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木初长成 静待结硕果

——写在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开园之际


活动现场,一棵由许多柔性屏幕组成的“科技树”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王鹏 王锋 摄)

    

    

    

    

    

    

    记者 孙佳丽 

    

    “3、2、1,开园!”

    昨日上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及宫蕾、孙旭两名博士生代表把手掌放在显示屏上,伴随着特效,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开园。

    这所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我市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加强院地合作的典型。目前,该研究院已与我市龙头企业签订科研合同4200万元,100余人的科研团队全面入驻,形成了“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弥补了宁波研发能力和创新人才不足的发展“短板”。

    7个月完成筹建、签约、落地全过程

    “来宁波一年多,我深切体会了‘处处是惊喜’。”谈起对宁波的感受,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院长盛其杰不胜感慨。

    西北工业大学计划与宁波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想法,源于2018年9月。当时,工信部组织所属高校在宁波召开了首届产教融合对接会,西北工业大学正好在列。宁波浓厚的实业氛围和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代表团深受感染,短短1周,西北工业大学就决定布局宁波。

    “身心契合”,1个月后,盛其杰来到宁波考察,用了这四个字来形容宁波与西北工业大学的相似之处。

    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而宁波以制造业见长,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渴求创新动能和高端人才。

    “宁波开放务实,西北工业大学低调深沉,两者都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盛其杰认为,西北工业大学可以为宁波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246”万千亿级产业发展做支撑,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同样需要宁波协助推进。

    2019年2月19日,宁波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在宁波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我记得很清楚,签署协议那天正好是元宵节,宁波市政府、科技局等相关部门为了合作事宜,忙碌了整个春节。”西工大副校长何国强说。

    7个月后,研究院就完成了“筹建—签约—落地”工作,于9月29日正式揭牌。

    建设、科研、产出“三不误”

    现场,一棵五彩斑斓的“科技树”惊艳了全场。这棵树的叶片由柔性OLED屏幕组成,不仅如纸一般薄,可以随意卷曲携带,还能实时更新显示内容。这款产品如今已进入量产阶段。

    “合作之初,我们就结合‘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计划,定下了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两个重点,精挑细选出最契合宁波的成果,供宁波‘点菜’。这让后期的成果产出顺理成章。”盛其杰说。

    一年多来,研究院已取得高性能锥束CT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可调式高光谱成像系统等项目研发成果33个,其中自主研发的片式电阻器用面电极浆料、MLCC电容器用贱金属导体浆料已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柔性电子印刷浆料在关键电子元器件的应用,AI微纳卫星及大数据应用,高性能智能传感芯片模组设计和应用,吸音、减振、降噪材料结构等4个创新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宁波维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静远声学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已从研究院孵化,宁波宏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欣动力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已与研究院建立合作服务机制……

    “这个研究院相当于在我们家门口搭建了一个大展‘科技拳脚’的舞台。更多被锁在实验室里的成果可以推向市场,更多高端人才可以被引进,我们面临的智造问题也可以直接对接咨询。”在场的企业家对研究院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搭建产学研平台聚智引才

    “我很喜欢这里!”为首批博士后、首批工程博士班学生佩戴校徽后,博士生导师代表盛美萍、虞益挺点赞宁波。当天,西北工业大学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授牌。

    栽好梧桐引凤来。依托本部、破旧立新,研究院通过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逐渐成为院地合作的典范。

    去年以来,研究院整合西北工业大学优势平台,以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水下运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航天动力技术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为基础,购置先进实验和测试设备,建设高标准净化实验室,打造五大宁波特色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无人航行技术研究中心、民用航天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及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

    当研究院遭遇场地、团队、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时,宁波不遗余力“伸以援手”。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单位组织组建了“种树人”团队,开展片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月度例会、实地调研等系列活动,帮助研究院成功申报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破解异地创新人员聘用等难题,激发了各研究中心招才引智的积极性。

    目前,研究院已聚集中科院院士等国字号人才11名,教授、副教授62名,OLED材料及传感器件、特种柔性阻隔膜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宁波、抱团发展。

    下一步,研究院将以开园为新起点,背靠西北工业大学,广泛整合创新平台资源,凝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形成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合力,在“卡脖子”技术攻关、进口替代技术产品攻关等方面参与“揭榜挂帅”,成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攻手”。

    “5年内孵化2家高成长企业,争取1家可以上市!”盛其杰意气风发。

    

    

    新闻链接

    

    

    昨日,在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开园现场,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无人航行技术研究中心、民用航天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及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亮相。

    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

    以柔性电子这一高度交叉融合的颠覆性学科形式为核心,以柔性光电材料、可穿戴设备、电子材料和器件为攻关对象,重点面向以智能感知、新型材料、物联网、数据科学等信息技术领域,加快推进优质项目科研成果转化,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的优质资源,吸引并培育一大批柔性电子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着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抢占柔性电子的产业化制高点。

    无人航行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水下信息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以及高速水洞、大型消声水池、水下物理场仿真、水下动力推进等多个大型实验室,以我国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扩展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无人航行器等领域,形成空地海一体化的无人航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民用航天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航天优势资源,及民用航天装备精细化设计方法、数字发动机设计和虚拟实验、高性能纤维缠绕技术研究、新型高能绿色推进剂研制与安全控制等能力,面向宁波市在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新型民用航天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推进军民融合与产学研深度合作。

    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

    以极端环境智能微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委先进工业技术(微系统)工程应用中心等科研平台为支撑,面向宁波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临床诊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典型微纳传感器芯片及其应用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形成以宁波地区为中心、覆盖长三角、辐射国内外的微纳传感器芯片研发新高地及相关高端人才集聚地。

    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

    利用“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展卫星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面向宁波“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发展需求,打造以低轨卫星互联网、智能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培养和汇聚卫星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行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