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扶贫岗”走向“幸福港”

小两口在同一个车间内忙碌。(周琼 周琦 摄)

    

    

    

    记 者 周 琼

    通讯员 朱从谷 周 琦

    

    “姑娘现在身体很好,胃口也好,今天能清楚地叫爸爸、妈妈了!阿套、阿娟,你们在余姚好好工作……”在手机屏幕上,远隔千里外的婆婆声声叮嘱,快满两周岁的女儿欢欢蹦蹦跳跳,韦套和妻子黄道娟满脸欣喜。

    昨天晚上,在宁波尹球五金制造有限公司就业扶贫岗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员工黄道娟,同千里之外的公公、婆婆视频连线。每天晚上收工后,夫妻俩都会以这样的方式联系父母,看看女儿、逗逗女儿。

    “亏得政策好,我们来了余姚。把家里的债还上,我们学技术攒下钱,以后日子一定越过越好。”说起今后的打算,年轻的黄道娟眼中满是憧憬的光芒。

    黄道娟告诉记者,2018年7月16日,她早产生下体重仅1000克且患败血症的女婴。为了给女儿治病,一家人花光了所有积蓄,亲朋好友能借的也都借遍了,欠下了一大笔债务。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女儿,一边是困窘的家境,一家子陷入愁云惨雾。

    也正是在这一年,余姚对对口帮扶的贵州省望谟县、兴义市启动扶“智”造“血”助力脱贫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推动下,韦套和黄道娟夫妻两人结缘余姚“尹球”公司。

    “在余姚,吃得好住得好,工资又高,还有师傅教技术。碰到难处,公司也特别帮忙。”黄道娟回忆说,今年3月底的一天,他们和家人视频通话时,公公提出想带孙女去医院复查,问他们能不能凑1000元钱。当时,他们才来余姚不久,工资还要过一周才能发,两人身上只有400多元。黄道娟怯怯地敲开了公司行政副总余建军的门,提出想借点钱。让她没想到的是,主动掏腰包借钱给她的余建军后来被公司总经理“批评”了。公司总经理说:“尽管公司没有预支工资的先例,但是,对于扶贫岗的员工,可以破例。”

    此后,企业工会向孩子捐款1500元用于治疗。在得知孩子已完全康复后,公司还专门为这个千里外的员工小家属列支每月300元的营养费。

    黄道娟告诉记者,如今,他们两人每月的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有一万多元,因为公司包吃包住,员工宿舍里有专门的健身和娱乐场所,他们基本上不需要什么开销,每月能攒下一万元带回老家。“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两口子这样告诉记者。

    来自余姚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对口帮扶地区的近90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余姚企业提供的扶贫岗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据悉,对口帮扶地区贫困人口在余姚就业,不仅工资有保障,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就业扶贫岗位补贴、交通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