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牡丹情缘 青春梦圆

——全本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海报

    车厘子 

    

    9月18日、19日、20日,连着三个晚上,赶到宁波逸夫剧院,观赏分为上、中、下三本的全本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一睹领衔主演沈丰英与俞玖林两位昆曲名家的风采。

    头天晚上,我坐在剧场前排靠左的位置,第一出“训女”开演,沈丰英扮女主角杜丽娘从上场门背对观众出场,缓步到九龙口转身亮相,正面恰朝着我的方向,只见她水钻头面光芒闪耀、一双明眸晶亮、眼角含情的模样,那一刻我顿觉喉头发紧、胸口发闷——这就是我多年来等着盼着一亲芳泽的杜小姐啊!现在终于近在眼前了。

    说起来,我与昆曲是有情缘的。2005年至2009年间我在江苏无锡上大学。无锡与苏州一向并称,代表江苏省内最为富庶的苏南地区,而在地理上,当年我们从无锡火车站出发,坐上最慢的绿皮火车,半小时也能到达苏州火车站。尽管距离很近,但那时我对苏州全然陌生,更不知昆曲为何物。在无锡基本也听不到昆曲,无锡本地流行的戏曲剧种是锡剧,跟我们宁波本土的甬剧类似,都源于滩簧,比较草根。无锡话也类似于宁波话,在吴方言里都算“硬”的,而苏州话则是出了名的软和糯。以上讲来似乎颇为神奇,苏、锡两地如此邻近,风土差异却相当大。

    然而冥冥中安排了我与昆曲的缘分。2005年年初,还是高三学生的我,在老家过年,电视里正播着春节戏曲晚会。当丝竹声响起,一对白衣戏装的青年男女演员圆口轻启、清声哼唱,相互依偎着,缓步从台下走到台上,水袖翻飞、深情表演的镜头出现时,我的眼睛耳朵一下子就直了,这是什么戏?怎么会这么美?人美、曲美、词美!它跟我们这边常见的越剧大不一样!后来我才知道,那种戏叫昆曲,那出戏是《牡丹亭》的一个片段,女主角叫杜丽娘、男主角叫柳梦梅,那对青年演员女的叫沈丰英、男的叫俞玖林,是苏州昆剧院的。

    日后的生活中,我便留意许多文艺作品中与昆曲有关的细节,譬如,看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杨凡的电影《游园惊梦》,余秋雨的专著《笛声何处》等等,一点一滴、一丝一缕,慢慢拼凑出我对昆曲认知的大致轮廓。

    等我了解到白先勇先生监制的青春版《牡丹亭》的时候,已经在无锡上大学了。犹记得那时青春版《牡丹亭》强调“进高校”演出,几年下来全国知名大学基本走了个遍,但偏偏就是没来过近在咫尺的我们学校,大概我们学校的人文氛围还不够浓厚。当年的我,曾在电脑上反复观看上、中、下三集的青春版《牡丹亭》,每当视频打开,“巾生魁首”汪世瑜老师演唱的片头曲即《牡丹亭》原著中的“标目”《蝶恋花》响起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跟着学唱:“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2009年下半年我参加工作,12月到北京出差,其间去北京大学找高中同学时,无意间发现北大校园里张贴着青春版《牡丹亭》和《玉簪记》演出的海报,男女主演正是俞玖林、沈丰英,我惊喜莫名,连忙去买票,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能选择看12月16日晚上的青春版《玉簪记》。16日晚,我兴冲冲赶到北大百年讲堂,欣赏精选六折戏的《玉簪记》,俞玖林、沈丰英这对黄金搭档塑造的潘必正与陈妙常。戏实在精彩,说起来这还是我头一次现场观看昆曲演出。当晚的另一大惊喜应该是见到了白先勇先生本尊。演出结束谢幕时,他亲自上台,一如既往地讲了一通饱含热情的话。还沉浸在兴奋中的观众们在走廊里排起长龙,逐一走到白先生面前,请他签名留念,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

    在宁波工作后,我的业余生活里依然少不了昆曲的元素。近年来在宁波开展的跟昆曲有关的活动,我几乎都参与过,当然,也不会错过每一场到宁波演出的昆曲。这些年,苏州昆剧院以每年至少一场演出的频率,把好戏名角送到宁波,但我与心心念念的“白牡丹”始终是缘悭一面。尽管2014年5月苏昆就来宁波演过所谓的“青春版《牡丹亭》”,俞玖林老师也依旧担纲男主,不过那次的女主却由年轻演员刘煜出演,而非沈丰英老师,并且内容缩减只演一晚,换言之,真正完璧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问世首演以来、历经全球巡演数百场之后,迄今还没到过宁波,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青春版《牡丹亭》的巨大成功,世所公认,十多年的打磨,千锤百炼,已臻完美,后辈的青年演员尽可以照这个路子一直演下去。然而青春版《牡丹亭》又有一个很大的特殊性,那就是这部戏从创排之初就是为沈丰英和俞玖林两人量身定制的,如果主演换人,就很难再说是大众心目中的“青春版《牡丹亭》”了。戏虽不老,人终会老,一晃十六年,当年二十几岁正青春的主要演员,如今也已四十出头人到中年,俞玖林成了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沈丰英远嫁香港少回内地,要这对“璧人”再同台合作越发难得,原班人马的青春版《牡丹亭》真是看一场少一场了。

    也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倍加珍惜这次在家门口看全本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机会,也算抓住了“青春的尾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