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碶桥头便民亭 文明风起巷陌间

张凯凯

    

    

    

    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陈红 钱子萱

    

    7月初,52岁的修车师傅郑九终于告别简陋的遮雨棚,搬进了崭新的“店面房”:这是一座长亭,亭楣上,“碶头便民服务点”几个大字格外分明。

    “我在东碶桥头修理自行车已经27年了。现在‘业务’范围扩大了,修鞋、修拉链、配钥匙,还有其他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都可以来找我。”坐在折叠椅上的郑九说话不紧不慢,手中的活却一刻不停歇。

    “换个拉链,5元够了。”不一会儿,郑九就结束了手上的工作,顾客拎着修完的手提包满意而去。

    沿着西太河顺流而下,来到与中河的交汇处,这里坐落着北仑老百姓口中的新碶老街。东碶桥、太河桥联通被河水分割的陆地,成为新碶老街东街、西街的分界点。在郑九眼中,27年来,老街的格局从未变过。

    但老街确乎发生了某些变化,就好像暮气沉沉、面露疲态的老者,突然焕发出年轻时的精气神。

    半空中原本密布、交错的架空线变样了:每十几根线路被扎成一捆,每隔30厘米至40厘米为一节,长度不一致的部分被盘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圈,确保线路保持基本水平;不少扎眼的电线被藏到了店招、门面背后,有的还与墙面管道融为一体。

    沿街店铺原本材质各异、破损严重的招牌变样了:粮油店、零售店、菜市场换上了统一风格的招牌;原本向外延伸的遮阳篷被拆除,统一换上了深蓝色、可手动调节的伸缩式遮阳篷。

    “东街这条道路尽管很开阔,但以前店铺跨门经营严重,电动自行车、三轮车乱停放,严重的时候连一辆车都难以通行。自从画上了停车位,城管执法队员不定时巡查,交通秩序好多了!”居民章阿姨说。

    新碶老百姓当然知道,老街“年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郑九知道、章阿姨知道、常坐在碶头便民服务点里谈天说地的老哥儿们也知道。只是他们的看法,似乎不尽相同。

    “他是个好人!”常在碶头便民服务点里打发时光的周大爷对郑九赞不绝口。每次看到桥头交通堵塞,郑九都会起身前去指挥交通;每当有沿街店主因不规范经营和城管队员起了争执,郑九总会从中劝说化解矛盾。“城管义工马甲、学雷锋袖章、平安新碶袖章,他都有!他做事,我们放心!”

    “是政府好!”章阿姨拉着记者来到了老街背后的北仑新村,一座自带洗衣台,具备雨污分流功能的“生态河埠头”,为居民上岸洗衣提供了场所。

    而在郑九眼里,一天天在东碶桥头目睹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解释: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斌荣连着几天在桥上现场办公,倾听市民意见,寻找还能改造提升的细节;提议建造碶头便民服务点的街道纪工委书记郑明达,三天两头往服务点跑,在功能拓展、秩序维护方面动脑筋;便民亭对岸的小超市,上个礼拜开始就把占道的冰箱收了进去;梅雨时节,汽车驶过积水路面时,司机都会小心翼翼……老街的文明不张扬、不热烈。它就像一股和睦的微风,融入淳朴的民风,融入百姓对老街的情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