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09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知名专家齐聚宁波论证井头山遗址学术价值


图①:井头山考古出土的陶器。



图②:贝器。




图③:石器。




图④:木器。

(周建平 摄)

    

    

    

    

    

    

    记 者 陈 青 梅子满 林 旻

    实习生 王飞蕴

    

    “井头山遗址为探索中国海洋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非常难得和珍贵的资料,下一步建议从国际视野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去认识并推进其研究工作。”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海洋学、考古学、国际遗址保护等方面的专家齐聚宁波,在参加“井头山、河姆渡与海洋文明”专题研讨会时,高度肯定宁波为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提供的行政、财政保障,以及井头山遗址的学术价值。

    探索中国海洋文明源头的重要文化遗存

    井头山遗址位于宁波余姚三七市镇井头山南麓,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2013年10月被发现,2019年9月以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发掘,已发现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等各类遗物300余件和数量极为丰富、极具海洋特色的动植物遗存,以及灰坑、食物储藏坑、密集贝壳堆积之上的烧土堆、树根和器物加工、食物处理场所等生活遗迹。

    距今7800年至8300年的井头山遗址,埋藏深度达到现代地表以下5米至10米,既是宁波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化遗址,也是浙江境内首个贝丘遗址和迄今为止中国沿海地区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是探索中国海洋文明源头的重要文化遗存。

    研讨会前,与会专家考察了井头山遗址考古现场,眼前所见让他们感到非常震撼:厚达2米多的文化层中,大部分包含物是各类海生贝类(蚶、牡蛎、蛏、螺、蛤等五大类)的壳体;文化层中还有较多的胶结牡蛎壳的礁石块,木头、陶片、动物骨头之上胶结着牡蛎壳。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赵辉已经是第二次来到考古现场,他兴致勃勃地第一个爬下木梯,就近考察基坑底部。“井头山遗址既有面向海洋的一面,也有面向内陆的一面,对遗址及其出土物的研究需要时间,更多细节有待揭露出来。”他说。

    中国考古史上里程碑式的发现

    “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表示,深入研究井头山遗址,对中国海洋文化这一学科的建设和推进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化遗产体系内,海洋文化遗址常不被重视,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可望扭转这一现象。”

    他说,井头山遗址埋藏之深、形成年代之久远、出土文物标本之多、文化面貌之丰富多彩以及采取的先进的考古发掘手段,都令人赞叹。他建议加强对考古成果的整理、宣传和展示及遗址的保护工作,争取冲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是我国在发掘海洋文化方面最早的一个遗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金翔龙对井头山遗址发现的意义大加赞赏。他认为,中华大地的文化多种多样,其中海洋文化不可或缺,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深远,但从目前现状看,学术界对黄土文化研究比较深、比较透,而对海洋文化的研究比较少。宁波具有提升我国海洋文化研究实力的条件,因为宁波集聚了海洋文化的一个集群,在井头山遗址之外,附近还有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他建议,宁波可以联合中国其他有海洋文化遗存的地区,一起推动对中国海洋文化兴起和发源的研究。“宁波是海丝文化起始地之一,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把海洋文化这篇文章做得非常好!”他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认为,井头山遗址揭示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古老文化基因。在国家文物局推动的海丝申遗工程中,宁波也是举足轻重的重要港口遗址。它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居于南北居中的位置,同时面向东北亚贸易圈和东南亚贸易圈。宁波港的兴起,史学界一般认为唐代起步,宋元明时期达到高峰,其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一直绵延至今。但从考古发现来看,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特别是井头山遗址,证明宁波地区面向海洋发展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上溯至距今8000年之久。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宁波人的这种海洋传统令人印象深刻。

    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仍是宁波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商周时期越国“以舟作车,以楫为马,行若飘风,去则难从”水上交通的发达,秦汉以来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步和唐宋以来宁波海外贸易交流的繁荣,无不得益于此,并逐步发扬光大。

    建议“井头山”纳入河姆渡文化大遗址统筹保护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建议,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海岸线考古的重要发现,其学术价值和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应该加速推进对考古发掘成果的多学科研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主任、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说,从自然史的角度,井头山遗址的发现,证明此地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一个古宁波湾的地理概念。这为探讨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海侵时间与过程、全新世早中期海平面上升状况,以及中国沿海地区早期人类文化的相互作用与人海关系、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发源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实证的案例。

    与会专家认为,从人文历史的角度看,井头山遗址既有体现海洋文明的遗存,又有面向内陆的生业形态,文化面貌不仅丰富,而且复杂多样,多学科利用和研究或将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研究体系。而且,对井头山遗址加速进行充分而全面的研究,也可为在该区域寻找更为早期的史前海洋文化遗址提供重要线索。

    井头山遗址将宁波地区的人文历史前推了1000多年,更为河姆渡文化的溯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距今5300年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除文化面貌与井头山遗址具有一定相似性外,同样包含较多的海洋文化因素,比如在田螺山遗址中不仅发现了30多件船桨和1件独木舟模型,还出土了较多海洋生物如直径5厘米左右的金枪鱼、鲈鱼、黄花鱼、石斑鱼等的脊椎骨,这表明两者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河姆渡时期的海洋渔捞经济模式应来源于井头山时期的先民,并在此基础上更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了早期稻作农业。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评价,井头山遗址是“复合式生产模式”的体现,是宁波先民由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见证,而河姆渡文化则是先民们开始进入农耕文明的见证。

    专家认为,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今天,作为探索中国海洋文明源头的重要文化遗存的井头山遗址,以及密集分布于全新世中晚期古宁波湾畔的数量众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无疑是宁波、浙江乃至中国、世界的自然和文化瑰宝。若能利用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契机,将井头山、河姆渡、田螺山、鲻山这些重要的遗址串联起来,加以整合利用、整体保护,不仅能够为当代打造社会共知共享的文旅资源,也能为后世留下历史文化和海洋文明的根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