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深度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9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的宁波解法


昨天,在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市民办理业务。(王鹏 摄)

    

    

    

    近日,鄞州档案馆接待了一名前来查询档案却忘带身份证的王女士,工作人员通过读取“阿拉警察”APP上王女士的身份证二维码,顺利获取了其身份信息,王女士也很快查阅了相关资料。

    证明(证件)从“索要”到“不要”、从“多头跑”到“不用跑”、从“纸质证照”到“电子证照”、从“申请人提供”到“服务单位自行获取”……我市全面推进“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一年多来,新变化无处不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宁波搭建的电子证明共享核查平台上线各类电子证件(证照)127种,移动端“阿拉警察”APP电子证照(证明)卡包集成电子证照21种、电子证明7种,涉及全市政务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单位的47个领域1464项办事事项。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无证件(证明)办事’体系,全力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为全国、全省贡献更多的‘宁波经验’。”市委改革办负责人表示。

    从无证件办事到无证件(证明)办事

    宁波累计取消5.5万个证件(证明)

    2019年6月4日,全市推进“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宁波在全国率先探索“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的创建。会议提出,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是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方向,要依托信息科技手段,最大限度推进“减证便民”,解决好“我证明不了我”、过多过滥“重复证明”等突出问题。

    宁波之所以有这样敢为人先的魄力,是因为有着充足的底气。

    作为全国最早探索实践“无证件办事之城”的城市,从2017年开始,市公安局就依托“阿拉警察”APP研发推出“证照电子化”应用功能。尽管初时只集成了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等6种电子证照,但背后的意义深远——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一套互联网环境下的身份验证新模式。

    而余姚在打造“无证明城市”上积累的经验做法,为全市推广提供了示范样本。余姚创新实施政务服务领域无证明工作,分多批向社会公布无需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交的证明事项,并向水、电、气、通讯、金融、保险等公共服务领域覆盖、向镇村(社区)延伸,成为宁波首个全领域“无证明城市”。

    一年多来,宁波的“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稳步推进,克服了种种难关,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我市以“宁波电子证明共享核查平台”和“阿拉警察”APP证照(证明)电子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工作。截至目前,不需要群众出具的证件(证明)全市累计已达55013个,最大限度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时遭遇“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推责证明”等问题。

    “坑人”证件(证明)减少了,办事也变得更方便了。目前,全市47个领域1464项依法保留的办事事项,企业和个人只要“刷脸”“扫码”就可办理,有力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擦亮了具有鲜明宁波辨识度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新名片。

    “四个同步”彰显改革特色

    宁波做法领跑全国

    前不久,家住慈溪坎墩街道的市民华先生急匆匆走进慈溪市公安局城区户证中心。他准备和朋友组队前往西藏自驾游,出发时间临近,但他的边境通行证和身份证都丢失了。

    令他欣慰的是,窗口民警告诉他,只要有“阿拉警察”APP,无“证”也能办事。在对方的指导下,华先生成功刷脸认证,申请到了身份证的电子证件,随后轻松完成了“边境通行证”和身份证补领的申请,并且很快拿到了相关证件。

    急办事,“刷脸”或“扫码”都可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直以来,在推进“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时,最大的“拦路虎”之一就是各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难打破。比如,群众来办事,窗口人员无法查询到非本部门出具的证件(证明)数据;少数能查询到的,也无法形成证件(证明)文件,进行纸质留底归档。

    在这轮改革中,宁波就专攻这一难点,开发了电子证明共享核查平台。如今,它已实现78种证件(证明)通过共享直接获取,49种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的证件(证明)通过窗口工作人员人工核查方式获取。这一平台的推出应用,不仅打破了“信息孤岛”,还将原本由办事群众举证的127种证件(证明)转由政府部门举证。

    “阿拉警察”APP电子证照(证明)卡包,也是宁波的特色项目之一。这是一个对接公安部可信身份认证平台,构建了与实体证件相对应的虚拟“电子证照”应用体系。

    依托电子证明共享核查平台和“阿拉警察”APP电子证照(证明)卡包,我市实现了电子证照(证明)读取与核实同步推行,证明效率更高。“原来办事要群众自个儿来回跑,到各地打证明;现在变成数据‘跑腿’,点点鼠标就能轻松搞定。”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波做法的第二个亮点是“政务应用与社会应用同步融合”,使得便民范围更广。目前,“阿拉警察”APP的电子证照(证明)卡包已可应用于全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52类社会应用场景5414个网点。

    与其他城市相比,我市证件与证明同步改革,“减证”数量更多,“减证”范围更广。目前,已编制完成《宁波市“无证件(证明)办事”目录》,明确依法应当保留但无需群众提供证件(证明)的47个办事领域共1464个办事事项。下一步,将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情况和数据共享措施的不断完善,对目录实行动态维护、主动公开、接受监督。

    另外,宁波还实现改革实践与制度保障同步深化。9月1日起,《宁波市保障“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若干规定(试行)》将正式施行,这是全省首个由改革委审议通过、专门保障专项改革的规定,明确了“无证件(证明)办事”的内涵定义、适用范围、实现途径、电子证明法律效力、窗口人员免责机制等内容。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宁波领改革之先,去年有56项改革事项全国全省领跑,今年上半年又有10项“一件事”集成改革全省领跑。“改革创新永无止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市委改革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对照总书记对宁波改革工作的要求,宁波全面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下一步,宁波将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应用协同、场景可用”的“无证件(证明)办事”体系,不断向宁波全域金融、邮政、寄递、医疗等关键性民生领域拓展延伸;联通整合“甬行码”,全面落地电子证明“刷脸”获取,增加附件上传功能、简化核查结果流转,提升人工核查流转效率,实现便捷、高效的跨区域、跨层级核查,全力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为全国、全省贡献更多的“宁波经验”。

    同时,通过改革扩面提质,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个人的获得感。从2019年度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获得感评估报告看,宁波市“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5.0%、满意率97.8%,均居全省第一,但仍有不少分事项实现率、满意率排名不太理想,还有提升空间。

    专家建议,宁波要把深化“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实现证件(证明)数据共享,作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随着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的发展,今后办事所要带的证件(证明)材料必将越来越少。”对于宁波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的前景,很多人充满了憧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