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摇铃手推到“席地而坐”

宁波环卫铸就时代新标杆

——写在浙江省第24个环卫工人节之际

宁波市洞桥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生活垃圾焚烧厂

天一广场成功创建“席地而坐”示范区域

环卫工人开展路面保洁工作

    

    

    

    

    

    

    

    

    

    1997年,浙江省举办了全省第一个环卫工人节,至今已有24年头。在这近万个日夜里,有风和日丽、微风习习的日子,也有狂风暴雨、冰天雪地的天气,但在环卫工人眼里,它们并无两样。

    他们或驾车或执帚,或躬身或挥袖,是疫情肆虐时的5号线战士,是访千家走万户的垃圾分类扫地人。哪怕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也始终如一日地起早贪黑,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这座城市。是他们的坚守,让我们的城市在悄无声息中变得越来越清爽,越来越美好。

    在这个专属甬城2万余“城市美容师”的节日里,让我们走近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对城市特殊的爱,送上我们最真挚的感谢:“‘城市美容师’们,你们辛苦了!”

    

    “曙光透进路旁的林荫,铃声打破黎明的寂静,新一代的清洁工人,我要为你歌唱,歌唱你美丽的心灵……”

    如今,记忆里的铃声逐渐淡去,但越来越多的城市文明,却在铃声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席地而坐” 将文明注入细微

    

    

    “曙光透进路旁的林荫,铃声打破黎明的寂静,新一代的清洁工人,我要为你歌唱,歌唱你美丽的心灵……”

    正如歌曲《美丽的心灵》所唱,环卫工人在市民心中的记忆,是从一阵阵悦耳的铃声开始的。伴随着叮铃铃的声响,他们手推垃圾车鱼贯而出,穿大街、走小巷,早晚两次摇铃上门收集居民垃圾。而不乱丢垃圾,这是城市文明的底线之一。

    如今,记忆里的铃声逐渐淡去,但越来越多的城市文明,却在铃声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微风轻拂的夏夜,甬江北岸灯火阑珊,我市首批挂牌的“席地而坐”示范区迎来老外滩创建“城市客厅”后首批游人。“这里的地面比家里还干净!”一位苏州游客的微博引发强烈关注,宁波“席地而坐”概念迅速走红。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利用周末时间调研甬江时尚东外滩时强调,要让黄金水岸更加美丽时尚更具生机活力。

    席地而坐!正成为引领宁波环卫作业的强劲动力源。不久前,有位省建设厅领导偶然间与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一平闲聊,提起“席地而坐”表述语可否稍作修改,便于材料引用。“这个词语并非提倡市民坐到地上,而是为行业精细化提出的一座标杆。”郑一平回答道,裤子不脏、不烫、不凉,都可以朴素地理解为保洁管理的努力方向。如今,第二批示范区验收已成为甬城市民深秋的新期待。

    漫步在天一广场城市客厅示范区,俨然是一片保洁新装备的演兵场。正在新型环卫车驾驶室操作的环卫工人刘六毛告诉记者,清洗冲洗剂、高压水枪、高压风暴机,都是新装备新材料,他们采购了五台扫地车,清洗工具车成为各处岗位的新标配。他说,“如今的广场实行循环清洗,每天不停转动机械,流动清洗,尤其针对餐饮油污深度处理,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回顾起“席地而坐”创建成功的点滴,每天起早摸黑的刘六毛十分感慨。

    “赞美可爱的故乡,歌唱平凡的劳动。”谈起《美丽的心灵》歌词创作的过往,宁波词作者陈雪帆先生,言谈间流露出自豪。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但这座东方港城的环卫工人,心中的热情与奉献始终不变。

    

    垃圾分类 将信心写在行动

    

    

    转眼之间,《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已满周岁。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四色分类在甬城大地上“蔚然成风”。今年以来,宁波通过媒体定期公布各街镇垃圾分类成效“四色榜单”,让每一位市民了解所在街镇的分类工作质量,也让各属地政府站到台前,接受全市街镇的“大比拼”。目前“四色榜单”机制还延伸到了党政机关、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医院、交通场站等相关行业,让“四色”成为“全民监督”的代表色。

