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舞台追梦

——记镇海海韵艺术团的一群戏曲爱好者


业余演员们排练十分投入(项时阳 摄)

《九斤姑娘》剧照(施丽娜 摄)

《祥林嫂》剧照
(项时阳 摄)

《守财奴》剧照(海韵艺术团供图)

    崔小明

    

    10月15日,甬剧小戏《欠条》在长三角现代题材群文小戏小品邀请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题材很好,角度新颖,切入点巧妙,音乐和形体表演融入了新疆元素,情节直抵人心。”这是现场专家评委的点评。鲜为人知的是,这部戏的演员都是业余演员,来自镇海区海韵艺术团。

    这是一家民营剧团,60多名演职人员全部是戏曲业余爱好者,平均年龄35岁。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松散型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3年多时间里新排、复排了10多部越剧和甬剧大戏,平均每年演出90场次。

    

    

    

    “名票”荟萃 人才济济

    

    

    海韵艺术团的负责人叫卢宏海,是一位“80后”,经营着一家年产值2000万元的紧固件工厂,却痴迷戏曲表演,经常放着赚钱的生意不顾,把精力投入到不赚钱的艺术团管理上。“我是‘一见君颜误终身’”,卢宏海开玩笑说,“小时候由外婆带大,她老人家十分喜欢戏曲。我耳濡目染,长大后深爱而不能自拔。”谈起海韵艺术团的来源,卢宏海说,大多数演员最初是宁波市文化馆所属的社团组织——群星越剧社的成员。这是一个由戏迷组成的社团,大家因为喜欢戏曲聚在一起玩票。“戏迷的成长有一个规律,最初是喜欢听,接下来学着唱,达到一定水准后就想登台表演了。”卢宏海说。到2017年,群星越剧社发展到30多名成员,在宁波戏曲圈已小有名气,但因为没有相关演出资质,获得正式演出的机会非常少。在大家的要求下,卢宏海出资10万元,购买了一批演出设施和服饰,成立了艺术团,并获得演出资质。

    短短几年间,海韵艺术团在宁波戏曲界声名鹊起,集聚了10多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戏剧家协会会员。花旦演员张旦恒曾获得宁波市第四届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暨第七届“相约梨园”戏曲演员大赛(非职业组)一等奖;小生演员李锡年曾获得浙江省十大城市戏曲联赛个人金奖;花旦演员史艳师承甬剧名家王锦文,既能演越剧也能演甬剧,擅长演绎悲情人物,曾获得浙江省十大城市戏曲联赛个人银奖等多个奖项;唐瑜婕被誉为“金嗓子”,从苦情女到母老虎,从丑角到闺门旦,从大青衣到刀马旦,她都能驾驭。

    演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管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教师、会计、广告设计师、网红等。男女合演是海韵艺术团的最大特色。目前,全国专业越剧团中只有浙江越剧团和上海越剧院有男性越剧演员,其他越剧团清一色是女演员。海韵艺术团凭借这一独特优势,能演别人演不了的戏。此外,海韵艺术团的这些票友虽然是“半路出家”,基本功没有科班出身的演员好,但学历比较高,70%为大专以上学历,甚至还有不少人是研究生学历。他们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把握。

    

    团结无私 积聚力量

    

    

    海韵艺术团的演员们不拿一分钱工资,也没有出勤考核制度、奖惩措施等。但就是这样一个剧团,有着强大的凝聚力。谈及其中的原因,接受采访的演员不约而同地说到“热爱”“无私”几个关键词。

    海韵艺术团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专业院团组织结构比较完整,大家各司其职。但我们当演员的同时,还要兼做摄影、宣传、服装、灯光、音响……”卢宏海说。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的项时阳是团里的演员兼摄影师,演戏之余,要负责演出的摄像工作。来自雅戈尔集团的部门经理应立锋,是艺术团的演员兼舞台监督,演出开始后,整个舞台调度都听他的指挥。大家做这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没有人斤斤计较做多了或做少了。2019年在创排甬剧大戏《守财奴》时,缺少几位演员,在团队一筹莫展之际,“名票”李锡年和史艳主动提出甘当绿叶,跨界配戏。每一次排练,李锡年都是自己开车赶到现场,自己化妆。看到团里排练时经常要租音响,他拿出自家的音响。今年8月,《祥林嫂》开始巡演时,首站在奉化大剧院。不料演出前一天,饰演三叔婆的演员突然生病,发起了高烧。团里紧急请求徐雪艳顶上去。徐雪艳欣然答应,在仅有一天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对着视频勤学苦练。演出结束后,没人发现“三叔婆”是“救火”队员扮演的。林钧可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从小喜欢戏曲,她在团里没演过什么重要角色,却承担了剧团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宣传文案等繁重工作。她制作的文案甚至得到专业剧团舞美老师的认可。“我做这些事情,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但有一种获得感和满足感。”孙莹在团里是一个“百搭”,不仅在各个剧目中要出演大小角色,而且所有剧目的宣传海报出自她手。

