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晓燕 今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佳节,马上就要来到了。旧时每逢这一天,阿拉宁波的女孩子勿会忘记老话所说的这个习俗:“牛郎织女碰头,槿树叶瓣洗头。”相传织女就是用槿树叶汁来洗秀发的。七夕这天,女孩子将采来的槿树叶放入水盆中搓揉浸泡,浸出绿莹莹的黏稠汁液。据说用这汁液来洗头,能得到织女的护佑,使头发柔顺飘逸,清香怡人,还能保持一年内乌黑亮丽,不生一根白发。现在无论什么世界名牌、价格不菲的高级洗发水,也没有这样神奇的功效!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不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节俗多姿多彩。槿树叶瓣洗头,仅是其中一例。 关于七夕节的传说,起源于上古先民对天象星宿的崇拜,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夏末秋初,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可看见在茫茫银河的东西两岸,分别有一颗引人瞩目的亮星,那就是牵牛星(牛郎星)和织女星。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最早见于周代《诗经·大雅》中的记载,但此时两者之间尚未有爱情关系;南朝梁萧统所编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牛郎织女开始有了隔河相望相思的形象;到了三国时期,在多情才子曹植笔下的《洛神赋》里,才确定了牛郎织女的夫妻关系……总的来说,牛郎织女原是星宿名,后来逐渐衍化为神话人物。 《牛郎织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除了爱情这个共同的永恒的主题外,牛郎织女的传说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展示了织女的“巧”。西汉时期,织女的身份已经是“天孙”——天帝的孙女,并成为织纴女神,拥有一双天上人间无出其右的巧手。她编织的云锦,绚丽夺目;她制作的衣服,天衣无缝。织女的聪明美丽、心灵手巧,让女孩子们钦羡不已,个个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拥有灵巧的双手。 于是,一种向织女乞巧的节俗应运而生了。七夕当天晚上,女孩子们先要设香案祭拜织女,乞求织女赐予巧艺,然后进行各种与“巧”有关的活动,如穿针赛巧、对月穿针、喜蛛应巧、兰夜斗巧、漂针试巧、投针验巧,等等,并祈祷姻缘巧配,家庭幸福。所以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等。 笔者想说,应该为织女点赞,为乞巧的女孩子点赞!大家想啊,织女的身份是天孙,天帝之孙,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帝三代”;但是她一不摆谱,二不撒娇,而是天天辛勤劳作,织出一幅又一幅云锦,将天空打扮得无比瑰丽!乞巧的女孩子祭拜织女,一不求官,二不求财,只想变得心灵手巧,通过自身技艺的提高,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说,乞巧的习俗是七夕节的重头戏,也是七夕节的亮点。 此外,旧时的七夕节还有吃巧果、接露水、拜魁星、染指甲、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演出牛郎织女戏等各种活动,内容勿要太丰富哦!据说夜深人静之时,蹲在葡萄架或丝瓜棚、南瓜棚底下,能听到牛郎织女在鹊桥上说悄悄话的声音,还会觉得有眼泪从天上洒下来呢。 宁波老话是介讲:“吃吃年夜饭,会会七月七。”一年365天,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才能“金风玉露一相逢”,是何等宝贵,须何等珍惜!老宁波同情牛郎织女的遭遇,一心想帮他俩延长这一年一天的探亲假,就想出来一个办法:不如把报晓的公鸡宰了,只要公鸡不叫,就算天还没亮,王母娘娘就不能赶他俩回去!所以,老底子宁波还有一个风俗,就是七夕节要杀小公鸡吃。笔者以为,帮牛郎织女的想法是对的,但这个办法对小公鸡不公平,小公鸡一定不服。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由于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现在有人就将七夕节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这其实是不了解七夕节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造成的误解。七夕节固然和牛郎织女的爱情密切相关,但是,它的内涵要比单纯的爱情故事丰富得多。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演变,七夕节早已成为一个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为载体,以乞巧、求福、祈祷婚姻美满为主要内容,以女性为参与主体的综合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实至名归的。七月初七就要到来了,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过七夕佳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