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入 交融 融心

——打造散居地区民族工作“宁波样本”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邬天波

    

    没有民族乡、没有民族村,宁波的民族工作却一再跻身全国先进,成就了散居地区民族工作的“宁波样本”。

    “意外”背后蕴藏着“必然”。过去十多年,宁波各级各界持之以恒地探索散居地区民族工作,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痛点入手,帮助他们融入、交融、融心,让不同民族在四明大地上携手,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融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上周五,在北仑新碶街道芝兰社区见到王雯时,她正帮着来自青海的一名开拉面店的经营户协调问题。

    “小微餐饮的补助问题,应该怎么办?到哪里办?”她将这个问题贴到微信群“红石榴联盟”里,短短十来分钟,就收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回复,说是可直接通过微信申请,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在宁波,“60后”王雯是基层民族工作见证者。本世纪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宁波快速发展,吸引了不少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孔雀东南飞”。初来乍到,难免敏感而警惕,也是因为不熟悉不信任,抱团情绪在这群散居少数民族同胞中暗暗滋长。

    宁波作为首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工作领导体系。

    其中,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为主线,宁波重点解决语言交流、子女教育、饮食习惯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困难和问题,

    

    营造尊重和接纳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群众主动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去年,我市还提出了全国首个基层民族工作地方标准《城市民族工作服务指南》,形成可复制可参照的城市民族工作‘宁波模式’。”王雯表示,服务于前,管理在后,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也是宁波民族工作的内在逻辑。

    交融,文化引领架起互信桥梁

    “美丽的蓝天哟,捧着白云,飘飘的白云,捧着哈达……”受疫情影响,小港街道谢墅社区“假日学校”没能如期开班,但活动室白板还留着歌曲“卓玛”的曲谱,优美的旋律也留在了少数民族孩子的心间。

    “隔着条马路就是新棉村的一所小学。过去,父母忙着打工赚钱,早早放学的孩子没人看管,我们就专门成立了这个民族少年宫,由关工委、团委等系统的老师入驻,为这些‘民族小花’开设个性化课程。”谢墅社区党支部原书记宋颖说。

    以未成年孩子为重点,当地率先构建以“家庭成长、学校提质、农村融入、企业体验、社区服务”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流动少数民族新生代健康成长体系,该经验还荣获2018年度“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宁波,连续7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在北仑,开展民族之花文艺专场、阿拉的节日等民族活动,最长的甚至开展了14年。

    2019年,宁波重点开展少数民族通用语言教育培训工作,有效促进了来甬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高质量办好内地新疆班、西藏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量、管理服务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

    “去年年底,我们开展红色电影系列,米娜老师每周末带我们看电影,以此加强我们的思想教育。”宁职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图尔逊江提到的,是“米娜工作室”负责人米娜瓦尔·艾力。

    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不断提升,深化了爱国、爱校、爱家情怀,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石。

    融心,共建共享共治美好家园

    “我现在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了,想帮助宁职院里的贫困学生,或者宁波那需要帮助的人。”迪力木拉提是宁职院的毕业生,2015年毕业后回乡创业,但始终没有忘记那段在宁波的日子。

    “刚到宁波时,各种不适应,老师几乎每晚帮我们疏解心理,学校找人结对帮我提升语言能力,街道社区也提供了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迪力木拉提说,宁波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目前,宁波有少数民族人口53.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万人、流动人口50.1万人。他们之中有的会选择回到家乡,把沿海的先进理念带回去;有的选择留下来,反哺这座温暖的城市。

    目前,依托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民族联谊网络服务体系,我市已建立各类民族社团组织120多个、少数民族联系点40个,以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建共享为目标,积极引导少数民族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少数民族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我们民族工作正从‘单一服务’向‘共建共享’转变。既然来了,我们就是一家人,一起建设更美好的家园。”市民宗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如今,无论在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还是在企业经济发展中,都能看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的身影。

    积水成河,水滴石穿。近年来,我市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逐年减少,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米娜工作室”等特色做法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