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10”调裁诉 多元解矛盾

江北多方联动构筑基层调解的“第一道防线”

把法律服务送进园区。(通讯员供图)

江北区总工会干部正在处理工伤维权案。(王际明 摄)

    

    

    

    

    

    

    “丁师傅,你在工作室吗?有个工伤事故纠纷,想让你帮忙调解下。”接电话的丁师傅,名叫丁文俊,作为甬江街道总工会丁师傅调处室的负责人,他的手机号很多工友知道。遇到劳动争议时,不少基层工会和工友们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

    丁师傅调处室,是江北区总工会探索的“310”劳动关系调裁诉联动化解工作模式中的一小部分。“310”工作模式中,“3”即精准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支队伍;“1”即打造一张网一揽子受理调处智慧平台;“0”即零距离建立总工会、人社局、人民法院三方无缝对接长效工作机制。依托这一工作机制,开启江北工会参与区域社会治理新航程。

    

    记者 黄程 通讯员 林嗣健 周永卫            

    

    突出工会维权,健全三支队伍

    

    

    “职工们的信任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丁文俊说。自调处室成立至今,丁文俊共为江北建筑产业园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320余次,受理并调处各类矛盾107件,调处率和化解成功率、调处协议履行率均达99%。

    今年年初,建筑工人原某某在进行管道安装作业时受伤,经宁海县人民医院和宁波市李惠利医院(本院)及时治疗,诊断为双侧面部多处骨折。经过住院治疗,内固定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经司法鉴定为八级伤残。

    7月,原某某找到江北建筑产业园区丁师傅调处室,希望企业补偿人民币20万元。丁师傅调处室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园区涉事企业相关负责人邵某了解情况,对双方反复深入调解。调解中,双方认同纠纷的简要事实,承认原某某工伤事实,且单位已支付了其住院治疗的全部费用。但是双方对原某某提出的营养费、出院后在家休养的护理费用等方面分歧较大。

    调解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工人的家庭情况,对邵某反复耐心做思想工作。在调解员不懈努力下,双方情绪缓和,调解意愿强烈。工作室趁热打铁组织第二次调解,双方诉求的赔偿金额趋于接近,最终达成协议。9月8日,调解对双方做了回访,双方对调解结果都比较满意。

    “化解矛盾纠纷最关键的是要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江北区总工会“310”项目负责人罗桂荣说,他们在制定《关于江北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过程中,把江北工会队伍建设摆在重中之重。

    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提出,江北区总工会聚焦职工需求,加强街道(镇)工会建设,健全街道(镇)—村(社区)—企业三级工会劳动关系调处体系,壮大建强维权信息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和工会法律监督员三支队伍,确保“三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落实到位。

    为提升这三支队伍素质,江北区总工会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协调能力,确保把维权工作重心放到最广大的普通职工身上,做到劳动纠纷协调解决就地化解,做到以情感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全力促进和谐共处。

    突出平台建设,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在江北,职工除了上门投诉寻求帮助,还可足不出户在线投诉,省时省力。“我们通过‘江北职工之家’网上受理职工诉求,通过网上咨询、答疑、调解就能直接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到线下调处。”罗桂荣表示。

    李某在某公司负责微信客服工作,虽然工作时间从早上8:30至17:30,然而其下班后仍然不停回复客户的咨询,一直到晚上10时为止,每日下班后加班4.5小时,李某不能忍受超长的工作时间,于是向公司提出辞职,并于5月初在线上向江北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线上调解未果后,经线下填写劳动争议仲裁书,进行仲裁。最后,由于证据不充分,李某的请求没有得到仲裁委的支持。

    今年,江北区总工会牵头,会同人社局、人民法院,在江北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专门设立三方调裁诉对接工作室,实施线下无缝对接受理调处模式,对人社局劳动争议仲裁开庭前和人民法院立案前,通过审核认为适合可由工会调解处理的案件,先由工会调处化解,调处解决不了的,再转交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法律程序来定纷止争。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优化机制,有效实现受理调处一站式化解。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这一机制协调下,江北区总工会协同江北区劳动人事仲裁院受理案件513件,涉及职工719人;调解处理396件,已经裁决117件,共涉及职工621人。

    据介绍,接下来,江北区总工会将用一年左右时间,构筑多层次、广覆盖,延伸至基层末梢的“一平台八中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立体网络,一平台即江北区总工会劳动关系调裁诉对接工作室,八中心即辖区8个街道(镇)工会劳动关系调处工作中心,构建基层调解的“第一道防线”。

    突出非对抗性调处,建立调裁诉无缝对接机制

    今年3月,江北区某建筑工地第三方劳务派遣工陈招勇,在现场施工作业中,不慎从七楼跌落至六楼,导致头、腰、腿、足等多个部位严重受伤。陈招勇与劳务派遣方和建筑项目部就其工伤赔偿多次协商未果,请求江北区总工会给予法律援助,调解其工伤赔偿事宜。

    江北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副主任景小军、工会干部何族斌根据其受伤情况、治疗康复状况,先后多次致电劳务派遣方积极协调给予陈招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支持,并鉴于陈招勇家庭困难状况,争取劳务派遣方先行支付其一部分赔偿资金以解决其家庭生活困难。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许多很简单的案件,因为打官司,双方站在了对立面,矛盾反而升级了。”罗桂荣说,大量类似案件集中到仲裁院和法院,造成案件积压,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为破解这一矛盾,此次,江北区建立健全总工会、人社局、人民法院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裁前调处和诉前调解互联互通,确保“三点一线”工作模式不留死角。“我们每季度开一次联席会议,对案件进行梳理,对于一些没必要仲裁和开庭审理的案子,我们在开庭前立即调解掉,及时化解矛盾。”罗桂荣说。

    此外,该区还将通过“一平台八中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立体网络,形成三级零距离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上下联动、左右对接工作格局,让矛盾调处关口前移、下沉调裁诉联动化解力量,确保非对抗性调处取得实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