    为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阶段性目标,宁波的环卫人始终“在路上”。“撤去多余点位的垃圾桶,小区环境就能更加整洁;定时定点投放,尽管一定程度上会给部分居民带来不便,但也是有效管控源头分类质量的措施。目前,基层社区也在积极探索上门收集垃圾等针对特殊群体的人性化服务机制。”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境管理处处长徐谟开说。截至9月底,我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合格小区占比从年初的30%提升至75.4%,有机物含量从36%提高至63.1%。

    千千万万环卫工人倾注情感和精力,不论刮风下雨,放弃周末假日,为打造洁净的城市环境不竭劳作,为宁波资源再生、源头减量、垃圾分类的千秋大计,踏响时代的步伐。“《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一年了,市民分类知晓率、支持率分别创下97.4%、98.1%的绝对高分,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季度考核中排名前三,领先全省。3万环卫工人可谓居功至伟。”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余宁如是说。

    

    环卫工人之家 提升行业归属感

    

    

    每天一袋!宁波城管部门多方筹资,为2万环卫工送去鲜牛奶。上午10点30分,象山填埋场一线的操作工席全意师傅,终于喝上了这袋为他准备的鲜牛奶。此刻,席全意刚结束长达6个半小时的填埋工作,这袋本该成为早餐的鲜牛奶与一大碗青菜面一起,作为席全意的中餐下了肚。

    “每天一大早,这2万份鲜牛奶就会被配送到宁波15个区县(市)及园区,就算远在宁波地图边缘的北仑焚烧发电厂、象山填埋场也不会被落下!”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境管理处处长徐谟开告诉记者,2月9日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方筹资,疫情期间每天为全市2万多名一线环卫工人送去一袋鲜牛奶,部分在填埋场、隔离观察点工作的高危环卫工人,还能一次性获得一至两千元的慰问金。

    宁波城管就是环卫工人的娘家。逐年提升环卫工人福利待遇,实现环卫工人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1倍,同时确保环卫工人在社会保险、健康体检、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待遇得到落实。联合高校志愿者对环卫工人子女开展义务家教,帮助环卫工人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其子女,目前已有3个爱心家教基地;组建市级慈善帮困基金积极帮扶困难职工,目前已为40余名困难环卫工人提供资金帮扶。

    7元/天的环卫工人“爱心早餐”补贴从中心城区逐步推向全市,让城市的“早起者”吃饱、吃好;通过爱心驿站、爱心冰箱、爱心茶亭,帮助解决环卫工人作业期间饮水、热饭、避风、如厕、应急医疗等困难,目前中心城区已有爱心驿站450家,全市爱心歇脚点1500家。提升一线环卫作业的舒适性,人员车辆统一大换装,中心城区环卫工人采用统一款式和色彩的环卫服装,春秋装防水透气、夏装吸湿快干、冬装防水保暖,确保环卫工作作业期间着装的统一和舒适,全部环卫作业车辆统一标识和外观,提升作业形象、方便日常管理。

    

    道路清爽行动 将使命写在路上

    

    

    “宁波现在的马路非常干净!偶尔会有小的烟蒂,但大的垃圾一般是看不到了,真是多亏了这些环卫工人。”住在开明街附近的刘阿姨对宁波的道路保洁称赞连连。

    为了让道路保洁迈向更高水平,2012年5月,宁波市正式启动“道路清爽行动”,至今已走过八个年头。在这八年间,行动开展的范围从原先的6区扩大到8区,长效保洁面积从2495万平方米增加到5086余万平方米,长效保洁时间延长到16至24小时不等,机械保洁作业车辆从140辆增加到440余辆。

