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初心书写责任 用责任诠释担当

——省市优秀共产党员风采之四


夏宏祥: 保障87万名学生停课不停学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全市87万名中小学生不能如期返校。如何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副书记夏宏祥主动作为,在市教育局的统筹指导下,快速组建起“甬上云校”抗疫线上教学运行工作组。
为确保学生可以顺利收看课程视频,夏宏祥每天都“熬”在办公现场,和技术人员一起排查网络和服务器,解决技术难题,通过扩容服务器、整改并优化网站页面、客服团队实时答疑等方式,尽可能提供更优质的网络安全和技术支持服务。
短短几天时间,“甬上云校”快速落实了从小学到初中义务教育全学段、普高和职高全学科的课程安排,此外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等素质类课程,以及面向家长的指导类课程,更有特别针对疫情开设的心理辅导类课程,初步满足了学生“宅”家学习需求,保障了87万名学生的居家学习。
此外,他还主动联系各运营商,将线上教学搬上网络电视端,使“甬上云校”拥有了PC端、移动端、华数电视端和各运营商网络电视端等多终端收看方式,实现防疫期间线上教学的全覆盖。

严佳: 当好市民菜篮子的守护者



疫情来势汹汹,为确保群众菜篮子稳定供应,作为市菜篮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宁波果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市菜篮子行业协会会长,严佳深知责任重大。他吃住在市场,白天全面做好统筹调度工作,晚上总结梳理防疫重点、难点,并带领“党员突击队”“红苹果志愿服务队”等队伍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交通不畅,外地货物送达市场存在困难,他想方设法调运水果、千方百计落实储备,保障了市民“果盘子”的供应。
同时,他积极发动协会80多家会员单位,向市民郑重承诺并向非会员单位发起倡议,全力保障我市菜篮子商品的配送和供应,坚决反对乘机囤货、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加强渠道管理、质量检测和储存安全,保证了菜篮子商品安全关、质量关。
此外,为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主动为经营户联系客商群体,开展产销对接;协调利用绿通车帮忙提供果品配送。目前,举办特色水果节、打造网销平台等工作已在积极谋划中。

毛世汇: 用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0日,毛世汇转任市公安局大数据侦查实战中心主任后,迅速转换角色,在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下,研究用大数据警务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撑。
他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涉疫情重点人员研判工作专班,组建追踪攻坚队,带领全体同志开足马力24小时连轴转,与时间赛跑,在浩瀚数据和茫茫人海中查找宁波确诊、疑似病例的每一名密切接触者,避免疫情扩散。
如1月31日,慈溪出现一名黄姓确诊人员后,毛世汇迅速组织两级专班开展研判,发现了20余名密切接触者,并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上报,阻断了疫情的传播。
同时,他前移信息互通和研判关口,主动与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对接,畅通部门信息共享渠道,延伸研判触角,提高了研判精准度和发现潜在风险的能力。
此外,他还组织专班人员自创平台搭建模型,创建了一套集数据清洗、上传、去重、碰撞于一体并能及时精准预警的系统。目前该平台已收集15大类、200万余条数据,从该大数据平台挖掘出650余名高危重点人员,牢牢守住宁波阵地。

徐益平: 织密防控网守牢宁波“家门”



做好疫情防控,严把出入境关,至关重要。
作为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局长,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徐益平就率领宁波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冲在第一线,滚动开展涉疫出入境人员综合分析研判。
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徐益平集中警力,对我市14.1万名持有效出入境证件的人员开展劝说工作,并组织人员翻译发布7大语种版本的疫情防控手册等,向5000余名在甬境外人员推送。其间,累计排查境外人员6792人次,为降低宁波输入风险作出了贡献。
面对“甬行码”未开通境外人员申请通道的实际情况,徐益平与专班人员一起,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英文版“国际码”。为确保入境返甬人员全程由宁波公安民警接管,徐益平带领团队将关口前移至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严格实施接驳流转,实现“零感染、零漏运”。
同时,他带领专班人员研究推出“民警全程护航企业复工包车专列”“绿色通道助力企业急需专家人才快速返甬复工”等先进工作机制,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

