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短板、强弱项

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

社区志愿者向居民倡导新习俗: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做好垃圾分类(来源浙江新闻)

    

    

    

    

    

    

    观点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提出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补齐短板”的重要命题。在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这些都为宁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当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指明了努力方向。宁波要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三个地”的使命担当,全方位检视市域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不断完善市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刘春香 蒋天颖 王瑞    

    

    学习贯彻省域治理、市域治理的新理念新决策

    

    

    树立市域治理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民本导向、效果导向,通过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加快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把握“中国之治”的大逻辑、大智慧、大框架,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决策、省市委部署的工作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在治理制度执行上做出示范表率。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制度自信,加强治理制度宣传教育。要科学决策,形成切实可行的治理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筹领导治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各项具体治理方法,构建协同高效的市域治理工作推进体系。完善推进制度落实的体制机制,以具有高度执行力的治理队伍、浓厚的制度执行文化、严密的制度执行约束机制,把上级治理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成效,把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效。

    强弱项抓重点,解决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

    

    在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治理方面,要推进应急体系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多规合一,引领带动全市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提升。在维稳工作机制方面,继续推动第三方评估向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迈进,试行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约束机制,确保重大决策做到应评尽评、真评实评。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要继续推进全息感知网络体系建设,推广“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努力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深化市域治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要做好对标改造和升级迭代工作,基于“浙政钉”,开发更多场景应用功能;加大“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实际应用,加大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利用力度,提升“警网融合”等项目实战效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补齐当前疫情防控信息化短板弱项,持续巩固提升市域治理信息化能力。加大信息化数据的共享力度,进一步统筹加强人口、健康、物资供给、区域需求、交通运输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的对接共享,通过加大信息化数据的共享力度,着力提高风险防控和应急治理能力,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更加充分便捷的信息化数据支撑。

    补短板聚合力,破解应急管理的棘手难题

    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巩固完善“双十”便民惠民举措;实施健康宁波行动;推进综合医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三医联动”“六医统筹”省级试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省级试点;纵深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整合市域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抓好“基层治理四平台”提升工程,进一步理顺市域治理综合指挥体系,强化力量、资源统筹;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探索社会风险排查管控模型,构建社会矛盾调处综合指挥平台。另外,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程度地暴露了我市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防患于未然。要落实宁波各医院、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应急工作规范,明确应急响应、现场组织、工作流程、处置措施等操作规范和流程;加大政府对应急医疗人才、设备经费的投入与支持力度,组建各级应急医疗救援机动队伍,人员由临床救护、流行病学、特种医学、实验室检测、消杀灭等方面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确保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建立宁波应急物资储备库,强化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动态管理,健全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政府要做好与疾控中心、科技工作者的互动,使其在问题识别、风险判断和早期干预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加快“防、控、治”联动体系建设,实现全链条的疫情防控。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打造市域治理共同体

    深化城乡居民自治,推进市、区县(市)、镇乡(街道)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实现镇乡(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鼓励居民积极参加社会组织活动,动员居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治理和基层服务组织的建设,引导推动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社区治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公众市域治理的参与度。培育一批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分担公共事务,支持能力强、实力大、信用好的企业参与到市域治理中来,不断扩大治理的覆盖面,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市域治理新格局。此外,要积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社工人员作用。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挖掘宁波潜在社会资源,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市域治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扎根基层的优势,缓和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创新社工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提高社工专业化水平和实战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法,综合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对基层社工队伍的协作补充作用,缓解基层治理人力局限。

    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市域治理科学化法制化水平

    针对治理现实中出现的执法边界、执法尺度问题,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尽快查漏补缺,完善科学完备的治理法规体系。加强治理制度的宣传,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分层分类推进全民普法,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健全法律援助积分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X”等服务机制,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水平。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要积极构建市域治理的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推进,加大创制性立法力度,建设高水平法治宁波。

    加强信用建设,强化基层德治引导力

    充分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宁波”网站运行机制,构建一体、可信、可控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覆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共信用档案,培养我市居民的信用精神。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激励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力度。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挖掘宁波潜在社会资源,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治理。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建成更高品质的“15分钟文化生活圈”。加强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增强道德教化力、实践力、约束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好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强化基层德治引导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进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培育特色乡土文化。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