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予涵 据9月3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今秋,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各地学校继续开展学生课后托管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扩大学生托管面,办好这件“民生小事”。 “放学后,谁能来接我?”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不那么容易回答。孩子下午放学了,家长却还没下班,时间差的原因,导致孩子接送问题成了不少上班族的“心病”。校内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孩子在校内读书学习,或者参加各类特色培训活动,既可以解双职工的燃眉之急,又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同时减轻了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无疑一举多得,值得点赞和推广。 笔者以为,课后托管虽是好事,但也要因地、因校制宜,不能“一刀切”。比如,校内活动场地怎么解决?托管时间怎么分配?留校孩子的安全如何保障?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统筹考虑。 因此,课后托管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既要落实好文件要求,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家长、学生、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实行一校一策、一生一策,对少数特殊情况的学生,还要在统一安排的前提下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这样,才能把课后托管这件利民惠民的好事办好办实。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