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州锻造“金钥匙”解锁乡村振兴路

奋力交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分卷

鄞州区塘溪镇绿水青山间的美丽乡村

市民在横溪农创园内体验采茶文化

云龙镇上李家村说事长廊

下应街道湾底村新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鄞州区作为宁波都市核心区、半城半乡地,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锻造了农村“双创”、全域治理、艺术赋能三把“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腾飞之门。

    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视察,殷切嘱托要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17年来,鄞州区始终牢记和大力践行总书记的“湾底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鄞州样板”路:农业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区;探索“一核三治五共”全域治理模式,成为浙江省县域社会治理十佳、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跻身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特色精品村、风景线、美丽庭院遍布鄞州大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乡村振兴鄞州如何担当?“我们将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为牵引,以排头兵的姿态,率先创新乡村治理,深入实施五金富民工程,奋力交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分卷,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中当标兵、攀新高。”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褚银良表示。

    

    金钥匙一:双创赋能 点燃农业振兴“火种”

    

    

    位于鄞州的宁波微萌种业公司成立仅8年时间,已一跃成为浙江省销售额最大、自主研发品种最多的瓜菜种业企业。眼下,通过与科研院校共同开展育种研发,微萌种业已累计育成瓜菜新品种74个,其中公司培育出的“美都”西瓜品种,占据我国南方冬季大棚西瓜95%的市场,仅此一项就为浙江省瓜农增收10多亿元。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高精尖科技的聚合体。依托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区建设,近两年来鄞州大力培育各类创新主体,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平台,推进“种业强区”建设。目前该区已集中了宁波市蔬果、粮食、水产、畜牧等方面种业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形成了在宁波乃至浙江省领先的产业集群,两家企业进入全国行业领域前10强,实现小种子撬动大产业的“杠杆效应”。

    

    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鄞州区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升级版的重点方向之一。聚焦高精尖农业,鄞州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此,该区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提供科技支撑、完善金融保障等一系列举措,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充分支持。

    

    

    在科技兴农领域,鄞州加速建立高效新型农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咸祥丹艳青蟹育苗精品园、椿霖水产精品园、晟丰水产种子种苗精品园等各级现代农业园区62个,建设总规模近5万亩;拥有鄞州区青创农场星创天地、鄞州鄞农星创天地、天宫庄园农创园星创天地、鄞州绿洲农科星创天地、宁波传奇农业产业孵化园星创天地、易中禾星创产业园6个国家级星创天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业态帮助越来越多的鄞州农民迈上致富奔小康的大道。8月28日,浙江省农播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鄞州举行,宁波易中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宁波市唯一一家浙江省农播示范基地。据公司总经理肖艺透露,今年以来,企业的销售额逆势上扬,提升了10%左右,并辅助带动周边农副产品线上销售,目前累计带动61户农户实现增收600余万元。

    跳出农业求发展,农旅融合打造农民增收新增长点。如今,鄞州雪菜、太白滴翠茶叶、瞻岐紫菜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享誉国内外。与此同时,鄞州区都市休闲山水风情2日游、咸祥蓝色海湾小镇寻鲜之旅1日游、姜山“中国进士第一村”田园乡村观光1日游3条线路,被认定为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二三产业融合,绘制出色彩斑斓的乡村新图景。

    

    金钥匙二:治理赋能 缔造城乡共融互利样板

    

    

    每逢周末,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的说事长廊就热闹起来。前不久,村民们在说事长廊批评部分村民乱停车的行为,一旁的村干部忙着对照“村民道德负面清单”记录整理,长廊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热烈的讨论声。“小小一纸清单,既体现村民意愿,又能成为大家的行动指南,借助道德约束这只无形之手,让村民生活不断改善、村干部工作有章可循。”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德龙说。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近两年来,鄞州区从“半城半乡”的实际出发,紧贴百姓需求,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式共生、干群对话式共商、主体多元式共治、权力清单式共管、事务契约式共建、成果普惠式共享”的新时代基层全域治理之路。初步构建了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共评的“一核三治五共”治理体系。去年,鄞州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乡村善治之路因此驶入了快车道。

    围绕“乡亲怎么富”,鄞州区统筹规划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十大风情镇、百个特色村、千里游步道、万亩农业园建设,聚力发展美丽经济。大力实施土地流转金、股金分红、养老金、经营租金、劳动薪金“五金富民”,截至去年,鄞州全区99%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

    围绕“乡村怎么治”,鄞州区大力激发基层首创精神推进基层善治。推进基层公权力“三清单”运行法城乡全覆盖,在原有小微权力清单的基础上,建立基层公权力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运行流程图“三清单一流程”,实施范围从村向社区、合作社延伸,实现城乡全覆盖,并被写入省委全会《决定》,成为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全面推广“365工作法”“书记一点通”等服务模式,对群众提出的难题实行“群众点单、干部收单、镇村办单、区里督单、群众签单”五单联动工作闭环,第一时间受理解决群众的需求,目前已基本实现主要群体的全面覆盖。

    围绕“乡风怎么美”,鄞州大力推进“义乡鄞州”建设。建成全国首个慈善综合体“善园”,覆盖29个省市、筹款3300余万元,获得中华慈善奖;涌现全国道德模范2名、中国好人17名,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22个,成为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39家、村覆盖率达60%,每年开展活动1100余场次、服务群众26万人次以上。

    “只有打牢基层基础,才有乡村振兴事业‘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将继续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基础夯实工程、基层制权工程、风险化解工程、体制创新工程五大工程,努力打造符合中央精神、彰显特色风貌的乡村治理鄞州样本,真正探索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全域治理’的现代化乡村治理路子。”鄞州区委主要领导表示。

    

    金钥匙三:艺术赋能 擘画美丽鄞州大花园

    

    

    城杨是东钱湖境内沉寂了千年的一个古村落。最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千年古村,随着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团队的入驻,开启了一次艺术引领乡村发展的全新实践。

    废弃的猪舍变身咖啡馆、酒吧;不起眼的瓦缸变成溪畔灯箱,原有的建筑规划为奶茶饮品店、民宿……沿村里的亭溪布点,古树、古寺、桥梁等资源都被利用起来,打造国际知名旅游村的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艺术振兴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鄞州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结合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挖掘优势资源、特色资源,与专家团队一起用艺术的视野和手法,为乡村振兴插上艺术的翅膀。以城杨村为试点,该区正通过政社联动、资本引入、艺术学院合作、激发群众主体首创等途径,计划打造一批生态美村、文化古村、艺术名村、旅游强村,通过串珠成链、以点带面,打造乡村美景、推动全域美丽,成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湾底村已建成9大类60多个品种的精品水果基地及500多亩珍贵花木和草坪培育基地,建成浙江省单体面积最大的生态植物园,成为集参与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素以“石头村”闻名的东吴镇勤勇村,荒废了16年的勤勇小学,摇身变成充满怀旧风情的高端民宿……鄞州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也为“两山”转化拓宽了通道。

    统计显示,目前鄞州区已累计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市美丽乡村示范镇3个、市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45个、市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3A级景区村庄9个。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乡村群众的生活需要,促进实现城乡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未来,鄞州将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城乡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等上档升级、提速提质,重点打好“四好农村路”“美丽水乡”“美丽河湖”“数字农村”建设等组合拳。同时,推进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美丽生活跃升,为看得见的“城乡美”、看不见的“内在美”、能感受的“发展美”注入源头活水。

    

    

    记者 王博 厉晓杭 鄞州区委报道组 杨磊 徐庭娴 通讯员 崔佳

    本版图片由鄞州区委宣传部、鄞州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