日升践行企业公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向社会捐赠700万元、500套净化服、24500余只防护口罩,以实际行动助力当地疫情防控。
方俊杰: 让防护服上党徽熠熠生辉
从事重症医学14年,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急诊党支部书记、ICU副主任方俊杰,比任何人都理解“生命之重”。当组织发出驰援武汉的号召时,他不顾自己身体上的不适,抛下手术后未痊愈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毅然报名前往。
他说:“党员不是一个名头,是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人。”工作间隙,方俊杰让护士在他防护服的胸前画上鲜艳的党徽,带头亮身份、做表率。
驰援50余天,作为宁波援鄂医疗二队三组的副组长,方俊杰全力以赴。肺部炎症让重症患者穿件衣服就会气急,他常常陪着患者一起去做CT检查。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已非常煎熬,推着病人、拿着氧气袋,方俊杰身上的汗不停往外冒,等返回病房时,全身湿透。对情绪不安的患者,方俊杰极具耐心,面对一位非常不配合治疗的老人,他主动拉家常,添加老人家属为微信好友,及时沟通治疗进展,进行三方视频联络,老人渐渐好转。因武汉战“疫”的突出表现,方俊杰被评为宁波市第一批战“疫”先锋个人。
林冬敏: 越是艰险越向前
“为什么要把我定点隔离观察?我待在家里不出来可以吗?”面对密切接触者的担忧和恐惧,以及迟迟不愿配合,象山县公安局丹东派出所副所长林冬敏选择了只身前往,敲开心门。
“你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他们都是易感人群,去观察点,也是对家人负责!”林冬敏拿出手机中存储的定点隔离点的环境设施照片和规范的防护流程,详细介绍和解释。在他的耐心劝导下,对方卸下心防,同意前往。当林冬敏将该人护送到隔离点返回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
因为与密切接触者沟通,林冬敏在自我隔离期间,没有停下工作脚步,电话访问核查成了他的日常。不漏一人,不误一刻,每天电话核查近100条,嗓子都沙哑了。其间,为了让一名隔离人员安心,帮助协调民警代其前往医院看望其父亲。在解除隔离后,林冬敏只匆匆回家看了看父母和妻儿后,便第一时间回到战“疫”一线。虽然回家只有5分钟路程,但这位有着“硬核”担当的民警战士,毫不犹豫地冲在了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线。
吴荷丹: 隔离疫情不隔爱
象山县丹西街道蓬莱社区党支部书记吴荷丹有近20年的社区工作经历,她最大的心得就是:社区没有不管的事,只要是居民的事,她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解决协调,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蓬莱社区有“三多”,老小区多,散居楼群多,出租房多。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吴荷丹穿行在各值勤卡点、住宅楼之间,宣传防疫知识,排摸登记外来人员,24小时电话在线,坚守疫情防控岗位。她还创新推出“防控五色图”,进行细化管理,跟进返象人员动态,做到疫情防控无盲区。
随着战“疫”的深入,全市范围开始推广“甬行码”,吴荷丹看到一堆人围在通告前扫码,带来人员聚集、车辆拥堵,她用废弃的泡沫板制作了20余个手持二维码,在各个卡点推广。日常防疫中,吴荷丹亲力亲为给居家隔离户送去食品等生活物资,上门清理隔离户的生活垃圾、杂物,为楼道消毒。她还带头捐款,为卡点值勤人员、出入不便的独居老人、残疾居民送上生活物资,并多方筹措为社区弱势群体送上爱心口罩,让社区疫情防控有温度有力度。
钟敏鸣: 危急关头显担当
疫情之下,运输既是支援湖北武汉抗疫前线的重要工作,也是保障宁波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
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筹建组副组长钟敏鸣牵头货运专班、客运专班,为疫情防控提供全面的公路运输保障,累计安排应急运输1530辆次,运输防疫物资1395吨。指导出租处联合甬派、出租车协会等成立“爱心车队”,208辆出租车50天为医护人员提供2776人次紧急出行服务。
复工复产阶段,每天奔波于国企、民企,听取意见,研究政策,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第一时间恢复;制定《宁波市企业返工人员交通运输保障方案》,组织全市40余家客运企业1800余辆客运车辆投入到接送员工返岗任务中。钟敏鸣还参与制定出租车租费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联合保险公司等定制“法定传染病专属保险”,覆盖市区9000余名一线巡游出租车驾驶员。在他的带动下,通过各方努力,运输业务有效保障了城市正常运转和生产企业正常运营。
