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噪声监测仪能根据光线变化自动启动,实时监测音量。 (王晓峰 杨熙瑾 摄) |
本报讯(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杨熙瑾)再美的音乐,也可能因声音过响变成噪声,广场舞扰民的问题就由此而来,逐渐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一大难题。江北公安分局的一个小创新,使这个难题有了新的解法:广场舞聚集场所安装性价比极高的太阳能噪声监测仪,时刻提醒舞者注意音量,化被动为主动。 前天晚上6时30分,在江北慈城云鹭湾滨湖环路与随园街路口附近的一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声准时响起。坐在休闲椅上的老人们纷纷下场,跟着节奏舞动起来。 令人惊讶的是,这边广场舞音乐没有那种锣鼓喧天的感觉,扰民基本不存在。这一切的“功臣”就在音响的正前方立着——太阳能噪声监测仪。随着天色变暗,它会自动启动,监测附近的声音分贝并将数值实时显示在屏幕上。监测仪下方还有一块提醒牌,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常见噪声范围”。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监测到的数值在不断变化,但基本保持在70分贝至80分贝。 记者从江北公安分局获悉,一直以来,广场舞扰民的警情居高不下。虽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噪声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作出处罚,但实际处置起来很困难。没有具体的数据作为证据,民警也只能劝说调解。这种被动式、后发型的处置往往治标不治本,民警一离开,音量又高了,于是就出现反复报警的恶性循环。治安大队长洪斌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设计开发一款声音分贝测试及提醒设备,放置于广场内,随时监测音量,达到设定峰值时会鸣叫示警,提醒群众音量已超标。 “去年10月,我们安装了这套仪器,大家用数据说话,给跳舞居民科普几次后,现在已形成了‘默契’。”江北慈城派出所是最早试点的两个单位之一,副所长章律告诉记者,他们还在绿地新都会和慈孝广场安装了监测仪,目的就是以“音”醒“音”。 “去年江北安装了7套设备,费用不高但效果明显,相关区域噪声类警情同比下降70%。今年我们打算再安装一批,近期就将上马,继续开展试点工作。”江北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一“神器”优点不少。它使得噪声检测便利化,同时民警现场处置也有了实时的依据,去年以来已凭此现场调解纠纷30多起。最重要的是,它能督促居民自觉控制广场舞音乐的音量,更有效地引导群众树立文明锻炼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