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思岭、赵五娘庙、瑞光楼……

《琵琶记》和宁波有何渊源


瑞光楼故址风光

象山爵溪白沙湾赵五娘庙

上海昆剧团排演的《琵琶记》剧照

瑞光楼故址碑

    象山是沿海的美丽县城,县城东郊有大徐镇,为著名革命诗人殷夫的故乡。大徐镇多山,也多古道,最有名的应属相思古道。

    “十里的相思追不上你的马,最远的地方原来叫做天涯。我守着故土等落了多少花,弯曲的小径心碎又被记下。”这是半首现代相思歌词,却也写尽了象山民间传说中在大徐古道上相思心碎的赵五娘的心境。

    

    徐雪英 

    

    一

    赵五娘是元末戏曲家高明《琵琶记》中的女主角,是穷书生蔡伯喈的结发妻子。

    有一年,蔡伯喈赴京赶考,结果十年杳无音信。他妻子赵五娘独自守着故土,服侍公婆,支撑家庭。那年灾荒,公婆双亡,她不得不剪发换草席,扒土葬公婆。因无依无靠又思念丈夫,就找人画了公婆画像,挟上雨伞,背上琵琶,黑衣白裙靠卖唱千里寻夫。最后,赵五娘终于找到已成宰相赘婿的丈夫,一夫二妻,团圆收场。

    在象山当地传说中,赵五娘卖唱寻夫时曾途经大徐镇,在山岭上因伤心伫立良久,留下两个脚印,故名相思岭。

    除大徐镇相思岭外,象山丹城附近还有赵五娘岭,也以赵五娘寻夫至此岭而名。另外爵溪白沙湾有弥陀寺,寺里女菩萨黑衫白裙、蓬头散发,当地村民说供奉的是赵五娘。

    赵五娘本是高明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却能留存在宁波象山地名中,可见高明版《琵琶记》在宁波影响之大。除《琵琶记》本身魅力外,还可能与作者晚年客居宁波有关。

    二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曾任元代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高明赴任福建,途经庆元(宁波)时,被当时坐镇宁波的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羁留,方国珍以“庆元路推官”授高明,想招高明投其麾下。高明力辞不从,却又脱身不得,只能客居于宁波栎社沈氏楼暂作打算。

    栎社,现为宁波国际机场所在地,在古代也是水陆交通要冲之地,因奉化江及大小内河在此盘旋而过,所以栎社自古就是宁波通往台州、温州的重要驿站及要塞,史称栎社铺(铺:驿站)。方国珍坐镇宁波时,驻兵于栎社,因此高明当时也选择栎社沈氏楼寓居。

    沈氏楼位于现栎社星光村中街,是明朝诗人沈明臣先祖的房子,俗称八间头。文献记载,沈氏从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于栎社,以诗书传家,到元末已成栎社当地望族。沈家人对博学多才的高明十分器重,把他安顿在风光秀丽的临河私宅中,让高明有了潜心创作《琵琶记》的良好环境。

    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被方国珍羁留起,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明一直寓居沈氏楼。除与乡人子弟讲论诗书礼义外,高明还创作词曲以自娱,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改编创作了南戏《琵琶记》。

    三

    南戏又称戏文,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一般认为由温州艺人创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盛行于江浙一带。南戏不但是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等后代声腔剧种的鼻祖,也是南方多种地方戏的“祖师爷”。

    但到元代时,南戏仍只是底层平民的艺术,和《琵琶记》雏形《赵贞女蔡二郎》故事一样,仅在平民百姓间流行,未能登入当时主流文学的“大雅之堂”。高明在充分吸取民间南戏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耳目一新的《琵琶记》。

    《琵琶记》无论在文辞、格律还是主题、架构上,都深得民间戏曲精髓,把《赵贞女蔡二郎》从普通的民间通俗读本演变成典雅规范的戏曲剧本《琵琶记》,大大提升了南戏的文化品格和地位。后来南戏很快取代元杂剧,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戏剧舞台形态,被誉为中国“曲祖”。《琵琶记》也成为南戏登入中国主流舞台的标志之作。

    因为雅俗共赏,《琵琶记》一直深受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传说连明太祖朱元璋也很喜欢,曾把《琵琶记》比作民间不可缺少的珍馐。在《琵琶记》故事人物中,百姓尤其喜爱勇敢、善良、忠贞、坚韧的赵五娘,在宁波建庙宇供奉并让她的名字成为地名便是例证之一。

    四

    据传高明创作《琵琶记》时十分刻苦,三年闭门谢客,日夜苦撰。传说成稿之夕,他踏足按拍,吟咏剧中曲牌时,忽见桌上双烛火焰相迎交辉,良久才分开。因为觉得灵异,高明连喊“瑞光!瑞光!”沈氏楼由此更名“瑞光楼”,并随《琵琶记》闻名遐迩。现瑞光楼原建筑已毁,尚存故址碑。

    《琵琶记》写成后,高明疾病缠身,要求离开栎社回归故乡,途经宁海时病卒。家人最终扶其柩回瑞安,葬于故里柏树桥南岸,立墓碑“元高都事则诚墓”。郑闰先生考证认为,《琵琶记》剧本最后经由鄞县鄮山书院山长(院长,时称“山长”)丁若水抄写整理,流传后世。

    可能因为《琵琶记》写得太真实动人,荡气回肠,作者又久居栎社,所以《琵琶记》在宁波广受欢迎,甚至对百姓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缘海县邑的象山,至今仍能保留如此多的《琵琶记》地名传说,这应该就是宁波百姓献给客居宁波十余年的戏曲家高明及《琵琶记》最诚挚的敬意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