阮列敏: 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



“我兑现了出发时的承诺,打赢武汉保卫战,把队员一个不少、安然无恙带回家。”3月31日,市援助武汉医疗队圆满完成了驰援武汉的任务,返回宁波。市援助武汉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阮列敏,激动地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为了这个承诺,在武汉的52天,阮列敏没有一个休息日,没有一顿按时餐,没有一夜安稳觉,夜以继日、分秒必争地工作。
她带的“宁波队”,落地就战,战则立胜,创下12小时从筹建病区到接收患者的“宁波速度”;她牵头实施的“两融合、一并进”(身心同治、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模式)医疗护理理念、“阳光处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照护模式、“红色基因五延伸”医疗队管理模式等,持续被省市及国家媒体报道,并得到了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肯定。
在她的带领下,“宁波队”成为“武汉战场”数十支国家医疗队中一面闪亮的旗帜。
打赢“武汉保卫战”,拼抢“两战双赢”的阮列敏,如今又一头扎进了“脱贫攻坚战”。“我们帮扶的两家医院,关系着几十万山区群众的健康保障,必须加大力气去做好。”

叶红华: 勇当战“疫”“急先锋”



1月23日,浙江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作为华美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和医疗救治组组长的叶红华意识到:一场硬仗就要开始了!
她积极行动,针对发热门诊这个“前沿阵地”,第一时间以“院中院”的标准进行改造,最快速度完成患者的分流、分层和分级管理。并抽调多科骨干力量支援,每天安排7位专科医师,10余位护理、医技人员,组成防控第一梯队,24小时驻守发热门诊。
作为医疗救治组组长,她科学部署专家组工作。白天随时随地参加病例讨论和患者救治,深夜伏案梳理,形成可高效落地执行的制度。
她还积极联系康宁医院、市心理卫生协会,为一线医护人员开展线上和现场心理疏导,缓解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事开玩笑说:叶院长一刻不停歇,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在她的带领下,多条“华美经验”向全市推广。如,在市内最早开展核酸检测;率先提出以胸部CT取代胸片作为新冠的筛查标准;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使用率达97.5%。

禹海航: 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2月9日凌晨,援助武汉医疗队组建消息传来,康宁医院副院长禹海航毫不犹豫主动请缨,当天早晨便奔赴武汉。
在武汉,为医患提供心理支持,确保一个都不掉队,是他的使命。
刚到武汉时,不少队员因方言听不懂、防护服不适应等原因,存在失眠、焦虑等问题。禹海航便与大后方工作人员一起,紧急制作适合前方缓解压力的视频音频,制作干预手册,并提供现场咨询,鼓励队员积极面对压力,加速适应环境。
他还承担100张床位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精神科会诊工作。“大姐,我知道你很着急,为此晚上睡不好、吃不香,很痛苦失望,觉得别人都好了,怎么就自己不见好,是吗?”2月底,病区有个患者特别焦虑,他用共情技术建立双方的信任,随后指导患者练习放松技巧,逐步缓解患者情绪。
此外,他还和领队一起创新模式,结合穴位按摩、中医中药等改善患者失眠焦虑情绪,达到心理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在武汉51天,他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疏导干预191人次,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144人次。

董绉绉: 到武汉“最前线”去



凌晨抵达酒店、接收行李至早上7时、到医院指导病区硬件改造、更换医疗队驻地、对队员进行防护及工作流程培训、晚上9时开始接收病人……自李惠利医院36人医疗队2月10日凌晨到达武汉开始,作为队长的董绉绉就马不停蹄,整整48个小时没合眼,创造了“宁波速度”。
他不畏艰险,将责任与使命勇挑于肩。如遇抢救,无论刮风下雨、前半夜后半夜,他总是随叫随到;他定期对归档病历、交接班本、疑难病历讨论本等进行抽查,确保每一名病人都能得到最合理有效的治疗。
他制定重症患者“救治关口前移”制度,成功救治了病区唯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他以安全防护为基础,带头减少一层隔离衣,防止队员虚脱和晕厥;他创新“弹性排班制度”,合理预估和配置人力,防止医护人员因疲劳而感染或发生意外。
3月31日,经过50个日夜的奋战,董绉绉所在病区终于圆满完成了援助任务。病区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总治愈率达88.4%,且无一例患者院内感染、无一名医疗队员感染。

