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董小芳 通讯员 吴燕飞 邵家艳 夏日的午后,烈日当空。陈惠良刚走进家门,就接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李根华的电话。 “荷花池旁那条路上的泥巴,是你开拖拉机留下的吧?赶紧扫一下,村容村貌要保持好。” “那么多人过去,你怎么就知道是我弄的?”上午出去卖油菜籽被压了价,陈惠良心里憋着气,便怼了回去。 可是,放下电话,陈惠良转身就和老婆拿上扫帚,扫泥巴去了。 “怼归怼,破坏了环境就得打扫干净,这是‘规矩’。”陈惠良说。 陈惠良的家,在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生于斯、长于斯,眼看着家乡从垃圾遍地、河道黑臭,村固定资产不到20万元的“脏乱差”贫困小村,转变为如今碧波荡漾、荷风送香,村固定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美丽乡村,陈惠良和村民们心里都清楚:多亏了村里那些“铁规矩”,如今的日子才越过越美。 外漕村开始立规矩,要从1995年说起。 当时,李根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接手这个“响当当”的贫困村,李根华立下的第一个规矩,却是公开村里财务状况。 “秃头不怕剃头的,越是遮遮拦拦,越不得民心。要发展,必须打开天窗说亮话,大家心服口服,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回忆起当初的决定,李根华说。 自此,村里大大小小的收支,都被清清楚楚“晒”了出来。在此基础上,村里按片选出村民代表,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围绕村里在做、要做的事情,征求村民意见。就这样,外漕村成了我市较早尝试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议事的小村庄。 1998年,外漕村实现村务公开全覆盖;2006年,外漕村村务管理规则正式出台;2007年,村里资产全部公开;2014年,制定村级权力清单;2015年,出台村级环境自治条例,将村里环境与村民股份分红相挂钩;2018年,出台清廉村居建设工作要点,推进“村民说事”和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示范点建设…… “一开始,我也和不少人一样,觉得这些规矩不可能严格执行。结果发现,规矩铁得很。”陈惠良说,他几年前曾因为在梨园里养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年底被扣除了10%的股份分红。 伴随着一系列掷地有声的“铁规矩”出台,村民看到了村干部带领村庄发展的诚意和决心,大家参与、配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外漕村的发展也逐渐驶上“快车道”。 2016年,为进一步优化环境、增加村集体收入,外漕村启动土地流转。村干部一家一户上门讲政策、做工作,村民也很配合,村里很快就顺利收回了原先用于种植蔬菜等的860余亩土地,统一租给甬江街道,再由街道来进行整体规划。其中300亩土地被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景点——达人村,既美了村庄景色,又鼓了村民钱包。 土地流转后,一直靠开收割机四处跑生意赚钱的陈惠良看到了发展前景,开始承包土地。现如今,他共承包1000亩土地,除了种植水稻外,还拿出约一半的土地,种植了荷花和向日葵。每逢花期,他的承包地就成了网红景点。 村庄发展日益红火,村民的幸福指数也直线飙升。 “我以前在一家企业上班,达人村营业后,就应聘到了这里。上班就在家门口,工资还高。”村民刘向荣笑着对记者说,“每天看着那么多游客慕名前来,作为一名外漕村人,心里别提有多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