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双拥热土开新花

王佳

宁波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表彰活动

驻甬部队官兵积极参与驻地“五水共治”行动。(丁安 摄)

象山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办理军人退役“一件事”现场
宁波市退役军人精准对接会现场
北仑“百灵鸟”公益联合会组织为新入伍人员戴红花挂绶带
大榭“军民友谊通道”,见证军民情深

    

    

    

    前 言

    

    宁波,地处东海前沿、开放前哨,是军事战略要地和驻军较多地区。“军民一家亲”已深深烙印在宁波大地,成为这里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

    自创建双拥模范城以来,宁波连续7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和4次“全国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在宁波大榭一隅,万亩青山滴翠,林间步道蜿蜒,这片生态林见证了当地军民创建生态宜居小城的逐梦历程,数十年,接续造林。

    军爱民、民拥军,循迹宁波,军民融合发展的印记,无处不在。

    双拥精神,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三江大地,不断谱写“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赞歌。

    

    有一种传统 贯穿岁月从未改变

    

    

    “子弟兵过‘家门口’,能来家里歇歇脚、喝口茶,老百姓觉得是一种光荣。”曾任象山石浦镇人武部部长的王君敏记得,一日某部在岛上进行实弹演习,集训战士乘坐的直升机降落时,强气旋把附近居民家的窗户震飞了。

    得知是解放军来演习,老嬷嬷连连摆手,说什么也不要赔偿。第二天一早老人带头住进条件简陋的防空洞。“阿拉晓得,军队强大了,老百姓才有幸福和尊严。”

    居安思危、国防至上——这样的大局观,根植于宁波人的血脉。

    宁波,这座双拥模范城的初心,跨越漫漫征程,历久弥新。

    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宁波立足双拥工作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先后出台10多个法规文件,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国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基础建设体系,把国防科技和装备发展纳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把军队人才培养纳入地方教育体系,把爱国拥军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促进双拥创建纵深迈进、深入发展。

    军民融合,开创了新天地。宁波组建市委军民融合办,加强军地协同,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精细谋划军民融合发展举措,高质量建设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推动深度融合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开展军民协同科技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天生密封核用C型环密封件、众兴新材料连续碳化硅纤维等一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精心培育“民参军”企业队伍,打造产业集群,鄞州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宁波组织领航,建立网格化的联络机制,细化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事项,有力构筑起退役军人的温馨港湾。如今,在宁波,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都成立了退役军人工作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网络。

    针对退役军人群体数量众多、分布呈现泛区域化的特点,宁波积极发挥基层服务阵地优势,探索“关爱小站”组团服务模式,让“自己人”“身边人”将服务送到退役军人“家门口”,达到兵事兵说、兵事兵办、兵事兵管的效果。慈溪市宗汉街道史家村成立老兵志愿服务队、老兵大讲堂、退役士兵爱心基金等,将史家村打造成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象山县东溪村退役军人“关爱小站”实行“老兵说事”制度,围绕政策解答、权益维护、困难救助、心理疏导等开展讨论、答疑解惑,实现互助自治。

    

    有一种取舍 只为提升战斗力

    

    

    “强国梦需要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我们的长远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当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出现矛盾时,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为了部队打胜仗,就是‘聚宝盆’也舍得给”的国防观,在服务打赢上拿出了一个个大手笔:把6个大型海滨沙滩让给部队海训,旅游开发岛20年使用权无偿交给部队,3座大桥建设增加经费满足战备需求,100多项重大工程建设贯彻军事需求……

    20多年间,在宁波各地,部队建设急需什么,地方政府就解决什么;部队驻扎在哪里,地方政府就把路修到哪里;部队开进到哪里,支前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近几年,宁波各级投入拥军资金5亿多元,帮助驻甬部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经费,支持部队战备等级公路、滚装码头等项目。

    “为国防事业做贡献,这是什么都比不了的。”这是宁波地方的心声;“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这是宁波千千万万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真实写照。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波广大退役军人以战时状态投身防疫战线,以实际行动履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承诺。截止到目前,宁波全市退役军人累计捐款600余万元,捐赠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生活物资等10万余件,10万余名退役军人投入疫情防控一线,700多支由退役军人组成或参与的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积极参与群防群治,排查100余万人次、5万余台车次。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甬尚老兵·文明有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镇海区89个村(社区)280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城市创建实践中,用汗水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岁月无改军人本色,他们与这片土地水乳交融,无时无刻不在捍卫着、守护着脚下这片土地,不遗余力地反哺着这里生活的人们,踊跃参与到当地的建设发展中。

    驻甬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之余,大力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勇参加抢险救灾,组织开展“五水共治”、植树造林、义务献血、慈善一日捐、结对扶贫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宁波军分区每年帮助余姚四明山镇改善村办公条件、慰问贫困户、建成公交站台和两块国防文化画廊,并与余姚市梁弄镇中心小学开展助学兴教,为学校购置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书籍。各人武部与全市12所小学建立结对帮建,与38名贫困学生结对,广泛开展“1+1”爱心助学活动。