张亚华: 为孩子们筑起一道防护墙



2月4日下午,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儿收治入院。作为市妇儿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临床医疗救治小组副组长、感染科副主任,张亚华主动请缨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
与成年患者不同,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较低,尤其是低龄患儿,只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诉求。此外,患儿比较好动,不像成年患者那样“听话”,这些都给张亚华的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为照护好患儿,她使出浑身解数,找来玩具和书籍,陪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有个3岁的患儿需要采集咽拭子标本,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患儿面前却并不轻松。如果患儿不配合,一哭一咳一吐,对医务人员及环境都是很大的威胁。张亚华首先耐心地告诉患儿,要在他的喉咙取点痰,轻轻刮一下,不要害怕;患儿开始时不敢张嘴,张亚华便告诉他,只要配合就奖励一根棒棒糖,最终成功采样。
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张亚华用自己的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邵玲: 当好患者唯一的依靠



“我是呼吸科的老护士了,我不去谁去?”除夕夜,邵玲主动请缨驰援武汉,1月28日,她作为浙江省第二批赴武汉医疗队队员,踏上征程。
陌生的环境,有些人无法很快适应,作为当时宁波13人组的领队,邵玲总是及时了解队员状态。当得知有队员因心理压力过大而痛哭,她马上安抚鼓励,并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病毒很快就会被打倒!”
她身先士卒、不畏艰难。有一次,凌晨4时半,病房骤然响起呼叫铃,邵玲和同事连忙跑了过去。只见一名患者瘫坐在地上,大口地喘着气。走近一看,患者由于腹泻,坐在一大堆粪便上爬不起来。邵玲二话不说冲上去,跟同事一起把患者扶了起来。给患者擦洗、换衣服,给地面消毒……等安顿好病人,她已是满头大汗。“在隔离区工作,我们是患者唯一的依靠!无论多脏多累,都是责任所在。”
同时,作为中医护士,她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在病房里教轻症患者“八段锦”,帮助病人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舒缓紧张和焦虑情绪,广受好评。

姜新平: 做好医疗队的“后勤兵”



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是在2月9日凌晨。彻夜未眠的姜新平,第二天早晨7时就到了单位,作为宁波第四批支援武汉的紧急医疗队“总管家”,他知道背负的责任:“必须拼尽全力,不辱使命!”
在武汉驻地,姜新平主要负责队员们生活、食品、医用防护等物资的供应,以及各种服务保障工作。
为了给队员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他建起微信群,队员有事,哪怕半夜他也会“接单”;出于防疫的需要,酒店里的中央空调都关了,为了给医护人员取暖,他搜罗来各种取暖设备,还采购了军大衣、棉靴等物资;为了让队员们吃上一口“家乡饭”,他跑去和酒店对接,推出了宁波汤圆、咸菜年糕汤、水煮大虾、油煎带鱼等;为了让队员们吃上热饭,他每天天没亮就跑去后厨,将炒菜、保温、装盒、送餐的时间精确到分钟。
那段时间里,他成了医疗队里最忙的人。两部手机拿在手里,充电宝都不够用。虽然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当好‘后勤兵’,也是为战‘疫’作贡献,是一件光荣的事。”

王维德: 用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



自疫情发生以来,杭州湾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王维德冲锋在前,干在实处,全力以赴战“疫”。
疫情防控初期,为避免出现因发热病人管控不到位而引起感染,他坚持关口前移,协调新区医院和社区,把好第一道关口;面对新区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状况,他调集两辆120急救车、5辆改装公交车组成发热病人运送车队,并建立了专车热线;为确保数据精准,他多次到重要的交通卡口、村(社区)、集中隔离点等地走访,及时掌握动态。
助力复工复产,王维德牵头研究制订方案,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员工开展核酸检测;选派16名骨干医务人员充实到驻企网格小组,帮助开展复工防疫工作;为提升企业应急反应能力,在妈咪宝公司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并制作成视频供所有企业学习与参考。
为复学作准备,王维德结合新区实际,在世纪城实验小学和白鹭园幼儿园开展试点,针对学生进校门、上课、课间活动、错时就餐等形成了13项专案,做到定岗、定人、定时。
王维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孙兴方: 为了园区的平安稳定



