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明街道全景。 |
|
“海尔施”正在研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 |
|
“浙能电力”工作人员装复汽轮机高压缸下缸体。 |
|
宁兴大厦被列入星级楼宇建设试点。 |
今年1月至8月,高新区新明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9.3%;工业总利润同比增长118%;限上批零业商品销售额完成144.74亿元,同比增长26.9%;营利性限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15.8%。 这是在疫情影响下,新明街道交出的经济发展成绩单。后疫情时代,该街道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回升。 危中抢机,下好发展先手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明街道既看重大企业“顶天立地”,又重视小企业“铺天盖地”。 疫情发生以来,街道领导班子和发展服务办工作人员双管齐下,组成助企服务小组,一手牵着辖区内188家规上企业,帮助解决原材料缺乏、招工难等问题,让企业最大化享受政府相关政策;一手拉着4000多家小微企业,帮他们找市场、拓渠道,精准帮助企业积极自救熬过“寒冬”。 记者 王博 通讯员 王朝武 李筱萌 受访者供图 念好“早”字诀,招商引资不停步 优良的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眼下,新明街道正在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工作,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不见面审批”改革扩面,优化“无差别全科受理”机制,努力实现重大项目代办帮办全覆盖,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捷度。 随着政府服务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更多项目集聚而来。今年前8个月,新明街道新引进企业176家,总注册资金18.66亿元,同比增长43.9%。 在强化传统招商渠道的同时,街道深入贯彻以商引商政策,重点聚焦国企上市公司、大型商贸公司、软件科技公司等。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新引进的万御安防、四季康来、皇氏集团全资子公司等重点企业,今年已缴纳税收超过1300万元。 此外,街道的招商团队积极“走出去”,不断加大市外招商引资力度,近两年相继走访了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洛阳、广州等地,了解当地产业优势和培育模式,加快优质项目招引,以最大的诚意将企业引进来。 “疫情后刚复工,我们就召开了经济科技工作会议,在表彰上年度贡献突出企业的同时,与重点企业一起部署今年的经济工作计划,锚定了新的经济工作方向和目标。”新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上半年,街道成功引进落户了一批年税收超百万元的高成长项目。这其中,有从事实业投资的浙江力勤投资有限公司,有从事医疗经营的宁波市四季康来医药有限公司,也有从事建筑装饰防水防腐工程的宁波戎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念好“干”字诀,企业争当“领跑者”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企业“闪了腰”,但也有许多企业危中寻机,成了行业里的佼佼者。位于新明街道的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凭“智”出招,不仅研发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还在产品检测速度、灵敏度等方面实现突破,被列入世卫组织应急使用清单。 长期以来,核酸检测市场一直由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此次疫情中,无论是检测试剂的研发,还是检测仪器的供应,都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疫情暴发后,海尔施公司全体员工放弃春节休假,从大年三十就全力投入到研发和生产的工作中;在供应商、物流企业已经停工的困境下,公司组织员工自己开车,将检测试剂送到武汉等抗疫一线,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为全国多地的医院和疾控部门,免费提供了上万份检测试剂,协助宁波市政府制定复工筛查的技术方案,并勇挑重担,对复工企业的返岗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我们始终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成为医疗领域的领跑者,才能为战‘疫’贡献最大的力量。”海尔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余丁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0%。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浙江浙能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我省电力检修行业的标杆之一。疫情发生以来,该企业为保证项目检修进度,克服重重困难,提前统筹安排人员进项目,鼓励员工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全力以赴抢回了因疫情造成的1000万元营收损失。“基于浙江省争先创优行动的要求,我们在6月到8月间开展了专项行动,鼓励员工在迎峰度夏期间外出抢市场争效益,增加营收600多万元。”浙能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戴惠庆说。 企业复工初期,物流受阻,尤其是国际货运代理行业遭遇了许多困难。宁波天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却逆势腾飞,不但创造了包机纪录,还拓展了海外业务板块,前8个月销售额达3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在该公司副总经理吴照杰看来,跨境电商发展愈发小型化、碎片化,货代服务业要相应转型升级,“以前,我们提供‘海关’到‘海关’的服务;现在联合第三方物流,实现了‘门’到‘门’的服务,对发货方可以上门取件,对收货方甚至可以投递到家。” 分析今年1月至8月的税收指标,新明街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医药类相关企业正在成为提速最快、灌溉领域最广的经济增长点。