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当前,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路径选择,亦是传承、恢复与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文化需求也是社会的重要关切。“康养”不仅是一个物质概念,涵盖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还具有精神文化内涵,即“文化康养”,这就需要倡导老年人在精神层面上积极融入社会、保持学习热情、参加游学实践等社会活动。 目前,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蓬勃,但总体还存在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高层次的深度体验旅游需求;乡村旅游产品产业关联度低等问题。而老年人“文化康养”包含的身体康健、社交需求和文化滋养等三个主要内涵,每一个内涵都能在乡村生态旅游中找到结合点。总之,在乡村振兴和老龄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加快乡村“生态旅游”与老年人“文化康养”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1、打造乡村“绿色老年食堂”项目。作为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样态,老年人热衷于在新农村旅游中品尝新鲜农家菜,因此,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实施“绿色老年食堂”项目,在选择农家菜时,以时令、干净、卫生、口味清淡的菜肴为主。在客源上可建立乡村和社区的结对和联动机制。同时,借助“绿色老年食堂”平台,开展制作笋干、摘瓜果、打豆腐、养蜜蜂,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奖励,鼓励老年人参与土特产品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开拓农家土特产品的线上销售市场。 2、实施乡村“红色大舞台”项目。老年人非常愿意亲眼见证国家的发展和成就,由此引发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是其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持久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使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红色大舞台”项目中可组织老年人开展集体诗歌吟诵、诗画制作、摄影摄像等活动,讴歌红色文化,诉说“乡愁基因”。此外,还可在乡村舞台策划老年太极拳、广场舞、老年瑜伽、老年旗袍秀等各种“老年潮”活动;开设自助式乡村大舞台项目,组建“城市+农村”老年文化队并开展结对交流活动,鼓励老年人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可为乡村增添一道风景线。 3、塑造乡村“慢”文化品牌。老年人一般不喜欢转战旅游景点,更喜欢放慢行程。因此,乡村旅游产品可通过设计登山、品茗、赏花、钓鱼等闲情逸趣文化项目吸引老年游客参与其中;设计各个时令季节的农产品采摘体验活动,逐步实现乡村旅游区域内无线覆盖,融入智慧元素,方便老年人了解农产品生产的全程跟踪系统;开展乡村避暑旅游活动,每年夏季鼓励老年人到乡村消暑纳凉游,体验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农业生产等活动。 4、注重支持体系建设。针对老年人勤俭节约的传统,乡村“生态旅游”要求具有经济实惠等特征,政府层面可出台如下鼓励措施:面向长三角地区,瞄准上海、杭州等大都市老年人异地休闲养老的商机,结合宁波乡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开发本地休闲养老市场;鼓励宁波中心城区老年人前往郊区或异地乡村养老并实施补贴;通过实施淡季折扣价格策略、发放旅游优惠券等方式提高老年人康养旅游福利;采用知青游、家庭游、同学情、战友情等熟人团队游的方式进行,在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特殊节日推出家庭旅游优惠套餐,鼓励子女与父母同游,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人文环境。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