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佳电器员工在装配创意风扇。(吴立高 孙吉晶 摄) |
记 者 孙吉晶 宁海县委报道组 徐铭怿 通讯员 吴立高 400多户村民,87家企业,年产值超7亿元……这是宁海县强蛟镇上蒲村引以为傲的“家底”。走进上蒲村,宛如置身一个工业园区,厂房鳞次栉比,机器声此起彼伏。 改革开放以来,上蒲村从一个只有800多亩土地和两条渔船的纯农业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工业村,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强村富民之路。 “价值30万元的太阳能草坪灯,10月中旬要发往日本……”9月26日,宁海县佰佳纳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金伟宏接到上蒲村电商产业联盟转过来的一笔新订单,他立即来到车间落实生产,确保按时交货。 推广并承接电商订单,然后分包给村里的制造业企业,是上蒲村电商产业联盟运转的方式。5年前,在上蒲村村委会的推动下,该村电商产业联盟成立。“联盟如同工业园区里政府搭建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该村企业产品共销、技工共享,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单打独斗的发展难题。”上蒲村党支部书记金文杰说。 如今,上蒲村加入电商产业联盟的企业达36家,年总销售额超过3亿元,占全村产值的近一半。联盟的成立,发挥了聚沙成塔的集聚效应,为联盟企业更好“走出去”开辟了路径。 金昌龙是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浙江金龙机械索具有限公司的老总,厂里的技术他一手抓,每天在车间的时间超过12小时。 上世纪70年代,上蒲村以提供两间“人才房”的待遇,从上海请来一位老钳工师傅,开办了村办厂,生产五金冲压件。很快,上蒲村的五金加工技术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客户远及北京、湖南、上海等地。厂里还办起了夜校,很多刚念完书的孩子,晚上来到厂里,向师傅学习画图纸,学习机械、模具知识。金昌龙就是在那时候被技术“圈了粉”。几年下来,大师傅带小师傅,小师傅再带更小的师傅,上蒲村95%以上的劳力在村办厂里当过学徒。 自产自育的技术工人,正是上蒲村工业的根基,许多村民完成技术、资本积累,“单飞”创业。因为自带技工,“不靠引、不靠等”,在各地技术人才奇缺、产业工人难招的今天,上蒲村仍能克服区位弱势,维持基业长青。 十余年来,金江经营的宁海县康佳电器有限公司的年产值一直徘徊在100万元至200万元区间,是上蒲村很普通的一家企业。几年前,金江把企业交到留学归来的儿子金泉润手上,期待接班的“创二代”将企业做大做强。金泉润不负厚望,刚掌舵就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思路:研发创意新产品,依托电商平台打开销路。 短短3年,康佳电器新研发的创意小家电在淘宝天猫、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销量一路攀高,公司年产值上升到1000余万元。“现在,我们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运营团队,能保证开发、测试、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供应到位。”金泉润介绍,去年底公司一下子接到了500万个创意小风扇的订单,该产品成为日本东京市场上的“爆款”。 刚大学毕业的金赟,回村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当起了宁海县金松冲压件厂的厂长,一心搞研发,公司生产的安全带配件占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不仅村民安心在本村发展,近年来,有20余名年轻人回村创业,回村创业已成为上蒲村年轻人的共识。这个良性循环圈,正是该村工业活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