全球化视野、跨界互联和精细运作,正在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念好“实”字诀,“三服务”不负“企”望 作为高新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新明街道辖区内有53个居民小区、23幢商务楼宇,人口4.6万,当初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任务艰巨。 宁兴大厦有70家企业,有商贸企业,也有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当时为满足楼宇企业的复工需求,新明街道和大厦的运营单位宁波市昆仑国际经贸有限公司一起出谋划策,指导楼宇企业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因为管控到位,2月10日,宁兴大厦成为辖区首批复工的商务楼宇之一。 “我们自身的工作比较扎实,街道服务也非常到位,给企业复工提供了许多帮助。”昆仑国际经贸公司资产管理部经理季李昱说,到3月10日,街道23幢商务楼宇全部通过复工申请。 这只是新明街道深化“三服务”的一个剪影。街道发展服务办有关负责人梳理了上半年抗击疫情的实招,共有制定系列政策、指导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抗疫物资、为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提供住宿餐饮、兑现政策资金等八大类。以商贸服务业为例,街道共发放疫情补助503.12万元,受益企业228家。 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新明街道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宁波宁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进口消毒产品供应商,主营产品包括消毒液、消毒喷雾、除菌洗手液等。疫情期间,为保障企业正常开工,街道副主任裘名洪安排专人小组,亲自带队赶到该企业仓库,对复工及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严格的巡查,确定企业具备复工条件后,连夜为其开具了复工证明。 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曾面临或仍处于营收下降的窘境。为此,街道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专题会议,宣传政策兑现申报程序,确保扶持资金发放无误。上半年,新明街道累计兑现政策补助130家企业,合计资金1.18亿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持续提供高效服务,帮助企业“抬头看天”。今年以来,街道主要领导深入开展企业走访工作,已联系企业600余次,走访企业100多家,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切实助推企业脱离困境;围绕“三服务”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定期邀请重点企业举行座谈会,助力企业在应对挑战中创新发展;针对辖区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的现状,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阿里巴巴集团总部考察活动,学习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并普及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最新知识。 新明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学波: 当好企业危中抢机的“管家” 后疫情时代,经济如何突围?我和很多企业负责人交流中发现,他们不仅不会“踩刹车”,反而会“加油门”。因为,机遇永远属于勇敢者。 作为企业的属地管理部门,我们街道立足辖区商务楼宇和企业众多的区域实际,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落地生根,再提供更好的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激活了经济突围的一池春水。 疫情初期,我们第一时间帮企业解决防疫物资、原材料运输、招聘员工等难题,让辖区企业较早实现了复工复产。企业复工后,我们班子成员带领街道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各家大中型企业了解他们的诉求,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困难,并让相关领导下沉一线,到窗口、坐窗口,实现“一线上班、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经济车轮也复苏转动。我们又将目光转向了广大小微和初创型企业,为其提供标准化、精细化、贴心化的“管家式”服务。一方面,我们对辖区内23幢商务楼宇排兵布阵,每幢楼宇设立联络员,第一时间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以高新区开展星级楼宇创建工作为契机,在辖区内初选了4家商务楼宇作为星级楼宇创建试点,与楼宇业主和物业充分沟通,探索把办事窗口开到楼宇,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与小微和初创型企业共克时艰。 经过一段时间运作,我们逐渐和辖区企业达成默契,企业只需要操心生产经营等“围墙内”的事,“围墙外”的事情,我们街道会尽全力、第一时间帮忙搞定。 (王博 整理) 记者手记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新明街道和不少地方一样面临重重考验。“危中抢机把握发展主动权。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好企业,帮企业提振信心、排忧解难!”采访时,街道党工委书记袁曼娅说的这句话掷地有声,让辖区4000多家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方面,新明街道提早谋划,精准施策,重大项目招引提早切入、联合会商。一次次精彩推介、一项项成功签约、一场场振奋人心的开工,背后是不为人知的汗水以及敢为人先的魄力与担当。 另一方面,企业是稳定市场的“青山”。面对全球经济“趋冷”、市场竞争“趋烈”的考验和挑战,广大企业更要科学把握发展节奏,竞相迸发创新活力,做深创业创新文章。对于生产型企业,要综合平衡产能过剩和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问题,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对于科技型企业,要确保人才是“重中之重”,发展差异化的人才招募、发展和保留策略;对于商贸类企业,要延伸服务链条,在传统商贸服务基础上提供更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没有蹚不过的河,没有迈不过的坎。“每一次变革都是创新者的机会”,企业在积极寻找“风口”的同时,要真正变成一只不畏艰难、翱翔长空的雄鹰。 (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