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张凯凯 通讯员 范奕齐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一年后的今天,宁波已然成为垃圾分类中的“时尚达人”。 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89.28%,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增长率为-2.37%;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考核中,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已连续四季度位居前三;在2019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估中,我市鄞州区、海曙区、江北区被列为优秀区县,3个集体、12位个人光荣上榜,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源头分类、减量正让甬城的“循环系统”焕发新的活力。曾经对“垃圾围城”的担忧正逐渐从市民脑海中褪去,化为对绿水青山、和谐生活的美好向往。 细描“静脉”工笔画 位于海曙洞桥的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碧水环绕、绿树成荫,前来参观的市民几乎都会发出疑问:“这里真的是处理厨余垃圾的地方吗?” 但只要他们亲眼看见厂区车间内有如巨兽消化道般匍匐缠绕的流水线,心头的疑问就会瞬间转化成为惊叹:原来,餐桌上的垃圾的最终归宿是这样的。 垃圾收运处置是一座城市的“静脉循环”,如何让每一条触及百姓的“毛细血管”都可见可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用工笔画的细腻手笔布局谋划,顺应民生新期待。 坚持“一种垃圾一种车辆收运”,1000多辆分类收运车行驶在甬城街头,成为“四分类”收运网络体系中的“红细胞”;推行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模式,累计完成“搭把手”“人工+智能+流动”回收网点建设超2000个;加快项目布局建设,奉化、宁海、慈溪等地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市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市厨余垃圾处理厂(二期)及象山县静脉产业园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均已开展前期工作。 如今,我市分类循环“一张网”已基本织就:现有焚烧厂5座、填埋场3座、餐厨(厨余)厂6座,日均总处理能力达16520吨,能满足日常处置需求;去年,“搭把手”智能回收为全市减少垃圾焚烧量4.05万吨,源头减量成绩斐然;完成1664个居住小区撤桶并点任务,垃圾分类触手可及。 激活分类“源动力” 试点“破袋”投放,由志愿者在桶边督促居民,对分类不准确的部分进行分拣、整改;推出垃圾分类“四色榜单”,对列入红榜的地区进行重点监督;实施贴桶行动,对分类质量差的厨余垃圾桶张贴“红色告知单”…… 推进源头分类提质减量,既要“新做法”,又要“巧办法”。“十差”榜单、定时定点投放、确桶净桶消桶……一个个关键词,旨在为各领域打上行之有效的分类“烙印”。 日前,宁海县农村垃圾分类模式从全国4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典型案例。“户分类”“村收集”“就近就地处置”“积分奖励”等运营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今年4月,我市以桶边督导为基础,试点开展“破袋”投放这一“升级版”。试点第一天,就让居民感受到了与过去不同的分类“推动力”。 随着一张张“红色告知单”下发,厨余垃圾桶有机物含量从年初的36%提高至53%;随着“确桶净桶消桶”覆盖全市700多条中心城区道路,沿街店铺精准分类率上升至93%;试点“破袋”的小区,业主微信群里时常出现督导员、居民的由衷感慨:“早上上班前被指出分类不达标,我的态度不是很好,向督导员师傅道个歉。”“一对夫妻倒垃圾,老公扔错了,老婆马上指正,夫妻协力,值得学习!”“6号楼出租户分类质量提升明显,希望其他租户也能主动参与进来。” 一句句平凡的话语里,全民分类的风尚,正浸润整个宁波。 奏响分类协奏曲 “垃圾分类要做好,得避免‘一阵热一阵冷’现象。”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书记徐波平说。今年3月下旬,受疫情影响,社区分类“热度”下降,海创社区中海国际二期被列入了垃圾分类“十差”名单。 “为此,我们调动了志愿者、社工、小学生、热心居民等一切力量,对垃圾分类工作严防死守,全面防止分类质量下滑的现象再次发生。”徐波平说。今年7月,中海国际二期分类质量回升到了90%。 垃圾分类,全民参与。自去年10月《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发动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奏响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的协奏曲。 党建引领,机关先行。我市发动市直机关1万多名党员干部带头做好单位、家庭的垃圾分类工作,同时下沉到所在社区“打卡”,为垃圾分类注入“红色”力量。教育先行,全龄参与。我市成立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学院,推行垃圾分类“五个一”制度,编印发放垃圾分类幼儿、小学、初高中读本,使“小手拉大手”成为垃圾分类进家庭的有效举措。 与此同时,我市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也全面跟进,奏响沉稳的重低音。据统计,《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8.3万次。其中,教育劝导11.3万次,书面整改近8700起,处罚个人1570多次、单位910多次,罚款金额超4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