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守淼正在电脑上查看信息。 |
1981年9月,徐守淼参加了高中中专考试,正巧遇上军校招生,慈溪共有11人被军校录取,他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学校在西安,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过去的生活条件和现在没法比,而且南北气候相差很大,军旅生活也很不易。但作为军人,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住。”徐守淼至今仍收藏着那份录取通知书,回忆起当年那一幕幕,他也颇有感触。 徐守淼学的是“载波专业”,军校毕业后一直从事通信方面的工作。在部队待了22年后,2003年他转业进入公安系统,后来又进入慈溪公安监管大队,主要负责未成年人监室的工作。 未成年在押人员大多是外来人员,进来的原因也挺复杂,但背后的故事通常令人心酸。“他们中大多缺吃少穿,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大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徐守淼说,他立志当好未成年在押人员的“长辈”,誓用自己的关爱将走入迷途的孩子拉回正道。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未成年在押人员小康(化名)的例子令徐守淼印象深刻。第一次接手时,只有短短四天,他没有好好了解,小康就刑满释放了。当小康“二进宫”时,徐守淼注意到了这个情绪不稳定,行为无法自控的少年。情绪高昂时好斗、情绪低落时又十分自闭,小康的情况令徐守淼伤透了脑筋,初时恨不得把他拴在裤腰带上,时时刻刻看管。说教、谈心、开导……徐守淼的关爱终于开花结果了:“离开前他和我说,这里有人关心他,他也很喜欢和我沟通。” 主动了解未成年在押人员的家庭背景,因人而异地找他们谈心,耐心开导,用真情感化他们,这就是徐守淼的工作“秘诀”。在他们刑满释放前,徐守淼还会一一联系他们的家长,希望家长能接他们回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预防再次犯罪。“但还是有一些家长不愿抽空前来接孩子回家,我也很无奈,只能自掏腰包,给孩子准备一些路费,至少让他们回家能顺利一点,短时间内生活有着落。”徐守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