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人员正在对电瓶进行调试。(徐能 摄) |
记者 金鹭 王博 鄞州区委报道组 杨磊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今年我们的营业收入将突破10亿元,在去年基础上翻两番。”近日,在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内,小遛共享副总经理王力宏信心满满地说。 短短三年,“小遛”以宁波为起点,将一抹亮黄向全国各地发散,成为国内骑行频次最高的共享电单车品牌。总部办公室的电子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显示着全国100余座城市被“小遛”点亮,有近20万辆“小遛”正在运行。 从5000万元,到2亿元,再到10亿元……在指数级营收增长的背后,“小遛”坚守初心,高举技术革命与精细化管理两面大旗,在共享经济“红海”中走出了一条稳扎稳打的新路子。“不盲目扩张,脚踏实地。我们的想法一直很单纯,就是要解决市场的痛点,让骑行体验更舒适。”王力宏说。 在进入共享领域之前,“小遛”创始人朱波涉猎最深的是餐饮行业,多年的创业经历让他总结出了经验:一家餐厅,最终要靠菜的口味和服务来留住客户,做共享经济也一样,因此“小遛”的质量和运营服务一直是发展的重点。 “从车把手到车座的距离,也是一门人体工学的艺术。”王力宏说。企业创立伊始,几名创始人便亲力亲为,深度参与到电单车的设计工作中,直接走进电单车生产厂家考察、做市场调研,掌握技术需求、管理运营模式、测算运营成本。 经过几番努力,第一批共享电单车在宁波横空出世。骑行便捷、色彩醒目,“小遛”的外形深得年轻人喜爱,而作为一款高端电单车,“小遛”以低车身、坐骑式、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车身设计和高回弹海绵坐垫、类汽车级液压减震,迅速赢得用户认可。 黄色的车身之下,还暗藏了众多“黑科技”:全身搭载各类芯片传感器,刹车模式下不供电;车座材质达到IPX7级防水,仅次于华为手机防水性能;光锂电池成本就达到2000元,能实现超长续航。 这批共享电单车可谓“身价不菲”,单价高达5000元。当时有质疑的声音:做共享行业,这样的成本投入无异于“自杀”。然而“小遛”始终坚信品质与服务的投入不能打折。“我们选择最好的车,每天安排人员擦拭、调试、维护。”王力宏说。 在创新方面,“小遛”也不惜“下血本”。每年,团队在研发上的投入均占营收比例的5%以上。结合“GPS+北斗”双卫星精准定位,企业成功研发90°规范停车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更破解了城市共享交通管理难题。 “我们‘小遛’,就是靠‘两个轮子’跑出来的成绩:埋头创新,精细运营。今年‘小遛’将继续稳扎稳打,整合更多优质资源,成为共享经济2.0时代的标杆品牌。”王力宏说。这恰恰代表了宁波企业家的务实精神:实实在在做事,脚踏实地创业。 创新基因深植企业“骨髓” 民营企业是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心怀“家国情怀”,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这不仅是使命,更是担当。本着“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理念,同时为了解决乱停放问题,规范化管理停车,小遛共享从创立初期就一直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 在共享经济日趋成熟的当下,创新基因已深植小遛共享的“骨髓”。如今,企业正以大数据为支撑,以智能热力图为核心驱动,以成熟规范的运营管理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小遛共享拥有2支自主研发技术团队,不断加速产品技术研发和用户体验升级,目前已完成三代共享电单车产品升级,今年还将通过“GPS+北斗定位体系”“图像识别技术+陀螺仪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车辆90°停放服务,为企业再次腾飞积蓄力量。 (小遛共享副总经理 王力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