    “在艺术团,虽然我是出资人,却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大事情都是商量着来。”卢宏海说,“大家没有私心杂念,最终目的是让艺术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排戏分配角色时,没有人会因为争角色而不愉快。团里的几个骨干力量坐在一起,根据个人特长分配好角色后,大家都会欣然接受。比如在《九斤姑娘》折子戏中,团长卢宏海演主角,但2018年他们创排《九斤姑娘》大戏时,卢宏海认为主角让另外一个人演更合适,便主动让贤,自己只演了一个配角。

    海韵艺术团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排练没有补贴。只有在演出时,每场发100元补助,而且不管主角、配角还是龙套,大家都一样。“如果是为了钱,剧团早就散了。”来自鄞州急救中心的庄坚说,“但是因为喜欢,贴钱都愿意!”有的演员为了让艺术形象更美,自己花六七千元买一个头套;还有的演员是网红主播,当排练、演出与直播有冲突时,宁愿停掉一天数千元收入的直播。而卢宏海2017年投入10万元成立艺术团,至今没有收回一分钱。

    

    艺术追求 永无止境

    

    

    这样一群不为名利所困的戏曲爱好者,却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精益求精,把业余爱好当作职业追求,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创排大戏对于专业戏曲院团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大事,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一般一年能创排两部大戏已经十分难得。但海韵艺术团在3年多时间里,共创排、复排了十余部越剧和甬剧大戏,其中包括越剧经典大戏《风雪寒梅李三娘》《九斤姑娘》《祥林嫂》《梁祝》等;甬剧大戏有《半把剪刀》《守财奴》《天要落雨娘要嫁》《杨乃武与小白菜》《借妻》《半夜夫妻》等,充分显示了剧团的实力。

    创排一部戏,从对词、初排、细排、小配到演出,要花几个月时间。最困难的是,演员们平时要上班,排戏的时间只有晚上和双休日。胡彦华是副团长,负责排戏的时间安排,“排戏期间,我每周一要和演员们沟通一次,了解他们一周的时间安排,比如谁晚上要加班,谁双休日要送孩子上辅导班,谁出差……然后制成一张表格,尽量找大家有空的时间,让大家都能到场。”为了排练,很多人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有的演员甚至是全家总动员。张磊不仅自己把大量的时间献给了海韵艺术团,还把三岁的女儿带来做小演员,让老公也来做幕后工作。陈玉楼在团里从没上过舞台,主要是做幕后工作,却在全年近百场演出和两三个月的排练中一次都没缺席。

    为了保证演出效果,艺术团全体成员坚持每周至少两节课的唱腔、身段训练。很多演员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惜花大量时间自费四处拜师学艺,参加各类培训班、研修班。团里有七八个人参加过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文艺骨干培训班,团长卢宏海还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文艺院团团长培训班。在创排《风雪寒梅李三娘》时,李三娘的扮演者是花旦演员何彩红,她对人物刻画追求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她常对别人说,要把人物形象融入自己的血液,扮上那一刻,她就是李三娘,再寻不见何彩红的影子了。为了达到效果,她跑台步、练形体、学唱腔,用近乎“自虐”的方式学戏。而为了在这部戏中塑造更好的舞台形象,饰演刘知远的男主角胡彦华,在两个月时间内减肥10公斤。

    凭借过硬实力和良好口碑,海韵艺术团获得镇海“雄镇大舞台”项目的政府订单,得以到镇海的村落和社区演出,政府每场给予一定的补助。一年40场的演出,除去成本,没有什么盈余,但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走上城市大舞台始终是海韵人的梦想。2018年10月26日,海韵艺术团创排的甬剧《守财奴》受邀赴绍兴参加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祝贺演出。2019年,受邀参加甬剧艺术节的演出。此外,他们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展演中获得“优秀剧团”荣誉。他们创排的甬剧大戏《守财奴》、越剧大戏《九斤姑娘》受邀参加浙江胜利剧院“周末戏剧金舞台”演出。同时,他们还获得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天然舞台”项目的政府订单,成为少数几个入围的民营院团之一。

    

    获得尊重 四方相助

    

