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也要回家乡建个金果园”

郭仕英在嫁接西瓜秧。(何峰 摄)

    

    

    

    记者 何峰

    镇海区委报道组 房晓暾

    通讯员 戴旭光

    

    七月的金果园,花红柳绿,瓜果飘香。

    果园入口处,几个来自贵州普安县的务工人员在挑选刚摘下来的水蜜桃。在旁边的大棚里,郭仕英正在嫁接西瓜秧。她拿着刀片熟练地在两株瓜秧中间位置各切一刀,然后用小夹子一夹,眨眼工夫瓜秧已“合二为一”。“这是个精细活,力度和角度稍有偏差,就会伤及幼苗。”金果园负责人杨乾雄说。

    郭仕英是普安县盘水街道平桥村人,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9月,通过普安和镇海人社部门牵线搭桥,她的丈夫来到镇海澥浦镇金果园务工,儿子则来到镇海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工作。

    “那会儿,还不想让他们过来,毕竟镇海离家那么远。”郭仕英说,“但没想到,我老公到金果园后,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2019年2月,郭仕英也来到金果园务工。

    在金果园工作,不但让他们脱了贫、“摘了帽”,还过上了小康生活。“在普安时,我和老公种蔬菜,一年收入5000元左右。来镇海之后,一个月的收入抵得上过去一年。现在,我们已经把欠下的债还掉了。”郭仕英自豪地告诉记者,她还有个女儿在贵阳上大学,“女儿每年的学费1.4万元,这在以前对我们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现在我和老公在这里工作,供得起女儿上大学。”

    最让郭仕英高兴的是,去年10月份,儿媳妇在镇海产下了第二个孩子,还享受了生育保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上半年,儿子回贵州,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汽车销售公司。我和老伴留在这里工作,继续攒钱,准备回家盖房子。”

    说话间,一个小伙子走进大棚,帮郭仕英搬栽种秧苗的箱子。“这是我妹的孩子,和我一个村,他们一家也在金果园工作。”郭仕英说。小伙子叫罗泽奎,今年25岁,2019年3月来到金果园。

    “我们村离集镇有14公里,山高路远,非常偏僻。”罗泽奎说,“家里8口人,我和爸爸偶尔出去打短工养家糊口。”罗泽奎一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和我爸目前在金果园工作,我把老婆和孩子也接来了。” 罗泽奎说,在两地人社部门的关心下,她妹妹在骆驼街道的工厂上班,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澥浦和骆驼离得近,我妹妹常来金果园,一家人经常团聚。”他说。

    在这里打工,除了挣钱,罗泽奎还学到了育秧、疏花疏果、整枝等水果种植技术。给罗泽奎带来震撼的,是镇海农户的精品理念。“金果园的水果玉米每株只留一枚果实,单价可以卖到10元钱;番茄进水果店销售,60元一公斤还供不应求;有种叫阳光玫瑰的葡萄论粒销售,真让人大开眼界。”罗泽奎感慨地说。

    

    

    “我们家现在的房子是爷爷盖的,已经40年了,一间半房子里住8口人,太拥挤了。”罗泽奎说,“这几年在宁波攒了些钱,去年我们已经把欠人家的钱还上了,今年想回家建新房。”

    虽在异乡,但罗泽奎没有感到丝毫孤独。收工后,罗泽奎经常和老婆孩子在果园里散步。钱包一天天鼓起来,孩子一天天成长,幸福感时时围绕着罗泽奎。

    此心安处即吾乡。但在罗泽奎心中,还是经常泛起“涟漪”。“我也要回家乡建一个‘金果园’,不但自己要在地里刨出‘金疙瘩’,还要让乡亲们捧上‘金饭碗’。”罗泽奎说,要把学到的技术和理念带回贵州,发展精品农业,“今年年底,我想回家做土壤微量元素测定,指标合适的话,我计划把水果番茄作为第一个落户家乡的品种。”

    在金果园,有3户来自普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全部“摘帽”。

    “今年以来,镇海区通过扶贫劳务协作,帮助301名普安籍务工人员在镇海稳岗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06名。”镇海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区积极吸纳普安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来镇海就业,他们中有部分人已在镇海工作1年以上,拥有稳定的工作,成为“新镇海人”,通过增收入、学技能,不但过上了新生活,还有了新梦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