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鸟南枝 情系故里

缅怀文史大家周退密

陈青

周退密书大方岳第牌匾(陈青 摄)

    

    

    

    

    

    

    

    陈 青

    

    7月16日,甬籍一代文史大家周退密在沪上驾鹤西去,享年107岁。

    1914年,周退密出生于月湖畔,童年时代随母亲在家乡生活;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早年曾任上海法商学院、大同大学教授,后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长期从事外语教学和《法汉辞典》编纂工作;1988年起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周退密的经历丰富而传奇,职业头衔有中医、执业律师、汉语言文学教授、法文教授、诗人、书法家、古籍碑帖鉴赏家、文史研究专家,凡传统文人的雅嗜,皆有造诣。著有《周退密诗文集》(黄山书社出版,近100万字)《墨池新咏》《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与宋路霞合著)《退密楼诗词》《安亭草阁词》等。

    周退密热爱家乡,与甬上书法篆刻名家、诗人多有书翰往来,还向家乡图书馆和博物馆捐赠手稿、著作、文物,彰显了甬籍大家化私为公的博爱精神和拳拳赤子爱乡之情。

    

    与甬上诗书名家书翰往来

    

    

    周退密出身名门,家族世居宁波,为甬上巨富,后在上海发展,是宁波帮的杰出代表。受父亲周絜非熏陶,周退密自幼爱好书法。他在《我的闲章》一文中说:“好像一生中从来未放弃过毛笔。”家中原有不少碑帖,后来又从上海有正书局、文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购回大量珂罗版石印碑帖。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学养丰厚,从鉴赏、临摹碑帖和拓本到自成一体,使得周退密对书法有着独到的体验和见解。

    周退密主要书写的是他本人的诗词作品,诗书盈香,相得益彰,其中有着真正的文脉与学养、人格,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体现了完整的书法形态,也体现了老一辈学人的厚实功底。他自言,退休以后,用毛笔的机会越来越多,抄书、起稿、写信多半是用毛笔。年过百岁时依然临池不辍,健笔凌云,人书俱老。2019年,上海文史馆举办“盛世风华: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艺术作品展”,作为当时最年长的馆员,106岁高龄的周退密欣然提供《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等书法作品参展。

    周退密与甬上诗书名家时有往来,他和周节之、周律之兄弟交往是一段书林佳话。

    周退密的表兄王石1949年后从上海迁居宁波,王石爱好书法,自己写的也很不错,被老师冯君木赏识。冯君木是甬上文化名人、著名教育家,他的书室“回风堂”名流云集,是宁波当时的“文化中心”,冯先生门下弟子有沙孟海、陈布雷、葛夷之等人。

    王石在宁波结交了很多书法篆刻名家,甬上“翰墨林”印社的第三代传人周节之是其中之一。周退密通过表兄王石结识了为人端方的周节之,赞他“书法篆刻,箕裘克绍”,经常与之书翰往来,切磋书法技艺。周退密曾在给周节之的一封信中写道:“令祖工书法,但未尝有馆阁习气,珠圆玉润,颇近松雪一路,但厚重稳健,无松雪姿媚之态。”周节之为周退密篆刻的数方印章,被周退密经常使用。

    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篆刻家周律之是周节之胞弟,兄弟二人同为西泠印社社员。2012年《周律之书法篆刻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周退密为之作序。在序中,周退密提到,“后二十年,余又因节之而获交其胞弟律之,君美之姿,恂恂儒雅,一似文弱书生。”但是看周律之对客挥毫,却是兔起鹘落、一挥而就,“连书多幅不倦,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为之敛手叹服。”他说周律之少时家学渊源,得到父亲和兄长的教导,后来又师从沙孟海先生,书业猛进,赞扬周律之的书艺有法有则、有学有识,今日书坛一般人是赶不上他的,而且如果只以“沙体”来论,也是小看了周律之。

    年已九十的周律之向笔者回忆起请周退密作序的情景:“当时我是和陈大楹一起去的上海,先生的家在安亭路,去过两三趟。先生说话很温和,也很关爱后辈。”那一次,他们“班荆道故”,讲以前在宁波的往事,提到为书法篆刻集作序,先生欣然应允。

    序中还附上了周退密祝贺周律之书法篆刻展的四首七绝,有“甬上书风盛昔年,北碑南帖韵翩然。愿君更着生花笔,别撰四明今墨编”“泼墨临池日散心,一杯佳茗豁灵襟。羡君卜宅居湖上,许我他年策杖寻”等,对故乡的情谊,清晰可见。

    周退密小学就读于月湖西畔的省立四中附小,毕业后在湖西马衙漕秦氏宗祠旁的私塾清芬馆攻读经史古文,他与施蛰存、苏渊雷、郑逸梅、何满子等著名文人学者交好,诗词与文史的修养又得益于年轻时的刻苦学习。在刘梦芙的《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中,周退密被誉为“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周律之曾主持宁波诗社,“毛翼虎老先生在的时候,曾聘请周退密先生为宁波诗社名誉顾问,他经常在诗社的刊物《宁波吟草》上与大家酬唱题贺,也感物抒怀。年过百岁仍坚持诗词创作,令人钦佩。”

    周退密的诗里,总是蕴藉着浓浓的乡愁,绕不开儿时在宁波的光景。他在《浣溪沙·忆故园》中写道:“客思绵绵落故园,童年岁月月湖边,藤花香满绿窗前。银杏树高巢白鹭,春榆风急播青钱,橹声人语隔轻烟。”