    92815部队深入驻地常年坚持为两镇一乡9个自然村开展服务活动,每年为驻地敬老院、军烈属、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开展义诊体检、赠送生活用品等便民服务;91576部队派出医疗小分队为压赛村和江北区庄桥街道困难群众义务巡诊10余次、免费送医送药200余件、惠及驻地群众300余人次;92858部队协调8个单位党组织与驻地单位达成双拥共建对子,积极参加地方植树节军民共植活动。

    驻余姚某部战士赵梓善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相合后,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这名患者重获新生,成为浙江第543例、全国第93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统计,2019年驻甬官兵义务献血2403人次,帮助开展军训17.8万人次,抢险救灾出动兵力1万余人次,动用车辆1000台次。

    

    有一种给力 源自贴心服务

    

    

    在部队,军人奉献在前。在地方,安置必须优先。宁波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年的安置任务,打造了“计划安置的宁波样本”。

    宁波在军转干部安置上公开透明、尚贤任能、踏实办事作风与做法,赢得军转干部的一致好评。

    2019年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积极践行“退役军人是人才资源”理念,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思路,将退役军人作为重要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用情用心用力,积极构建政府、企业、人力资源机构、金融服务平台、创业园区、服务驿站“六位一体”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2020年7月,宁波已研发高质量、可成长岗位30余种,累计有24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通过深入到退役军人的“生活圈”,找准开展退役军人工作的关键“小节点”。

    2019年8月,驻甬部队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现场推进会召开,驻军部队和人力资源企业签订合作书,宁波首创的“互联网+”灵活劳务模式全面推开。只需1部电话、1根网线和1台电脑,用人企业和随军家属就可以无缝对接,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灵活配置。截至目前,宁波已建成大榭、象山、余姚、江北、慈城中心5个随军家属灵活劳务技能培训实践中心,累计为随军家属技能培训45场,已有306名军嫂活跃在英文网络编辑、网络会计、猎头顾问、培训师、活动策划、招商专员、图像标注、语音标注、公众号运营等岗位,平均每个中心的随军家属实现到岗率85%以上。这项“暖心惠兵工程”,如今正在东部战区海军推广。

    江北区每年挤出名额,解决军人子女上小学问题;鄞州区专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子女入学(园)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解决军人子女入学问题;象山县军人子女在全县范围内按政策选择就读学校。

    针对部队战备任务繁忙、军人无力照顾子女的实际情况,鄞州区委托专业机构,在暑假期间为驻鄞部队子女开展短期免费艺术培训,切实解决好军人家庭照顾子女难问题,2019年为10家部队82名部队子女培训了表演、舞蹈、象棋、写作、书法、美术等项目。

    余姚市艺术剧院、文化馆和民间组织开展“一人一艺进军营”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组织资深演职人员和民间艺术家定期到军营免费为部队官兵提供书法、绘画、音乐、节目主持等各项菜单式培训服务,丰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

    

    有一种氛围 处处是鱼水情深

    

    

    1952年,象山县涂茨镇中堡村便有部队驻村。“中堡建村、村名,皆因军事设施烽堠和堡楼而来。”中堡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钟真理从小就崇拜军人。

    他9岁那年,驻村部队首长请卫生员上门为其医治困扰多年的腿疾,半个月后,腿部康复,能够扔掉小板凳自由行走。从此,在钟真理的心中,就结下浓浓的军人情结。

    在中堡村,军民情谊,随处可见。每回有最可爱的人来驻训,村里都会腾出村委会宽敞整洁的屋子,落实水、电、吃、住等各种保障。部队官兵也时不时为村民送去温暖,开展义诊,为孩子讲课,慰问贫困户。军民联欢、文化走亲、双拥慰问,在当地绵延不绝。

    当“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响彻大地,中堡村第一时间挂牌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站内现已建成民兵训练场、海训部队活动场,以及老兵驿站、军史微展馆、八一讲堂、民兵之家、军人书吧等功能区。“往站里一坐,就感觉回到了军营一样亲切!”

    为了更好展示和传承军人精神,中堡村非常重视民兵连建设,在上级部门和涂茨镇的指导下,吸收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成立了“涂茨镇中堡村民兵连”,钟真理亲自指导民兵学习和训练。每次村夜巡逻、村级选举或重大活动时,民兵连帅气的执勤身影成为中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首个与军港共生的国家级开发区,多年来,大榭承载着富国强军的双重梦想,军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亲如一家。

    早期大榭交通闭塞,军民通行需翻山越岭,非常不便。1975年,军地双方集资12.5万元,部队提供施工设备和油料,开工建设横峙岭隧道。1977年隧道建成后命名为“军民友谊通道”,实现了大榭南北互通。1990年到1992年,部队斥资460万元,建设南岗隧道,开发建设后,开发区管委会又投入巨资进行改建,实现了大榭东西相连,岛内出行难问题得到较大缓解。

