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0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

中国谋划新发展格局有何深意?

    

    

    

    

    据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记者 韩 洁 刘开雄

    

    近段时间,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各路智库机构纷纷解读,同时也引起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热议。

    中央在此时提出“国内大循环”有何深意?新发展格局将给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为探究个中内涵,记者采访了相关权威人士和专家。

    “国内大循环”是否是个孤立的概念?

    多位权威人士表示:肯定不是!

    很多专家指出,从这个概念不断清晰、完善、深入的时间线上,可以看出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全局性战略:

    ——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在当下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正在谋划的是一个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是主动而为还是被动选择?

    有观点认为,中国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逼迫的被动应对。

    事实如何?

    近期中央多次提到新发展格局,一个明显信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正加速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驱动为主。

    “加速”一词,意味着转型并非临时起意、无奈之举,而是主动作为、长期谋划的选择。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中央谋划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不断演化的反映,是中国经济“育新机、开新局”并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选择。

    国内大循环是否意味着要闭门造车?

    “中国要停止开放”“中国发展将向内转”……近来,一些海内外舆论的解读,隐藏着担忧与怀疑:中国是否会停下改革开放的脚步,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这是一种严重误读。”权威人士表示。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已经针对上述疑虑旗帜鲜明地给予回应: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说,经济活动从来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动态、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早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即便是当前疫情严重阻碍了全球经贸活动,中国要扩大内需仍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和畅通。

    因此,中国是在开放环境下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绝对不能把国内、国际“双循环”割裂开。

    “双循环”将如何运行?动能在哪里?

    其一,中国要立足做好自己的事。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换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其二,根本途径还是深化改革。

    要看到,扩大内需还存在不少短板,如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仍有不少障碍,商品物流成本过高,企业融资难题犹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有待深化……

    其三,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

    疫情之下,我国上半年不仅没有出现所谓的“外资撤离潮”,巴斯夫、宝马、大众集团等众多企业持续扩大在华投资……这些进一步印证,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其四,要保持定力,苦练内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面向未来,挑战不小,但空间很大,希望也很大。需要沉心、静气,保持定力与进取。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这一新发展格局时,提到了“持久战”一词。多位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已被提到了中长期战略高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