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国内国际/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11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上半年重点群体就业形势观察

    

    

    

    

    据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头连着国家社会,一头连着万千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增幅均创新高,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当下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新动向、新趋势?各地各部门如何有力有效推动和促进就业?记者在基层一线采访到的一个个就业故事,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冲刺“最难就业季” 各方全力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历史新高”叠加经济下行压力、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届高校毕业生这一职场“新秀”遭遇“最难就业季”。

    “一段时间以来,同学们有的居家线上投简历、笔试面试,有的还在准备事业单位的考试,大家的确感到压力不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虢倩告诉记者。

    让她感到幸运的是,应对就业挑战,她和同学们并不是“孤军奋战”。就业位于“六稳”“六保”之首,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稳就业工作重中之重”。

    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推出了许多超常规举措聚焦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就业群体,积极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企业扩招、研究生扩招、基层就业扩岗,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在线宣讲、线上线下招聘同步发力,多项政策为毕业生提供不间断就业服务。

    希望无处不在。得益于线上招聘服务和企业扩岗机会,虢倩找到了留在武汉的工作,入职猿辅导在线教育武汉分公司。猿辅导在疫情期间加大岗位招聘力度,与武汉5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预计到今年年底将为武汉提供10000多个就业岗位。

    到基层去 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进步

    继续深造?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回家乡就业?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聂念胜作出选择——作为选调生回家乡云南,为基层建设效力。

    “人不能仅仅为自己活着,而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相较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我觉得基层更需要我。回家乡去基层做一些实事,是很有意义的事。”聂念胜告诉记者。

    基层历来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各地进一步扩大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我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计划各增加5000人。中央组织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

    专家表示,全国约有64.3万个城乡社区居委会、38.6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要把“保就业”和“保基层运转”结合起来,实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补齐基层人才短板的双重目标。

    多种形式促就业 解决人才供需“错配”矛盾

    在线学习服务师、直播销售员、防疫员、网格员……当下层出不穷的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打破传统就业观。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一班本科毕业生杨世周从大二开始尝试创业,利用微信公众号经营社群,积累启动资金,在疫情期间逆势开了3家实体门店做驾校招生代理,并达到收支平衡。

    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一个农村家庭的杨世周说,现在他能带动一批大学生一起创业,团队7人中有5人是他的师弟师妹,在各个大学里的学生代理也有100多人。

    山西、重庆、北京、江西等地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要按照一定比例,免费提供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给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使用,为他们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创业就业模式。记者调研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稳定和多元两极分化,一部分倾向网络主播、公众号运营、个人工作室等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

    但同时要看到,多年存在的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供需“错配”结构矛盾也有所加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增多。徐赞说,伴随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人才需求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学毕业生可根据个人特质和教育训练内容选择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型工作或实践应用、生产建设型工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