    黄峙江水深流急,开发前军民靠渡轮出行,遇有恶劣天气,时常交通中断。为确保出岛安全,上世纪,由地方出资、部队设计、施工建设的大榭跨海浮桥建成通车。

    随后,在部队的鼎力支持下,大榭大桥、二桥顺利通过规划论证,并于2001年、2013年先后建成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

    30多年来,南海守礁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大榭中学的学生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但他们的书信往来从未中断。

    1988年,大榭中学“海鸥班”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上,向学生们讲述了赤瓜礁守礁英雄指战员的事迹,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学生们一致决定通过书信传递慰问。

    那年5月,学生们向驻守官兵寄出第一封书信,询问他们的生活,汇报自己的思想。时隔几个月后,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竟然收到了官兵们的回信。战士们在信中说,守礁生活虽然条件艰苦,但全体守备队员以礁为家、爱礁建礁,为祖国海疆安宁无怨无悔。

    官兵们的爱国奉献精神在大榭中学引起极大轰动。令老师们惊讶的是,这封信对孩子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一些原本懒散的同学,在赤瓜礁精神的鼓舞下,面貌焕然一新。那一届学生毕业前夕,师生们共同绣制了国旗和赤瓜礁锦旗,寄往赤瓜礁。

    这些年,大榭中学师生给赤瓜礁官兵写书信、寄家乡特产,大榭中学在赤瓜礁精神的鼓舞下,也涌现出很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2018年11月,大榭中学初二4班团支部再次寄出书信,把他们的问候送到了万里之外的守礁官兵手中。2019年5月,官兵们在回信中介绍了南沙礁盘脱胎换骨的变化,并再次表达了为国戍边、守土有责、勇敢担当的决心。随信寄来的包裹里还装着守礁官兵为师生们采集的贝壳以及两瓶南沙赤瓜礁洁白的海沙。

    从第一封回信开始,大榭中学就将所有来信珍藏,成为每一届学生必读的教科书。

    

    有一份温暖  彰显家国情怀

    

    

    2016年起,奉化开设了“优抚微心愿”专栏,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融媒体定期发布退役军人微心愿,4年来为305名退役军人圆梦。

    江北一名83岁的退役老兵有份难舍的牵挂,希望找到失联30年的战友。中国宁波民生e点通平台获悉后,联合厦门日报发布寻人启事,几经周折,最终使两位老战友重逢。

    在船厂打工的一名退役军人与公司发生劳务纠纷,奉化老兵法律援助站主动派出优秀律师志愿者与企业沟通,为当事人争取到1.7万元的合理补偿。

    海曙3位“最美退役军人”、民营企业家联合出资1000万元,成立全市首个退役军人“圆梦”帮扶基金,帮助扶持退役军人创业。

    2019年,市医学会、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医学与生命科学学科组开展“领军初心·天使践行”大型义诊,来自10家医疗机构的16名专家为退役军人提供义诊服务,赠送健康科普实操手册。

    慈溪老兵志愿服务队与现役贫困家庭结对,开展“陪现役军人家属过团圆年”“中秋送福”等活动,农忙时节,老兵们自发前往帮忙。

    北仑“百灵鸟”公益联合会承接“爱在优抚”精准关怀老兵项目三年多来,服务对象从原先的30余人扩大到200余人,服务范围从1个街道扩大到6个镇(街道),为退役军人提供了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医疗援助、心理疏导、婚姻牵线、临终关怀等一系列服务。

    宁海岔路阳光公益服务社每年举行“致敬英雄、情暖功勋”老兵联谊会,为老兵们集体过生日。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储吉旺与宁海民政部门设立爱心账户,连续25年给当地每位老战士每月发生活费,直到他们终老。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近年来,宁波致力于有效配置全社会多方资源力量,为退役军人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暖心服务,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服务“1+N”模式,充分用好政府购买专业组织服务这1支主力量,积极引导基层组织、公益平台、志愿团队、新闻媒体等“N+”力量,形成优势互补、稳妥有序、精准高效的服务格局。

    同时,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宁波紧扣“军”字特色,根据退役军人个性特征和实际需求,指导社会组织精心设计项目内容和实施路径,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截至目前,已实施130余个项目,开展服务活动2100余次,服务退役军人3.7万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2万余个。通过“老兵心贴心”等活动,运用耐心聆听、接纳需求等专业方法,细致了解老兵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实现精准服务;组织老兵参加“老兵大讲堂”教育宣讲和“老兵公益行”志愿服务,进一步激发老兵荣誉感和使命感。

    

    悠悠拥军情,拳拳爱民心。宁波,这座英雄的城市,正随着新时代的脉搏,与驻地官兵一道携手并肩、砥砺奋进,在新征程中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深,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双拥高潮。

    站在新起点上,宁波继往开来,以认真落实省、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新办法新标准为重点,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贡献力量。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卢荣俊

    制图 张悦

    照片除署名外由市双拥办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