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老助老守望相扶”

海曙区民政局亮剑破局银发危机

社区义工为独居老人包饺子

郎官社区防孤独联盟组织丧偶老人游月湖景区


义工队员照顾老人生活起居

亲情助老帮护队队员姚赛珠正在帮助瘫痪老人傅宝珍测量血压

    

    

    

    

    

    

    为应对老龄化严重的实际情况,海曙区民政局开展“以老助老守望相扶”试点工作,发挥社区助老社会组织的优势,让60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身心健康的老人成为志愿者,为7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同时,将所有加入助老社会组织并长期参与助老服务的老年人纳入“以老助老守望相扶”人员库,保证库中人员满70周岁以后自动成为被服务对象,以此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海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扩大,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增加。开展“以老助老守望相扶”试点工作,可以让相对“年轻”一些的热心老年人,为居家养老的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发挥余热。

    “我们选取了8个镇(乡)街道作为试点,村(社区)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单位,原则上老年互助人员要求60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身心健康的老年人,建立‘以老助老守望相扶’人员库,为独居高龄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该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老年助老人员参与互助服务满一年后,村(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将进行服务时间的汇总统计,隔年将按照一年服务时间总和的20%享受免费居家养老服务。

    “实行奖励机制,是为了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参与进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形成为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和循环格局。”该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曙区民政局将会培育孵化为老助老社会组织团队,建立可持续性的为老助老服务机制,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李达 赖艺菲 梁晓晓 钱怡丰 文/摄 

    

    ■ “有你更精彩” 这有一群“志愿”不凡的人

    

    

    

    郎官社区属于老龄化较为严重的一个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2316人,其中包括70周岁以上老人1270人、80周岁以上老人400余人,被确认为“以老助老守望相扶”的试点社区。

    郎官社区的老年服务经验较为丰富。成为试点之前,郎官社区就有一支由48人组成的“阳光关爱队”。这支由60岁至70岁低龄老人组成的老年志愿服务队专门负责上门结对服务,另有一部分高龄老年志愿者主要负责社区老年服务站内的工作,比如理发、磨刀等服务。

    85岁的高素琴从2008年至今一直是郎官社区老年服务站“健康聊天室”的一名志愿者。刚开始时,高素琴是被服务对象。高素琴是社区22位独居老人中的一位,有两位低龄老年志愿者和她结对帮扶。感动于两位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高素琴渐渐萌发了成为“以老助老”志愿者的想法。2008年,73岁的高素琴成为“健康聊天室”的一名志愿者。     

    郎官社区党委书记阮维芳向记者介绍:“高素琴曾经是宁波卫校的老师,她以前经常帮其他老人测量血压什么的,现在年纪大了,主要做健康指导工作,比如帮忙看看老人们的体检报告。”虽然服务内容在变,但这么多年来,高素琴的志愿服务一直没断过。其间,社区工作人员几次劝说她注意身体,不用再做志愿者了,但她坚持要把志愿服务工作做下去。她说:“这是我的精神寄托,我能来就一定会来。”

    2018年,郎官社区老年协会主席因病突然离职,“阳光关爱队”队员方珠联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在完成“阳光关爱队”志愿服务的同时,她担起了老年协会主席一职。她还动员自己的丈夫成为老年志愿者。阮维芳说:“在方珠联的影响下,这种‘夫妻档’的志愿者模式在我们社区越来越多了。”像方珠联一样身兼“数职”的老人在郎官社区还有很多。67岁的沈岳庆不仅联合其他4位老人创办了“兄弟磨刀队”,还是社区的“义务宣传员”。每次举办助老活动,沈岳庆一定会带着相机准时出现。“沈师傅很受老人们的欢迎。每次活动结束,沈师傅都会在‘阳光暖心群’里分享他拍的照片,甚至还会有剪辑过的小视频。老人们都乐意成为‘沈摄影师’的拍摄对象。”阮维芳说。

    阮维芳说:“在我们社区,一批老年志愿者退下来后,立马会有新的志愿者补上,这种传承让我很感动。”正因为有像高素琴、方珠联、沈岳庆这样热心的志愿者,郎官社区的“以老助老”工作才能扎实地进行下去。

    

    ■ 每日一句简单的问候

    

    

    据统计,西门街道常住老人人口数量为1.59万,其中70周岁以上的占45%,80周岁以上的约有3200人,100周岁以上的有11人。

    西门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主任陈忠潮说:“开展‘以老助老守望相扶’试点工作其实是‘小老人’帮助‘大老人’。”

    今年8月7日,海曙区民政局举行“以老助老守望相扶”培训会,西门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积极参与此项工作。据了解,西门街道每个社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助老服务队。很多60多岁的老年人积极参与其中,且服务队队长多数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有优秀的带领作用。

    在“以老助老守望相扶”活动开展后,胜丰社区组成了一支“暖心敲门队”。如果有老人是一个人居住,子女不在身边的,“暖心敲门队”就会在同一个楼道里找一位年纪相对年轻一些的老人,每天去看一下,聊聊天。

    “每天问候一下,不仅亲近了邻里关系,更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陈忠潮说。

    

    ■ 暖心邻里的搭把手

    

    

    “今天烧了鱼,来吃吧。”

    “麻烦了。”

    “不麻烦,反正是要烧的。”

    胜丰社区60来岁的毛亚萍每天坚持给住在对面4号门的“三无老人”张定胜买菜做饭。

    毛亚萍的家人对她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帮忙买个菜就够了,为什么还要烧菜烧饭?”毛亚萍的女儿总在她耳边念叨。“他只有一些远房亲戚,没人照料,我能帮一把是一把。”毛亚萍说。

    记者了解到,西门街道的独居老人约有1000人。“买个菜”“拿个东西”这些邻里间的小事,不仅在行动上帮助了老人,也给予老人心灵上的温暖。

    在“以老助老守望相扶”工作开展后,胜丰社区的亲近义工服务队队员与街道居家养老义工经常上门为高龄老人服务,例如上门修理缝纫机、插座,上门理发等。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面对一些年龄相近的老人,他们更有话说、更能沟通、更有耐心。

    

    ■ “以老扶老”,为你点赞

    

    

    西门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义工负责人提到一位76岁的叶先生,他身体一直不太好。最近,叶先生得了痛风,打电话求助:“女儿住得比较远,而且家里有两个小孩要带。我怎么办?”

    西门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接到电话后,立马联系了义工宋师傅。宋师傅马上上门将叶先生从家里扶下来,带他打车到中医院。叶先生后来红着眼眶说:“这个义工太好了。我很感激他,一到医院,他马上给我借了轮椅,让我坐着,推我去看医生。”

    其实,宋师傅也已经69岁了。

    老年人之间也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老人就会找义工队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找社区的居委会;再解决不了,就找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