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0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数据技术”剑指疲劳驾驶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水心胜 陈珊珊

    

    天热,晚上睡不好,白天顶着“熊猫眼”上班的人多了起来。有人懂得自我调整,出于安全考虑,过于疲劳时就不开车出行了。但也有人不当回事,心存侥幸,总想着“我坚持坚持,待会儿再休息”。可怕的是,眼睛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闭上了……

    疲劳驾驶猛于虎,其已成为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重要“元凶”之一。但疲劳驾驶是一种“隐性”违法,很难被发现。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连续驾驶带来的“疲劳驾驶”问题开始有解法了,当然,解决广义上的“疲劳驾驶”仍需进一步探索。

    事故背后有疲劳驾驶影子

    8月28日早上6点50分,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往上海方向主线治超站通道内,发生了一起单车翻车事故,从车内爬出来的男子一直向一名女子道歉。

    原来,发生事故的是一辆网约车,家住宁海的驾驶员刘师傅夜间接到一单大生意——送一名女子去上海。8月27日晚上11点,他赶到约定的酒店楼下等候,谁料乘客睡过头了,直到次日凌晨5点才接上。

    “他告诉我们,他为了省钱就在车上凑合着睡了一晚,开空调感觉凉,不开又热,车内空间狭小,没休息好。路上他就犯困了,本想和乘客说说话转移下注意力,但由于公司有规定不准和女乘客搭讪,还要全程戴着口罩,就这样硬撑着。”高速交警告诉记者,刘师傅本想再坚持2公里,到前方南岸服务区休息,谁料经过治超站时,一时走神就出事了——连撞6个柔性警示柱、3个防撞水桶,最后车辆仰翻。

    除了这起事故,最近“离奇”事故还有不少,背后都有疲劳驾驶的影子。

    8月28日,在G15沈海高速上,一辆重型集装箱半挂车侧面撞击一辆停在应急车道内的小轿车,同样疑似疲劳驾驶。据悉,一女子驾车返回宁海,车上载着两名孩子,谁料后排的女儿晕车呕吐了。她将车辆停放到应急车道并开启双跳灯后,就下车到右后排拿纸巾给女儿清理呕吐物,脚在车外,人趴在车内。仅过了三四分钟,她突然感到脚上传来钻心的痛,车上孩子也吓得哇哇大哭,原来被撞了……

    “之前还有驾驶员发生事故,让我们帮忙调查‘肇事逃逸车辆’。结果他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他才是肇事者,是他在驾驶过程中睡着了,把人家撞了。”高速交警说。

    利用“大数据技术”查处疲劳驾驶

    驾驶人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挡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根据浙江高速交警统计,2017年至2019年省内高速公路因疲劳驾驶导致死亡事故数达273起,共造成306人死亡,占死亡事故总数的44.3%。今年7月,浙江高速交警在全省高速公路共检查‘两客一危’车辆近3万辆,其中查获疲劳驾驶违法行为1458起,占比5%。”有高速交警告诉记者,我国法律对于“疲劳驾驶”有明文规定:第一种是普通情况,即过度疲劳仍驾驶机动车,罚款200元;另一种是严重违法,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其间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少于20分钟的罚款150元,并记6分;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记12分,罚200元。

    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因疲劳驾驶无明显的外在表现形式,只要司机一口咬定不存在这个问题,证据链很有可能断裂。而且通常情况下,这类违法是“被动”发现的,比如发生某起事故了,然后倒查下去确定是疲劳驾驶。

    有鉴于此,交警部门一直在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来查处疲劳驾驶。今年6月5日,高速交警启用“大数据技术”——数据提取、车迹分析、拦截布控、车载终端取证、现场处罚,在甬莞高速上开出了全市首张针对疲劳驾驶违法行为的“主动式”罚单。这比之前单纯以驾驶员自述或者凭行驶时间、行驶里程来判断要更科学、更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大数据技术’已在全市推广,截至目前,已‘主动’查处了400多名疲劳驾驶的司机。”发明这套战法的高速交警六大队副大队长张明说,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大数据技术”也有限制——目前系统接入的只有宁波牌照的重型货车,过境车辆仍然管不了。

    驾驶员应重视疲劳驾驶问题

    在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高的情况下,驾驶人很容易疲劳,进而出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模糊、思维变得迟钝等问题,尤其是午后行车极易打瞌睡,甚至驾驶人会出现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此外,驾驶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出现疲劳之感。

    如何遏制“疲劳驾驶”,除了相关职能部门继续加大查处力度外,驾驶员也应该做到心里有数。

    高速交警说,驾驶人每天要保证7至8小时睡眠,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行车时间,连续驾车不得超过4小时,夜间长时间行车应两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尽量不在午夜驾车;驾车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坐姿,在高速上开车最好1小时半至2小时后就近到服务区休息。

    “现在有些汽车科技含量高,车上装有摄像头,发现驾驶员低头打瞌睡或者闭眼,就会自动报警并且收紧安全带,以此来‘抽’醒驾驶员。对于行车安全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高速交警说,用高科技来遏制疲劳驾驶,这是未来的趋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