    

    因为对艺术的执着和投入,海韵艺术团不仅获得了观众的支持,还感动了很多业界专家,他们给予了这群年轻票友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最令人感动的是77岁的王丽娟。“她是我们艺术理念的启蒙老师,是海韵艺术团的精神支柱,是所有演员的主心骨。”团长卢宏海说。王丽娟从事戏曲艺术一辈子,从海曙区文化馆退休后仍然眷恋着深爱的舞台,早在这批年轻人还在群星越剧社时就担任他们的指导老师。海韵艺术团成立后,王丽娟被聘为总艺术指导,这是一个没有一分钱报酬的岗位,她却当作事业来做。整个剧团没有一件事不用她操心,从剧本修整到演员辅导,从形体指导课到乐队全配合,从道具到服装,从舞美到灯光……每到有大戏要排,她总是到得最早,走得最晚。每当演出成功,演员们在舞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时,她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默默鼓掌。演员们热情邀请她上台,但她总是婉言谢绝。团里不论年纪大小,都亲热地叫她“老妈”。“老妈”性格温和,对艺术质量的要求却极为严格。史艳说,她一直演传统戏的花旦,在《祥林嫂》中她饰演祥林嫂,这个角色年龄跨度大,人物心理起伏大,要在短短两个多小时中表现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她前前后后磨了两个多月,才获得“老妈”的认可。除了王丽娟,海韵艺术团还有两根“台柱”,一个是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原化妆师李美霞,另一个是鄞州越剧团的退休演员陆玉珍。她们和王丽娟一起,扶持着这些年轻人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

    此外,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主任王锦文也给予海韵艺术团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今年8月,《祥林嫂》在逸夫剧院演出时,她专门安排了传习中心副主任、资深灯光设计师薄孝波带着专业舞美团队和设备前来帮忙。国家一级演员、戏曲梅花奖得主张小君和舒锦霞,甬剧表演艺术家沃幸康也多次到海韵艺术团对他们进行指导。宁波市甬剧团、鄞州区小百花越剧团也给予倾力支持,服装、道具,只要海韵艺术团开口相借,从不拒绝。前年,他们准备创排《九斤姑娘》时,浙江越剧团将版权无偿授予他们。今年7月,在创排《祥林嫂》时,浙江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张伟忠专程前来面授机宜,对演员们进行了两天的辅导。在两天的接触中,这位曾7次获浙江省戏剧节演出演员一等奖的老艺术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回去后专门给艺术团有关负责人写了一封信,说:“你们在第一岗位的工作之余,又在第二岗位(戏曲艺术创作的岗位)上呈现了无私无畏的工作态度,令我肃然起敬,不仅看到了你们高超的艺术展现,更让我看到了你们对越剧艺术积极进取的精神。我由衷地为你们点赞,也为你们呐喊!”

    

    肩负使命 传播文化

    

    

    作为一家来自基层的业余戏曲社团,海韵艺术团始终以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让戏曲艺术绽放时代光芒。演员们经常到社区、农村、学校、敬老院参加公益演出,传播戏曲文化。

    海曙区文化馆常年无偿为海韵艺术团提供排练场地,为此,海韵艺术团每年参加海曙区文化馆举办的送戏下乡、戏曲晚会、慈善义演等公益演出。2017年10月,海韵艺术团承办的“艺韵·追梦”基层巡演走进镇海区湾塘村。当年12月,他们又参加了宁波市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梨园情”慰问老艺术家专场演出活动,海韵艺术团派出了李锡年、张旦恒、应立峰、卢宏海等演员。2018年和2019年,海韵艺术团举办的专场公益演出或演员们参与的公益演出均达到40场。

    海韵艺术团十分重视戏曲艺术在高校的传播。2018年受宁波诺丁汉大学校方邀请,王丽娟带着张旦恒、张磊等演员,在“诺丁汉之夜”活动中为外籍留学生排练戏曲联唱节目,受到热烈欢迎。2019年海韵艺术团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演出《九斤姑娘》,给万里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韵艺术团还主动到高校发展大学生社员,对他们在唱腔、身段和化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扩大戏曲文化在高校的影响。

    海韵艺术团积极赴全国各地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展示活动。他们参加过第三届国际微电影艺术节的颁奖晚会、“沐越华 赏春韵”第四季上海大型名家名票演唱会、海峡两岸第三届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庄坚、胡彦华、史艳等几个演员还参加了宁波甬剧研究传习中心的原创大戏《甬港往事》在香港的演出,扩大了宁波文化在全国各地的影响。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