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下海的飞机 能上天的航船

——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鲲龙”AG600海上首飞三大看点

    

    

    

    

    新华社青岛7月26日电

    记者 萧海川 胡喆 张力元

    

    鲲化巨鹏上九霄,飞龙在天护苍生。

    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26日在山东青岛团岛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作为中国“大飞机家族”的一员和国内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AG600飞机是构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海上首飞的成功,为它尽快投身一线实用奠定坚实基础。

    蛰伏645天,“鲲龙出海”成色几何?

    2018年10月20日,AG600飞机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实现水上首飞。645天后的海上首飞,让“鲲龙”迈过一个重大里程碑节点。

    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陈元先说,在海面起降过程中,AG600飞机表现得非常平稳,甚至超出了之前的预期。“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有着迫切需求。”

    “成功完成海上首飞,标志着我们向项目研制成功又迈出关键一步。”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罗荣怀表示,作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飞机将填补我国民用航空器和应急救援、自然灾害防治重大航空装备空白。

    水上首飞已成功,为何还要进行海上首飞?

    AG600飞机此前既已取得水上首飞的成功,为何此次还要进行海上首飞?对公众关心的这一热点话题,业内人士进行了解答。

    两次首飞的“水”不同。航空工业AG600副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试飞中心主任刘颖说,与内陆水面相比,海水盐度、密度和风浪都有很大不同。刘颖表示,海水对飞机的反作用力会更大,直观体现为飞行机组会感觉海水“偏硬”一些。

    执行任务的首飞机组视觉感受和操纵要求不同。海面较湖面更为开阔,飞行员在降落时选择参考点不如湖面容易。“海上试飞要求机组全面考虑风向、风速、洋流和浪涌,以及高温、高湿、高盐环境的综合影响。”首飞机组机长赵生说。

    飞机的验证任务和使用环境不同。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研发中心总体部副部长程志航说,水上首飞主要是验证飞机各系统在水面的工作情况。

    “海上首飞重点检验飞机喷溅特性、抗浪性、加速特性和水面操纵特性,检查飞机各系统在海洋环境中的工作情况,并收集海上飞行数据,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支撑。”程志航说,海面起降过程中,由于浪涌的波动起伏更大,更容易导致飞机发生上下颠簸和摇摆。相比来说,海上首飞需要克服更多技术难题。

    三试三捷,“鲲龙”投身一线还有多远?

    2009年立项的AG600飞机,经历了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2020年海上首飞后,研制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样的三试三捷,得来颇为不易。

    今年本是AG600项目研制的攻坚年,也是实现项目总目标的关键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项目研制的节奏。

    作为“大飞机家族”一员,AG600飞机凝聚着全国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数以万计科研人员的汗水与智慧。经过56个昼夜奋斗攻坚,6月26日AG600飞机顺利转场日照山字河机场,全面进入海上试验、试飞阶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