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宁波文化强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崔小明

    

    

    

    

    本报讯(记者崔小明)文化是城市的灵魂。7月8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必须加快形成15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其中一项是“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如何尽早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记者采访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整合国有文旅产业资源,优化文化金融合作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先后荣膺“东亚文化之都”、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文化高质量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到目前为止,我市已连续七届共21部作品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89部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近400件优秀作品获全国各类常设性文艺奖项,获奖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名列前茅。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市将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完善非遗保护宁波“三位一体”模式,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宁波段)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打造阳明文化高地,推动古丝绸之路“活化石”重新焕发生机。

    进一步增强高质量文化供给能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重大主题、重要节点、重点题材,聚焦浙江“三个地”、“四知”宁波精神,创新文艺工作机制,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宁波特质、展示宁波风采、凸显宁波成就,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努力推动宁波文艺工作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未来几年我市将规划建设完善一批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包括天一阁博物馆扩建工程、宁波音乐厅(新)、河海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工程。同时以打造全民艺术普及先行区为抓手,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市和区县(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跨部门、跨领域共建共享和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将按照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要求,主要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和壮大新型文化产业业态两大主攻方向上下功夫,以积极打造高端文化制造业基地、全国一流影视产业基地、全国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和长三角文旅融合中心为目标,使宁波文化产业体系更为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集聚效应充分显现,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富活力,努力推动实现宁波文化产业“千亿产业”目标。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国有文旅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充分激发企业积极性,积极稳妥推动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进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规范引导各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和旅游领域,加快建立文旅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文旅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借助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等重要阵地和世界旅游联盟、博物馆联盟等重要平台,积极向海内外传播宁波文化、讲好宁波故事。实施宁波文化旅游世界名城巡展计划,展示宁波“海丝之路活化石”文化旅游形象。

    “十四五”时期将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起步期、文旅融合发展的加速期、创新发展的机遇期,我市将以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市、国际性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