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蒋炜宁 通讯员 史望颖 “第一次在课堂上使用遥控器答题,很新颖,学生们很喜欢!”今年8月中旬,江北区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建立了第一间“远距教室”,并正式启动远距同步课堂。当天,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和册亨县实验小学两地80名教师利用远距同步课堂开展互动研讨。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宁波市教育系统主动担当作为,发挥重教兴学、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对口支援8省11地32区县,用教育的力量激发对口帮扶地区内生动力,奏响了一曲跨越山海、志智同扶的恢宏乐章。 精准扶贫:受援地教育教学水平升上来 虽然宁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隔着万水千山,但山海情谊绵长,对口支援已有24年。“精准”是宁波教育漫长的扶贫经历中最重要的经验。受援地缺资金、缺优质师资、缺良好办学模式……宁波市教育系统就从这些方面提供帮助。 “在宁波市教育系统的关心和支持下,来自宁波的教育帮扶资金累计7000多万元,培训教师超过5万人次,组团式结对帮扶乡镇街道中心校128所……”黔西南州教育局局长梁喜明在去年10月的东西部协作宁波市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远程视频交流会上报出的这串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黔西南州普安县东城区实验学校是宁波对口援建学校,于2年前投用。该校与镇海中学、同济中学、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结对。结对后,该校加快提升办学质量,累计有80多人考入重点大学,其中1人被北京大学、4人被清华大学录取。 去年8月,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开设首届镇海实验班,招收40名学生,其中13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个班良好的学习氛围引领整个学校。“在没办镇海班前,中考分数超过500分的学生中,留在县内的每年只有七八人,今年将近五十人。”让校长谭春梅最欣慰的是,宁波结对帮扶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大量优秀生源不再外流。 今年7月,12名镇海中学老师赴贵州支教一周,周思臾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支教期间,他对普安学生的英语口语、语法、阅读写作等做针对性辅导,还借助计算机就在线使用英语搭配词典做现场演示,迅速提升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周思臾问过孩子们的心愿,最多的回答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此刻,宁波教育的力量正在帮他们打开通往外面世界的“希望之门”。 事实上,镇海中学对黔西南州的教育帮扶已有20年。其间,一批又一批镇海中学老师前往黔西南支教,为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辟出一条新路。 从2016年起,宁波对口支援吉林省延边州,陆续派出优秀教师支教并接收延边州专业人员来甬挂职学习,通过“名师互派”“传帮带”的模式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结对帮扶:受援地教育造血功能强起来 今年8月上旬,我市的57名校长、园长和教研员、名师专家,赴黔西南州开展讲学培训,在兴义市举行了56场讲座、3场教学教研示范和2场互动研讨沙龙活动。这是市教育局对黔西南州组团式教育帮扶的重要项目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加强教师支教挂职,努力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去年,市本级和各区县(市)共有421名教师(校长)参与支教。 2018年10月,慈溪市杨贤江中学副校长黄百央前往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支教,成为该校主管德育的“第一校长”。凤凰中学是一所新学校,绝大部分教师入职不满两年,平均年龄25岁。“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是当下的重中之重。”黄百央暗下决心。 她建起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工作坊,全校16名年轻党员和40名教师成为学员,“经典诵读—教育故事—问题风暴—任务驱动”的四步驱动法教学让他们迅速成长。 在“宁波经验”的浸润下,受援地自我“造血”功能变强。宁波教育组团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正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宁波与受援地学校结对达651所,覆盖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校各个层面。 去年7月,江北区与黔西南州册亨县两地教育局签约成立首批“名师联合工作室”,成立小学语文、初中数学、信息及创客教育等3个两地名师联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东西部教育帮扶实效。 一块屏幕架起扶贫扶智的“同心桥”。宁波通过平台资源共享、远程在线直播培训等方式,让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惠及黔西南州、延边州、丽水市等受援地。 去年起,采用“请进来、送过去”和远程直播等方式,宁波对各受援地开展教师交流和培训。 随着与受援地教育交流沟通的日益频繁,宁波也收到了受援地的教育反哺。 近日,曾被誉为“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心大使”、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一行,开启“助学走乡村”宁波站活动。在宁波教育学院,刘秀祥为我市中小学新教师上了别开生面的入职第一课。 技能扶贫:特困家庭孩子来甬求学路畅起来 教育扶贫,对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有着重要意义。宁波依托职业教育先发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聚焦“建档立卡”特困家庭,接收黔西南州、延边州建档立卡中职学生来甬就读,传授技艺技能悉心扶志,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确立人生理想。 16名黔西南州特困家庭学生组成了慈溪市锦堂职高首届“安兴班”。一年工学交替学习后,他们已到吉利汽车顶岗实习,表现良好,实习期工资人均每月4000多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来慈溪求学的第二届“安兴班”学生增加到了32名。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目前宁波接收建档立卡特困家庭在甬就读学生共290名,其中延边州70名、黔西南州220名。 “就读‘宁海班’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会把握机会多学一些先进理念提升自己,在职业道路上继续努力。”去年6月,贵州省晴隆学子李荣昌从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成功入职宁海聚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得益于两地开办的“2+1宁海班”。 2018年10月,首批晴隆学子怀揣梦想分别进入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县技工学校学习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量身定制的教学实习计划让他们迅速成长。 甬江职高与贵州贞丰职校结对。12名贵州学生在甬江职高烹饪专业学习1个学期后,全部通过面试,目前已在宁波涌上外婆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实习。涌上外婆桥董事长潘永健说,只要同学们愿意在宁波发展,公司愿与甬江职高、贞丰职校一起,为山区孩子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北仑职高接收了47名来自延边州的建档立卡特困家庭学生,他们主要来自图们市职教中心和汪清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北仑职高将这些学生安排到酒店管理、数控、学前教育等专业;利用校企党建共建活动,宁波龙星物流公司党支部与建档立卡的学生结对,在生活上给予一定补助外,还安排学生参观企业,并在寒暑假提供实习机会。 培养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技能人才,是时代重任。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宁波下定决心将教育扶贫这项民生工程进行到底,携手受援地困难家庭,共赴全面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