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甬城梅雨连绵。 (周建平 摄) |
|
雨后荷花。 (周建平 摄) |
|
梅雨季,病虫害多发,不利于蔬菜生长。 (厉晓杭 摄) |
|
韩立萍 制图 |
9轮集中降雨 7次应急响应 问君能有几多愁,阴雨连绵何时休? 雨一直下。6月以来,我国南方迎来持续强降雨,陷入“车轮战”,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水重叠度高等特点。长江中下游水位屡创新高,鄱阳湖水位打破历史纪录,长江防汛进入关键时刻。 今年梅汛期,宁波先后遭遇了9轮集中降雨,强度之大、影响之广,非比寻常。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7次,共计403小时。 宁波何时出梅?出梅后,对我市造成影响的台风概率是否会增大?未来防汛形势如何?气象部门相关专家为大家作出了专业解答。 今年梅雨量60年一遇 比常年平均梅雨量偏多近1.1倍 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把雨带停留的时间段称为梅雨期。平均状态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期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历时20多天。宁波常年入梅时间为6月13日,今年宁波入梅明显偏早。 自5月29日我市入梅以来,截至7月14日9时,全市经历9轮集中降雨,全市累计平均雨量达到509毫米,比常年平均梅雨量244毫米偏多近1.1倍。 区县(市)中,江北面雨量652毫米、镇海645毫米、余姚569毫米、鄞州560毫米、慈溪548毫米、海曙544毫米、北仑534毫米、奉化496毫米、宁海448毫米、象山346毫米;超过700毫米的乡镇13个,超过600毫米的乡镇45个,超过500毫米的乡镇119个,超过400毫米的乡镇有144个。最大雨量站出现在江北慈城,高达833毫米。 资料显示,有气象记录以来,今年梅雨量列历史第二位(第一位是1954年),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第一位。 市气象台台长刘建勇告诉记者,今年梅汛期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入梅早,比常年早15天;二是雨量大,比常年偏多1.1倍;三是梅雨期长,常年平均梅期24天,截至7月14日,梅期已经持续47天,位列历史第二。“5月份入梅历史上有三次,分别是1954年5月18日,1971年5月24日和2000年5月25日。”刘建勇说。 今年的强降雨为何这么猛?刘建勇解释,今年的大气环流比较异常,入梅以来副热带高压总体表现海上强、陆地弱,位置偏东;北方冷空气异常活跃,并且位置偏南。这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梅雨带长时间在我市附近摆动。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宁波最大可能在18日前后出梅 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气象预警信号,就是“发令枪”。 奉化区气象局局长廉亮告诉记者,每次重大天气过程,气象部门都会提前发布预警信号,预报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预警启动以后,一旦出现重大天气、突发天气状况时,气象部门还会发起叫应,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汇报,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商。 6月30日凌晨,强暴雨云团进入奉化,凌晨1时多影响溪口地区。奉化区气象局值班预报员一直用雷达实时监控天气,预报员发现当时回波特别强,随即通知廉亮。接到电话后,廉亮马上赶到预报大厅,商议情况。“我给溪口镇镇长打了电话,他第一时间联系雨量大的村,通知村民及时做好应对。”廉亮告诉记者,6月30日2时18分,奉化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随即,他又第一时间通知了区领导、应急、水利等部门。 短短5个小时,奉化面雨量达到67.6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溪口剡源,高达100.4毫米。6月30日3时20分,该区资规局、区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 警信号,3时29分气象台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成暴雨橙色预警信号,4时29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暴雨云团移出奉化后,我们第一时间解除了预警信号。那天河网水位上涨非常快,可谓是有惊无险!”廉亮说。 梅雨凶猛,我市气象部门加强决策、应急服务和信息发布力度。梅汛期以来,市气象台共发布决策短信103次,合计20.6万条,全市共计发布各类预警信号325次。加强部门联防联动,市气象局加强与市应急、水利、资规、农业农村等部门会商,与资规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提醒(含预警)13次。 入梅至今,宁波气象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累计访问量700万余人次。 根据最新资料分析,目前副热带高压仍不稳定,本月后期将再次加强西伸。预计14日到16日多阵雨或雷雨。 刘建勇告诉记者,就现有资料分析,宁波最大可能在18日前后出梅。出梅后,我市将迎来高温天气,市民需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在防汛方面,各地各部门和公众仍需做好局地强对流引发强雷电、短时暴雨、大风等灾害防御工作。“未来一周热带云团仍不活跃,由于前期副热带高压长期盘踞海上,西北太平洋海温明显偏高,7月底、8月初热带云团将进入活跃期,台风影响我市概率明显增大,需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刘建勇说。 果蔬品质受损产量下降 强降雨对农业带来影响 自入梅以来,强降雨导致我市部分农田受淹,桃子、蓝莓等水果落果裂果严重,品质下降。与此同时,强降雨导致土壤渍害严重,病虫害发生偏重。 北仑小港盛产果蔬,丁家山葡萄、翠冠梨尤为出名。小港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梅雨对当地农业带来不少影响,葡萄裂果严重,成熟期受到影响。拳头产品翠冠梨本该近期上市,可甜度不够,需要延期上市。 “梅雨季空气湿度大,光照不够,今年葡萄裂果严重,这几天我们正在加紧修剪。”桥头严村农户金红告诉记者。 位于鄞州姜山的尚蔬园蔬菜基地是宁波市区的“菜篮子”。该基地面积达400亩,每年为超市供应各类蔬菜2000余吨。与此同时,该基地还带动周边农户规范化种植模式,带动姜山镇周边农户50余户,总面积超1000余亩。 “梅雨对本地蔬菜影响较大,露天叶类蔬菜基本全军覆没。大棚蔬菜也影响较大。基地整体产量下降,影响比较严重。”该基地负责人柯汉强告诉记者,因雨水不断,周边有些农户放弃继续种植蔬菜。目前,基地已采用种植短季节叶菜等方法保障种植供应。 入梅以来,我市各地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做深做实“三服务”,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和技术指导。有关专家建议,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容易使农田遭受一定程度的积水和渍害,一定要及时清理沟渠,确保排水畅通、雨停水干。阴雨天气更易诱导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近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今年南方暴雨 为何陷入“车轮战”? 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过程。其频繁性不仅体现在强降雨过程多,而且强降雨一轮接一轮,间歇期非常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汛以来,截至7月10日,我国南方共出现1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其中,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多雨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计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暴雨给长江流域防汛带来了压力,6月1日至7月9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释,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其外围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恰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体来说,今年6月以来,副高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而持续发生。 气象专家解释,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2019年秋季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由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 (厉晓杭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