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佳 通讯员 李少锋 任宁 他们,或在战争年代马革裹尸,或在和平年代舍己为人;他们,以生命赴使命。 有些记忆不能忘却。今天,是第七个烈士纪念日。 宁波,这座英雄的城市,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英雄、敬寄哀思,在历史的坐标中仰望崇高、砥砺精神。 铭记与缅怀 英雄的城市,从来不缺少英雄。 在余姚四明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大型沙盘上,每一面小红旗是一场战斗,梁弄战斗、蜻蜓岗战斗、前方战斗……四明大地燃起不熄的抗战烈火。战斗中,无数英雄儿女用血肉之躯筑就御敌长城。展厅二楼,277个抗战英烈的名字被庄重地镌刻在墙上,他们当年的壮举,在简洁又深刻的文字中一一呈现。 我以我血荐轩辕。80多年前,一批批象山籍热血青年踏上革命征途。在他们清亮的眼眸中,没有对枪炮的畏惧,没有对牺牲的不安,有的是民族正义和大义凛然。这批英烈大多非常年轻,像史奇涛、吴烨,牺牲的时候年龄没有超过30岁。 从大革命时期至今,在宁波这片红色热土上,不断有革命志士为救民族于危亡、图国家于强盛,前仆后继,舍生赴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市共有登记在册烈士3249名,其中有2652名是宁波籍烈士。 今年9月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第1号公告,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朱学勉、观杰、邱子华入选。三位杰出的烈士代表的入选,更让全体烈士的英名在甬江两岸、四明大地上熠熠生辉。 守护和褒扬 9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余姚梁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名列其中。这和该旧址的历史有关,也和我市大手笔推进革命纪念设施修建有关。 建设和维护好烈士纪念设施,既是尊重历史、告慰烈士英灵的有效形式,更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1951年,我市第一个大型烈士纪念设施——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动工兴建,拉开了我市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的序幕。此后数十年,我市通过政府和民间渠道,共兴建了上百处烈士纪念设施。目前,我市有12个县(市、区)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其中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2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1处。在烈士纪念设施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设施规模也有了长足进展,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烈士纪念设施有5个,其中面积最大的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我市各地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也非常重视。2011年,开展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普查;2012年起,按照属地管理、分类保护的原则,采取集中迁移、就地维修改造等形式,对全市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抢救性保护,建立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长效保护机制。 落实好烈属的优抚政策是纪念烈士、弘扬烈士精神的具体举措。我市高标准落实烈士褒扬金、一次性抚恤金、定期抚恤金,推出各类优待烈属政策。我市领取定期抚恤金的烈属除享受一般生活待遇保障外,还享受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纳入“一站式”医疗费结算。同时,烈士子女在报考国家公务员、应征入伍、接受学前教育、报考普通高中、申请廉租住房等方面享受各类优待。 纪念与传承 “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在日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的“全民颂英烈”活动中,受邀参加诵读抗日英烈故事的周公宅水库团支部书记马霞云在感言中这样写道。 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华魂。每年清明节、烈士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我市都会通过祭扫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举办报告会、演讲会、宣誓仪式、专题展览等形式,宣传英雄烈士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让英雄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19年,仅市本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平均每年有600批次各界群众前往祭扫;全市参加烈士纪念活动的干部群众平均每年有60万余人次。2020年推出绿色祭扫活动,全市为3000余名烈士进行统一代祭扫,120余万人参与网上祭扫活动。 岁月,苍老的只是人的容颜,却抹不去心底的记忆。 “奶奶,我们来和您一块儿过中秋啦”“奶奶,这个山竹看着像大蒜,但味道很好,我剥给你吃。”今年中秋前夕,北仑区大碶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金泉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携手“碶上先锋”老兵志愿服务队领着淮河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走进王云明烈士家中,陪伴英雄的老母亲提前过了一个热闹的中秋节。 “看望烈士亲属,让孩子们了解烈士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老兵志愿者们看来,这更是一种使命的承接,“追寻先烈的足迹,正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把信仰的高地建造得更加坚实、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