“这次疫情特殊,作为共产党员,我先来。”作为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社会事务服务与综合治理中心主任、宁波保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兴方带头坚守岗位,手机24小时待机,就算睡下了,手机一响,他也立马起床。他说:“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半夜来的电话肯定都是急事。”
保税区是经济功能性园区,无常住人口,随着复工潮的到来,疫情防控工作异常艰巨。孙兴方顶住压力,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理顺联防联控工作体制。
他还带领工作人员对员工生活区进行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力消除疫情防控隐患。并结合“三服务”,深入园区重点企业,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准备工作。
同时,立足本职岗位,孙兴方带领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妥善化解了33件(起)涉疫风险隐患,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奠定了基础。

叶进军: “我曾是军人,我先上”



“我曾是军人,我先上!”2月1日,大榭城市建设管理局房管处副处长叶进军主动请缨,“出征”榭北集中隔离点。
作为隔离点具体负责人,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叶进军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制定了多项预案和11项标准化流程,为隔离点科学、规范、高效运转提供了保障。
在隔离点内,叶进军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隔离点启动伊始,基本上每天有隔离人员进出,单日最多接收29人,人员接收完毕往往已是凌晨1时,而叶进军还需要整理汇总各项数据及情况资料,完成后常常是凌晨2时多。
隔离点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复工复产进程。叶进军用每一天的实际行动,确保榭北区域3个重大化工项目产能比均达到100%、全区22个在建工地产能比平均达到98.14%。
“原以为观察点是孤独冰冷的,但叶组长他们用热心、耐心让疫情和隔离变得不再那么可怕,这里是隔离疫情、不隔离爱的安心站、暖心站……”一名隔离人员的留言,是对叶进军最大的肯定。

毕琪菁: 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高新区新明街道明月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的毕琪菁,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战斗在基层防疫一线,为社区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为确保全面掌握人员动态数据,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挨家挨户上门排查、登记,对于重点地区的居民和在外国的华人华侨,明确其所处状况及预计返甬时间,做好登记、报备和转接工作。并实行“小周期”排查制度,动态更新数据。
为解决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难题,在毕琪菁的多方协调和对接下,最终通过政府采购基本生活包、志愿者接单定制服务包等形式,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她还组织志愿者,为居家观察人员提供心理疏导、体育指导等服务。
为助力商铺复工复产,她主动出击,带动工作人员逐一上门指导,向社区内企业商铺解读政策信息,制定疫情防控消毒等方案,细化防护措施,梳理企业商铺在防疫物资采购方面的需求,帮助其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推动有序复工。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个体户复工率达99%。

林美君: 像保护家庭一样保护社区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东钱湖镇钱湖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林美君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硬核担当。
针对小区流动人口多、出入口较多的情况,她启动社区半封闭管理办法,循序渐进关闭小区出入口,有力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在“清楼行动”中,她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防护物资短缺等困难,带领全体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奔走在各楼层之间,1天半时间内完成全部清楼任务。
隔离不隔情!她关注居家隔离人员状况,专门建立社工一对一责任清单,每日带头走访各楼层相关重点人员,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一起上门为其测量体温、安抚住户情绪,主动询问他们生活需要,并专门成立社区退伍军人后勤保障组,为逾50户居家观察家庭提供生活服务。她还创意提出“福”字封条,让防疫工作更显温情。
从除夕夜开始坚守在防疫岗位,她有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更别说照顾自己的小家,但她说:“社区居民群众同样是我的家人,我一定要把这些家人照顾好。”

    

    

    

    

    

    

    本版文字 董小芳 汪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