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什么叫“饿”

    

    

    汪金友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饥饿的滋味。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农村老家,每到春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断粮。那时候我刚10岁,野菜吃过,树皮吃过,花生皮和玉米骨头也都吃过。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就采一把红薯叶塞进嘴里。

    如果去问现在的年轻人,你知道什么叫饿吗?他们肯定会说:知道呀,就是到了吃饭的时间,该吃东西了。再问:到哪里去吃东西呀?他们笑了:到餐厅呀!如果单位没食堂,就到附近的饭店。懒得下楼,点个外卖也行。或者等下班的时候,到超市或路边店买点自己喜欢的食品。

    这些年轻人,刚一出生,奶瓶就塞在了嘴里。接着,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蛋制品、肉制品、粮制品、菜制品,接连不断地摆到面前,想什么就有什么,要什么就给什么。天天还没有等到饿,妈妈、奶奶、姥姥、阿姨等,就变着法地劝你吃。所以现在很多孩子得了厌食症。

    这让人担心,他们长大以后,会不会像那个晋惠帝司马衷一样,发出“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疑问?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何不到饭店里吃烤鸭?或者到超市里买面包?

    孩子们之所以不知道饿,是因为我们国家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40年前,我在县里工作的时候,全县粮食的平均亩产只有300多斤。而如今,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平均亩产已经超过2000斤。原因就是种子、化肥、农药、水利、机械、管理等,都比以往更加科学。产量翻了几倍,人却比过去更省力。

    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首先,水灾、旱灾、蝗灾、疫情等诸多自然灾害,都会危及粮食安全。其次,各种形式的社会动荡,也会给粮食生产带来影响。为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同发出警告:全球面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近些年,很多人在热议“舌尖上的美食”。但也发现,目前的中国,存在着触目惊心的“舌尖上的浪费”。各种酒店餐厅,都可以看到有人超量点菜。明明五个人,却非要点十盘菜;明明能吃半碗米饭,却硬要来一碗。最后,剩下的饭菜,全都倒进了垃圾桶里。

    有的人是为要面子,有的人是在摆阔气,也有的人是因为无意识。你要劝他别浪费,他肯定会说:我花自己的钱,你管得着吗?但有一点必须说清楚,钱是你的,面子是你的,阔气是你的,而所有的物质资源,却是属于全社会的。比如粮食和其他各类食品,你有消费的权利,却没有浪费的资格。任何形式的浪费,都属于犯罪。

    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资源意识和危机意识,也是一种“饥饿”。不是物质的“饿”,而是精神的“饿”。如不及时填充,影响祖国的发展,也影响自己的形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