    2014年6月出版的《宁波吟草》,刊登了周退密的红豆词四阙以及18首《拟月湖竹枝词》。

    第一首写故居,“新周家接老周家,偃月堤边一径斜。游客若来询故事,大槐树下蚁如麻”;曾经就读的四中附小在冯公祠内,他写“冯公祠宇久荒凉,往事累累感海桑。他年若有重新日,不减成都旧草堂”;他记忆中湖西的两座书院,“月湖辨志两嶙峋,书院一双有替身。湖上文风如此盛,不知山长是何人”;写人间晚晴,“诗国泱泱乐太平,遥闻湖上踏歌声。人情温暖诗情好,唱罢竹枝唱晚晴”……

    赠书家乡图书馆助力地方文献收藏

    拳拳游子心,卷卷寄乡情。周退密一直非常关注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鄞州区图书馆探索名人捐赠文献的收集、保护和传承工作,设有地方文献馆,周退密是最早一批捐赠书籍的名家之一。

    历时十余年,周退密共捐赠了545册书籍,以文学、诗词类为主。其中近100万字的《周退密诗文集》和《墨池新咏》《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等为周退密著作或编辑的作品。鄞州区图书馆为周退密设立了名人专柜,工作人员也曾多次前往上海拜访周老,“每次我们上门拜访时,周老都会事先准备好一批书,让我们顺便带走。”有一次,工作人员向他提出,能不能为地方文献陈列室题写室名,周老欣然同意,当即泼墨挥毫。

    曾在鄞州区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工作的马霞维,是鄞州文化界中与周老走动较多的人之一,“周老身上有着传统文人的精神和风骨,是通达世事并能够把一切都放下的人,他的那种境界在当代人身上很少见,呈现出一种我很向往的理想文人的姿态。”

    尽管大半生在上海度过,周退密一直牵挂家乡。鄞州区图书馆馆长胡春波说,她去上海安亭路好几次,年过百岁的周老几乎不出门,但每天仍看书写字,身体不错,精神状态也很好,思维敏捷,对于来自家乡的客人非常热情。“听说周老身体不太好,本来打算今年去探望他,但因疫情没有成行。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追悼和哀思,鄞州区图书馆将策划一个纪念展,把周老之前捐赠的作品进行梳理和展陈。”

    化私为公捐赠天一阁珍贵古籍书画

    天一阁和月湖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天一阁·月湖也一直深入周退密内心。镇明路上的大方岳第曾被辟为月湖史迹陈列室,牌匾亦由周退密先生所书。

    他在自传中写道:“童年时代随母亲在家乡生活。家里有两所父亲营造的住宅,都濒临月湖,环境幽美,得天独厚……”2012年,周退密在给家乡的信中说,自己侨居上海七十年,“越鸟南枝,对于故乡月湖之水,天一之阁,绝未忘怀。”

    2013年,周退密将其收藏的古籍、字画、手稿、出版物等共近百件(76种97件)藏品捐赠给天一阁,其中的珍品有清代浙江首位状元史大成书法尺页,清初文人陈锡嘏书法尺页,范氏天一阁族人范光阳、范永祺的书法尺页,银台第“童家三进士”之一童华的稿本《先总宪公日记》,周退密的父亲周絜非遗墨等等。

    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饶国庆对此记忆犹新,“周老对天一阁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小时候就住在月湖西,经常和同学到天一阁游玩,最喜欢看天一阁的《兰亭序》。离开宁波后,他多次回乡,1988年还和家人一起到过天一阁。”

    饶国庆找出了周退密2012年5月写给天一阁时任馆长表达捐赠意向的信件。周退密在信中说,他看到《天一阁》刊物上有一篇记述童书业后人捐赠遗稿的文章,深受感动。自己“负笈来沪”后,也曾经常往来于沪甬之间,直到1940年大学毕业后定居上海,垂暮之年想为“拙作以及剩余藏品”找个理想的归宿。

    天一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多次前往周老在上海的家中拜访。“虽然老先生列了捐赠清单,但是年代久远,找起来并不容易。每次去老先生都把准备好的捐赠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还有些物品需要花时间翻箱倒柜再找。他人很随和,通身是名门望族诗礼传家的春风熏陶出来的正派,和夫人一起笑呵呵地接待我们,非常健谈,记性也很好。”

    在周退密先生百年寿辰之日,天一阁博物馆馆长庄立臻等带去了家乡人对周老的真诚祝福。“老先生对月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很清楚地记着周家是明末清初迁到宁波的,为中医世家,他自己也学医,后因故弃医从文,长期在上海从事教育工作。周老还记得月湖边他与兄弟亲手种植的银杏和柳树,后来回宁波时,那两棵树依然长得很好,快和他的年龄差不多了。”

    周退密捐赠的藏品中,不少是宁波乡贤的手迹,这些珍贵的物品,从他父亲手里传下来,“老先生说这可能是当时父亲有意收之。”

    这些文物被保管得非常完善,如史大成的墨迹被精心装裱过。史大成是鄞县人,曾被皇帝赞为“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甬上先贤范光阳和范永祺的作品也非常珍贵。范光阳是城西范氏后人,曾任福建延平府知府,著有《双云堂》,而范永祺则是天一阁范钦的裔孙,平生酷爱藏书,书屋名为“瓮天居”。范永祺精通书法,特别是篆书独具一格。袁枚赞他:“汉隶及籀书,八儒兼三墨,一一尽掩通,等身多著述。”周退密捐赠的《先总宪公日记》,对研究童氏家族(银台第主人童槐及其儿子童华,先总宪公即童华)很有价值。

    在捐赠仪式上,周退密通过孙女周京女士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父亲的东西,我一直珍藏着,从不送人。现在把我手里的东西交给天一阁,就是这些物品最好的归宿,我多年的心愿也了了。”同年,天一阁博物馆在云在楼举办了《周退密先生书籍文物捐赠展》。

    百载风流日月长。先生虽逝,但他的书法、诗词、精神将永存世间,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辈学子,长助甬上文脉之绵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