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擘画一体化发展“同心圆”

——甬舟一体化推进工作一周年纪实

甬舟一体化驶入“快航道”,图为六横大桥。
甬舟一体化科技交融加速推进,图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材料合作中心。

甬舟一体化就医直接结算进度加快。

    

    

    

    

    

    

    记者 易鹤 张凯凯

    

    甬舟两地,一衣带水,声息相通。

    从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宁波舟山一体化”议题,到同年8月甬舟一体化推进会召开,再到一年以来甬舟互动频频、一体化实质性举措相继出台,两地合作共赢的鼓点如马蹄声般迅疾。

    根据《宁波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市已在港口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甬舟深度一体化驶入“快航道”。

    通江达海,逐梦扬帆,甬舟一体化发展的“同心圆”,已泛起层层晕散的涟漪。这两座无间的兄弟城市,正成长为辐射浙江乃至长三角的对外开放高地,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项目引领 擘画发展蓝图

    

    

    7月底、8月初,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体勘察设计的甬舟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金塘海底隧道关键技术方案”“西堠门及桃夭门跨海大桥初步设计方案”分别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陈政清领衔的专家组评审。这标志着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项挑战世界难题、突破科技壁垒的超级跨海工程——甬舟铁路离开工又近了一大步。

    全长16.18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海底盾构段长11.04公里,最大埋深78米,直径14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高铁隧道;主跨1488米的西堠门特大桥,将成为世界同类项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铁合建大桥。甬舟铁路总体设计负责人程小平告诉记者。

    甬舟合作萌芽于港口,未来的一体化将立足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因此,《宁波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以宁波舟山港深度一体化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打造快速便捷的“一小时”通勤交通圈。一年以来,两地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纷纷取得实质性进展,甬舟铁路、六横公路大桥、舟山大陆引水工程等项目捷报频传,水利、电力、油气管路联网有序推进,承载起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新期待。

    “‘看天喝水’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今年三月末,听闻舟山大陆引水三期岱山段工程马目泵站改造后首次调试出水的消息,居住在岱山的周女士充满了期待。

    岱山地处舟山群岛,四面环水,但却是浙江省淡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使得大陆引水工程成了海岛人都关心的“生命线”工程。三月末,来自宁波姚江的原水经马目泵站加压,入地跨海,穿越过19.5公里的海底管道后,在岱山西南塘上岸登陆,为小高亭、岱南平地、枫树三座水库送去了源源活水。

    “大陆引水三期岱山段工程由岱山岛引水工程、衢山岛引水工程和秀山岛引水工程组成,管线总长65.97公里,总投资4.6亿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完工后,年引水量可达2838万立方米,每日可增加原水补充7.78万立方米。

    据预计,今年下半年,甬舟两地将继续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和建设:六横公路大桥争取先行段开工建设;甬舟高速复线配合舟山开展工可研究;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加快建设。一体化发展的蓝图,势必在重大工程项目的引领下乘风而起。

    

    人才要素 高效“动”起来

    

    

    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首先要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今年4月中旬,省委人才办与宁波市委、舟山市委联合印发了《宁波市舟山市推进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立足两地资源禀赋、人才结构、产业基础等实际,明确了10项可量化的主要指标和18项主要任务、32项重点举措。这标志着甬舟人才一体化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一衣带水的两地正打破原有区域壁垒,共同下好人才合作共赢这盘大棋。

    聚焦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两地明确将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引育合作、教科文卫人才协同合作,推进人才活动同城化。今年的2020谷雨宁波人才日,我市启动“在浙里·甬抱你”云端招聘特别季——宁波舟山青年人才联合招聘会,甬舟两地291家单位参会,发布需求岗位总人数4921名,吸引了900多所高校1.1万名青年人才云端对接,简历投递量达8339次。

    聚焦人才机制一体化创新,两地积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互通、人才评价互认、人才利益互享“三互机制”,力争到2025年双向交流培养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不久前,位于舟山的浙江中科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顺利从宁波“借”到了人才。

    “之前,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水性黏结剂全生命周期的研发上遇到了瓶颈;现在,借着人才一体化的东风,成功对接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相信很快会取得突破。”企业负责人邵汉琦表示,相信甬舟人才的一体化,可以发挥几何级数的正向效应,带动两地社会经济更快地发展提升。

    人力社保领域,我市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招聘服务合作,深化专技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合作交流,致力打造甬舟人才共同培养新格局。

    据统计,依托上海海事大学宁波研究生院,目前已培养高学历港航物流紧缺人才共计20名。依托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面向浙江海港集团下属舟山子公司开展各类人才线上培训共计12家企业、720余人。

    

    科技发力 共建产业大格局

    

    

    未来的区域竞争,是城市群的竞争。甬舟两市发展各有特色优势,也各有短板弱项,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科技与产业也不例外:

