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国内国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盼更多甬企患上“人才焦虑症”

    

    

    戈岩平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讲的是关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故事。因执着于信息技术创新,雷军被业内称为“互联网焦虑症的制造者”。日前,媒体又称其患上了“人才焦虑症”——在小米成立十周年主题演讲上,雷军表示,小米要“重新创业”,实施人才迭代工程,并将人才战略放在重中之重,表示要千方百计“抢人”“挖人”。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那么人才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命根子”。众多企业发展历程表明,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掌握一流的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最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民营经济集中、制造业集中的宁波来说,如果不能占据人才争夺的制高点,就谈不上占据技术的制高点,最终影响的是产业迭代升级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作为拥有308家“小巨人”的全国知名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宁波众多企业正是依靠人才这个核心要素,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行业领域的发展优势和先机。但实事求是地讲,相对于拥有超百万市场主体的工业大市整体而言,宁波企业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并深入践行“人才第一”理念的还不够多,患上“人才焦虑症”、敢于或舍得为人才一掷千金的企业还相对较少,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有待强化。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政府帮扶引导力度不够到位,很多企业有人才需求和引进高端智力的渴望,但缺乏相关信息和平台,对于政府相关的扶持政策“一知半解”;二是部分企业仅满足于眼前利益,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对通过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不到位,对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主动性不够;三是有的企业习惯于政府统一安排,自己“走出去”力度不大,“请进来”的专家教授与企业匹配度和适用性不高,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比较多,产学研合作缺乏长期性、针对性,对企业吸引力不大;四是跟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宁波企业家往往低调、不张扬,习惯于“闷声发大财”,对于智力资源的需求,有时候觉得“土专家”更加经济实惠,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缺乏内在驱动。

    由于社会地位不高,社会认同感不强,自我价值实现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一些企业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流失现象普遍,最终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

    留住人才,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近年来,我市通过搭建高层对接平台,组织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工作,很多企业在发挥引才聚智主体作用的实践中体会到了人才带来的巨大“红利”,尝到了甜头,对于人才选育管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

    让更多甬企保持对人才的渴求,首先要理顺党委、政府和用人主体的关系。党委、政府应多些宏观层面的“牵线搭桥”,减少微观操作上的“指手画脚”,充分尊重企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家创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政策,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单”,让每一条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点到穴位上,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人才政策宣讲频度和政策兑现力度,加强人才智力对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典型宣传,让更多企业从内心深处明白,企业是人才的直接引进者、使用者和受益者。政策引导、扶持到位了,理念转变了、意识提高了,企业才会更加注重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