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产时,现场测试“虫草服”的防水功能。(资料图片) |
日前,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恰逢宁波援藏25周年。“一段山海情,一组援藏记”,今起,宁波日报报网端联合推出2020“唐古拉作证·援藏记”特别报道,专题讲述为雪域高原注入“宁波力量”的援藏故事。 记者 单玉紫枫 黄合 刘哲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白嘎乡,海拔4800多米,气温不到10摄氏度。早晨8时多,“金牌销售”仁吉次仁就带着一车的“虫草服”走街串巷了。 放在几个月前,他不敢想象,自己竟能靠着卖衣服月收入近万元。 今年4月10日,长荣娜秀制衣公司一期项目在比如县正式投产,这是25年来宁波首个实体产业援藏项目,也是全国海拔最高的智能化服装厂。为拓宽销路,公司面向西藏全域发出“英雄帖”:底薪3000元,包吃包住,外加销售提成! 仁吉次仁动了心,孤身一人从日喀则慕名前来应聘。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宁波援藏已经整整25年,为何直到今年才落地了首个实体产业项目,产业援藏痛点究竟在哪?此前,宁波援藏做过哪些努力?这一次,为啥可以“落地生金”? 比如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干旱寒冷,冬季漫长,地广人稀。县里产业不多,每到虫草采收期,藏族同胞几乎家家户户进山挖虫草。每年45天的虫草季,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辛苦一个月,潇洒两个月,贫困大半年。”长期以来,这是比如县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尴尬。 这也使得当地的扶贫产业明显有别于一般性经营项目,呈现出“散、小、粗”的特征。“散”就是农牧区居住分散。比如县面积相当于1.16个宁波市,总人口却不到宁波的1%。而且交通不便,劳动要素成本高企,在这样的区域发展扶贫产业,几乎没有能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小”就是规模很小,以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居多;“粗”,就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采集、放牧是当地的主打产业。 啃硬骨头,就要下硬功夫。 在比如县东南的布曲河边,农贸市场“宁波市场”已经矗立了整整22个年头。对口支援这里的宁波干部先是因地制宜,引进农业技术,推广青稞优质品种,帮助当地农牧民改变落后的耕种方式。1998年,又引进商贸公司,开设农贸市场,改变了当地以货易货的现状,为居民启蒙了市场经济意识。 “生意很好,这里与6个乡镇接壤,人流量大,我已经举家落户在这里了。”正在摊位前清点瓜果的黄永建说,他是2010年从成都郊区到这边做生意的摊贩,已经在比如定居了十年。据他介绍,每天会有从拉萨运小白菜土豆等农贸产品的货车经过,他一周会进货五六趟,收入稳定。 25年来,补上城乡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欠账,逐步完善比如的自我“造血”功能,成了一批批援藏干部的“头等大事”。 长1950米、宽13米的“宁波路”建起来了,成为那曲地区第一条县城水泥城市道路;兴建了自来水厂,改变当地“守着怒江没水喝”的历史;藏式家具厂、露域农产品厂丰富了比如百姓生活;规划建设3个中心3个广场,使“藏北江南”实至名归…… “一锤接着一锤敲”,用的是真抓的实劲,更有善抓的巧劲。宁波与比如两地始终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立了“民生援藏为龙头,以产业援藏和智力援藏为两翼”的总体思路,25年来,累计派出了9批共44名援藏干部人才,筹集援藏财政资金约6.27亿元,实施了175个援藏项目。 在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准备后,产业扶贫,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在西藏的产业扶贫中,必须注重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针对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第九批援藏干部叶秀贝认为,只有产品贴近市场,方便群众就业,努力变‘输血’为‘造血’,企业才能长久发展,扶贫才能落地生金。 虫草是比如的支柱产业,服装是宁波的优势产业,如何因地制宜,使两者有机结合,达成互利共赢?援藏干部发现,当地藏族同胞挖虫草很辛苦,要跪着或侧躺着,遇到下雪下雨,裤子马上就湿了,所以大伙或多或少有风湿病。 能不能根据藏族同胞挖虫草时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一款防风防雨的“虫草服”,地毯式推广扩大市场需求,再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形成后发优势,并且产学结合,为当地培养大批量产业工人。这么一来,“散、小、粗”的现状,不就可以得到彻底扭转? 宁波长荣制衣有限公司与援藏干部一拍即合。首个实体产业援藏项目成功落地。如今,长荣娜秀的订单已经排到了12月份,年产值达1500万元,产能供应比如已经绰绰有余。 “这个月10日,我就要飞到宁波,和6个销售部同事一起参加为期3个月的电商培训。到时,我们不仅要把工厂的衣服卖出去,还要让藏区的名优特产通过科技和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仁吉次仁自豪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