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区域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曙:社区工作站拓展服务“同心圆”

南雅社区“周末暖巢红”项目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陈朝霞 陈家顺 摄)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裘保莉 陈家顺 

    

    “社区又上门来服务,为我们老年人考虑得真周到,太感谢了!”10月11日,海曙区白云街道南雅社区“周末暖巢红”项目工作人员为社区内独居老人开展服务,上门进行家电维修、家政保洁,同时和老人拉家常、问冷暖……这让84岁的吴美玲老人拉着社区党委书记董玲红的手连连道谢。

    今年8月,白云街道在原有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社会工作服务内容,成立了社区工作站(下称社工站)。南雅社区的“周末暖巢红”服务项目,通过社区组织下沉社区、社工对接专业服务,为社区内36位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工站暖心服务居民的生动事例。

    除了白云街道,海曙区还在集士港镇、石碶街道、南门街道、望春街道、江厦街道等5个镇(街道)成立了社工站,这些社工站按照“1+3+N”模式配备社工人员,即1名专职站长、3名专(兼)职社工和N名社区联络员;按照“1+X+1”模式设置服务项目,即1个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础项目,X个根据各镇(街道)实际情况与社工专业特长开设的特色项目,以及1个培养社工队伍、提升社工能力的支持项目。

    白云街道社工站建立后,设立了1名专职站长、3名专(兼)职社工和12名社区联络员,还邀请了6名资深专业社区书记、社会组织团队负责人加盟,协助社工站开展工作。白云街道社工站站长吴晓春认为,社工站作为枢纽型平台,使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社区三方资源实现互惠互通,比如A社区的优质资源通过社工站可以辐射到B社区,“这样让社区既有资源进行内部流通,整个辖区共享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居民。”

    白云街道社工站作为全市首批试点站点,与宁静港湾、大同社会工作室等3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同步梳理了现有的社会工作督导、社会组织、高校学者专家等资源,建立起专业资源库,并围绕预防救助、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民生重点,在辖区内的330家备案社会组织内进行工作共享、信息互通、联合决策,推广楼道“解忧箱”、“文明眼睛督导”等10种优秀社区治理模式。

    同时,白云街道社工及志愿者建立了80岁以上独居老人的长者信息库,还定期上门走访和联络。他们发挥片区社工“活档案”的作用,入户引导老年人从家里“走出来”,参与文娱型、公益性、服务型的社区活动,并以碰头会、茶话会等形式,将有意向的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组成“互助小组”,自发“抱团”生活、娱乐,实现近距离、经常性的居家探望和照护。“目前成功结对34个‘互助小组’,月均开展助老活动10余场。”吴晓春介绍。

    海曙6个镇(街道)社工站还打造特色品牌项目。白云街道除了启动“周末暖巢红”项目外,还针对辖区外来人口数量较多的实际情况,实施了“给我一片蓝天” 新宁波人融入服务项目。“新宁波人受语言不通、交际圈小等因素影响,在新生活融入中,往往感到孤独与无助。”吴晓春介绍,通过开展“给我一片蓝天”服务项目,让专业社工介入、社会组织结对互助,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助力其融入新环境。

    “镇(街道)社工站是基层社工人才发展平台,是社会工作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同时也是社会治理服务协同参与平台。成立社工站后,协调多方力量扩大社区治理‘同心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基层专业水平、项目运作和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海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