    道路清爽行动通过“一把扫帚”“日扫夜洗”“快速巡捡”“人机结合”等多种保洁模式,实现道路长效保洁的无缝隙、全覆盖、常态化。同时,大力推行“81清洗法”,形成人行道及城市家具清洗流程的8个步骤、1个理念,将人行道平面和城市家具的立面进行综合保洁。

    截至目前,“道路清爽行动”覆盖范围的道路机扫率从原先的43%提升到85%,人均作业面积从8000至10000平方米降低到5500至6500平方米。其中,43%的保洁面积实现18小时动态巡回保洁,65条道路共309万平方米实现24小时动态保洁,长效保洁覆盖率也达到了100%。

    眼下,虽然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经过八年的努力,市民对道路保洁质量的满意度却从78%提高到了87%。

    

    公厕提质 将温情充满“驿站”

    

    

    2017年底,宁波正式启动“公厕提质行动”。截至2020年9月底,新建公厕140座,改建公厕336座,开放沿街店铺内部卫生间380余家,市直社会公厕400余座,基本补足中心城区公厕数量不足的短板。同时,通过安排“公厕提质行动”专项奖补资金,设立“爱心驿站”,开展“十佳十差”社会公厕评比等方式,提升环卫公厕和社会公厕服务质量。各区环卫部门积极探索,不少公厕的“爱心驿站”还增添了充电宝、爱心雨伞的租借功能。

    通过对新建、改建公厕的建筑外观进行设计,越来越多环卫公厕与周边环境、景观、文化相融,与市民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如市民广场公厕,周身墙面均为垂直绿化,远观已融入整体绿化景观,近看则绿意葱茏;鄞州区宁南南路公厕依河而建,超大玻璃窗和小小庭院将窗外的休闲景致引入室内,将公厕打造成了温馨的城市驿站。

    管理数据库档案、电子地图系统、扫码签到、扫码考核、扫码评价、大数据展示,智慧公厕考评与监管高调上线,不仅杜绝工作人员脱岗离岗迟到早退等现象,也能及时发现、更新、处理问题,使市民能够更便捷地查找公厕、反馈意见。“真正实现公厕考核智能化、公厕服务便民化,是公厕革命的初心与使命。”市市容环卫中心负责人、党总支副书记朱斌说。

    

    抗疫防疫 将初心藏在守护中

    

    

    爱心汇聚力量,8237名城区环卫工人日夜奋战在5086万平方米的一线路面上。宁波正能环境科技公司环卫工人蔡东方是疫情一线忘我工作的杰出代表,领受隔离人员垃圾收运任务后,他一人承担两班工作。南至鄞城宾馆、北至舟宿夜江,分布在鄞州区首南、钟公庙、中河三个街道的责任区,蔡东方每天行驶超200公里,早饭吃得早,饿了就啃个面包或泡个方便面,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直至拖着疲惫的身子推起电瓶车回家。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为确保安全,我市启动“5号垃圾专线”,对有居家隔离人员的小区、定点医院传染病区外的区域实行生活垃圾专收专运。

    市城管环卫部门第一时间下发《宁波市环卫行业作业及设施消毒规程》《关于做好新型肺炎防疫期间公共厕所养护及粪便处置工作通知》等各类指导文件、指南、规程共19个,将疫情引发的行业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为确保全市两万余名在岗环卫工人的安全,市城管环卫部门千方百计多方协调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防护物资。为尽量减少居民日常生活的不便,市城管环卫部门积极协调消石灰供应企业,确保疫情期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同时自行采购消毒水制造设备24小时生产供应消毒水,确保全市环卫消杀作业需求,并免费向社区和其他行业发放。

    清洁,是千千万万环卫工人体内流淌的“忠诚之血”。无论疫情肆虐,无论刮风下雨,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他们主动请缨,奔波在重点消毒区域、“五号专线”、粪便清运线上。是他们的坚守,让甬城市民在每个细节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愿这座城市在市民与环卫工人的彼此的守护中,越来越宜居,越来越美好!”郑一平说。

    

    

    张凯凯 郑勇 何开艳 霍卫国 张路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