    根据《宁波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甬舟两地将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绿色石化、港航物流、海洋经济等产业,共同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大格局,整体提升两地产业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如今,甬舟一体化科技交融的新篇章已全面掀开。

    今年4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金塘管委会、舟山市科技局三方正式签署《新材料科技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金塘螺杆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同时打造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试基地,为金塘建设“中国塑机螺杆之都”提供澎湃动能。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试基地作为甬舟两地科技交流的“枢纽”,还将承载起宁波科技成果转化、舟山产业发展升级的“新使命”。

    与此同时,甬舟两地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持续发力,谋划共建区域性海洋创新体系。仅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就向舟山市输出技术交易额4500多万元,关键领域、重点项目的联合攻关渐入佳境。

    另一方面,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显著拔高了舟山企业的研发“水平线”。

    自2019年8月以来,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已多次向舟山中小企业提供了化工方面的检测服务。338台大型“共享”仪器有效解决了舟山企业研发过程中的大型仪器设备需求,为舟山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注入“润滑剂”。

    “今年3月,舟山一家船舶设备配套企业急需铸件检测,但受疫情影响,原先的检测机构无法提供检测服务。为了及时保障船舶建造,这家企业通过宁波大仪平台找到兵科院宁波分院,及时完成了这批产品的检测分析,最终完成了产品交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社会服务 铸就坚实“后盾”

    

    

    产业发展的配合,科技成果的共享,科研人才的互通背后,优质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可或缺。随着甬舟一体化的深度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冲锋号”早已吹响。

    今年上半年,我市依托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完善推动甬舟教育数字资源交流互通。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云课堂”、公共应用服务平台等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两地教育工作的“源头活水”;依托“甬上云校”开展的甬舟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下沉农村和海岛。

    另一方面,甬舟两地聚焦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特殊教育“甬舟共育”、国际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交流的对象、形式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今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宁波本地高职高专学校与舟山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拟于9月份开学的宁波英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招生范围,也将覆盖至舟山地区。

    此外,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旅游门票同城待遇的探索等也都作为甬舟一体化重点任务清单的一部分,得到了有效推进落实。

    甬舟一体化就医直接结算进度加快。截至6月底,已有宁波市117家定点医疗机构、舟山市27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了甬舟一体化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两地参保人员异地结算近11万人次,结算医疗费合计超5500万元。

    医疗服务领域一体化合作显著加强。目前,两地共同组建了浙东地区糖尿病、骨科、眼科、新生儿等7个区域专科联盟,还就卫生应急领域一体化达成合作。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舟山共向宁波送检核酸检测标本6178例次,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23例;血液供应调剂方面,宁波从舟山市中心血站应急调入75个单位红细胞和1个治疗量血小板,同时将298.5个单位红细胞和9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调给舟山使用。

    旅游门票同城待遇探索深入。今年4月,舟山市发放的“疫去福自来,还你惠民季”美景、美食、美宿、美乐四类消费券汇集对象覆盖了宁波游客,宁波88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等也已不同程度优惠向舟山市民开放。接下来,甬舟两地还将深入探索宁波雪窦山、舟山普陀山“两山合作”,力图在景区、饭店、旅行社、民宿、特色餐饮等互惠工作方面破题。

    

    “两地奔波” 到“一步到位”

    

    

    4月15日,长住舟山市普陀区的宁波市江北区市民王星华,经两地无差别业务系统,无须回宁波拿户口本,就完成了孙女的户籍迁移手续,成为甬舟户籍业务“跨市通办”上线后的第一个办理者。

    “不用来回跑了,省时又省力,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提交了相关身份证明后,不出一刻钟,王星华就拿到了新的户口本,这让她非常开心。

    至此,甬舟两地群众办理户籍“费时费力两地跑”的问题,拥有了“参考答案”。

    一年以来,甬舟两地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政策协同、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结果互认”等途径,打破宁波舟山两地的区域限制,探索出了“一窗受理、受办分离、异地可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从‘两地奔波’到‘一步到位’,着实让不少市民惊喜了一把。”市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普陀区、江北区户籍业务“跨市通办”的基础上,甬舟两地积极拓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应用场景构建。“我们参照‘就近受理申请、审批权属不变、数据网络流转、批件快递送达’的运行模式,力图将‘一网通办’向‘甬舟通办’‘全省通办’延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结合政务2.0建设的要求,调研建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专区的可行性,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群众与企业24小时自助申办。

    数字化的应用场景还将渗透至方方面面。目前,甬舟两地可通过“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实现企业开办线上操作。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两地已实现消费投诉异地受理和数据交换。

    “甬舟两地正积极推进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机制。由企业自主承诺,消费者在参与承诺的企业门店购买商品,在符合公开声明规则的情况下,可跨地区跨门店享受退换货服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吉利汽车、方太、欧琳、帅康、埃美柯等5家企业已首批加入‘长三角异地异店退货承诺联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