徐谟开: “两高一严”打赢战“疫”
“高站位、高标准、严要求”,自担任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以来,市容环境管理处处长徐谟开便将这融入战“疫”全过程。
从大年三十起,他坚持做好防疫物资调配,对市里配发的物资逐一做好进出统计,并根据轻重缓急给予安排,确保一线作业人员物资供应。
他带领一线战“疫”人员,迅速出台废弃口罩规范化、无害化收运处置流程,积极引导分类投放,强化焚烧无害化处置,全面加强公厕、粪便清运全链条杀菌消毒,打造全省样板。2月9日起,全市40余辆车近百名环卫工人每天开展消杀,日均消杀面积1000余万平方米。宁波城市防疫“新模式”获得社会各界认可。
徐谟开和同志们一起致力于推动防疫精细化,创新性制定了19个规章制度。其中,《宁波市环卫行业作业及设施消毒规程》等规章制度被省住建厅在全省环卫行业推广。在垃圾四色分类收运基础上,组建“5号专线”,规范建立全市“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单独收运体系”,实行专车专运、无害化焚烧。
管大年: 甘为一颗“螺丝钉”
疫情发生后,市经信局汽车与装备工业处副处长管大年冲锋在一线,战斗在前沿,不辞辛劳,甘做一颗“螺丝钉”。
正月初二,管大年第一时间赶赴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开展实地服务,会同企业开展员工排摸和产业链盘点,帮助企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原料,及时完成10台负压医疗救护车的生产。
随后,管大年转战我市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浙江蓝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担任驻厂特派员,提出“借调、动员、招募”等办法,千方百计帮企业恢复产能。经过多方协同努力,口罩日产量由初期的3万个提高到50万个,产品输往各地“战场”。他指导蓝禾发挥上下游产业整合能力,为我市救灾物质生产贡献力量。
在初步完成防疫物资生产任务后,管大年又承担起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等工作。他主动排摸汽车、装备行业的核心零部件可能存在断供风险的情况,会同相关企业提出初步替代方案;起草宁波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在帮企纾困中,先后为企业解决项目贷款、员工住宿、交通运输、设备采购等系列问题。
王珊珊: 奋战一线的“急先锋”
疫情发生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副主任医师王珊珊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她担任宁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宁波医疗二队队长,带领团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3-2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区,12小时内筹建重症危重症病区,48小时内收满近百名重症患者,展现战时“宁波速度”。
当病区接到通知将收治一名气管插管的患者时,王珊珊敏感地意识到这名患者无论是在传染风险还是诊疗难度上远远大于非插管重症患者。她迅速组织病区各职能负责人从各环节入手,参与救治,当病人的病情稳定时,时针已指向次日凌晨1点。她和队员们连续奋战52个日夜,共救治173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实现“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
在武汉一线,王珊珊和队员们讲授《春风里的第一课》,在“云端”思政课堂中与1200名医学专业学生对话。回到宁波后,她又带领队员在疗养期间组成“抗疫精神宣讲团”,通过视频连线、课程录制等方式,宣讲战“疫”精神、战“疫”故事。
文字 王佳 汪莹 勇祖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
“两战”路上,他们冲锋在前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民生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深度/特别报道
第A7版:政治纵深·统一战线
第A8版:法治
第A9版:视野
第A10版:e眼关注
第A11版:国际
第A12版:公益广告
“两战”路上,他们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