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综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份“共享稻田”里的大米,温暖远隔千里的两地贫困户

鄞州区总工会以消费扶贫促共享共赢


鄞州区总工会结对和龙市总工会,共同推进帮扶项目。(通讯员供图)

    

    

    

    

    

    

    周琼 翁晓东 

    

    来自千里外的“共享稻田”里的大米,让45岁的纺织女工欧阳海燕一家和千里外的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63岁村民周梅浩一家,都感到了深深的暖意。

    他们俩,相似的是曾经共同的贫困户的经历,正是鄞州区总工会参与的“共享稻田”项目,让远隔千里的他们一起奔走在脱贫脱困的路上。

    45岁的欧阳海燕是宁波嘉泽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2008年6月,她的丈夫因突发性脑血栓导致中风,从此病休在家。去年,她的儿子考上了温州大学,每年光学杂费就要8000多元,家中还有正在上初中的女儿,一家四口的吃穿用度全靠欧阳海燕一人的工资勉力支撑。生活的重担一下压在了这位平凡的女性身上。

    “我实在没有办法,别的也不求,就想着每天能勉强糊口。”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找上了鄞州区塘溪镇工会,并过审成为鄞州区建档困难职工。

    去年10月,她就收到了鄞州区总工会为她寄来的20公斤“共享稻田”大米。“当时快递发到村委,通知我去拿,真没想到建档困难职工的福利这么快就来了。20公斤大米,够我家吃一个半月了。”欧阳海燕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2020年年初,她又收到了塘溪镇工会送的20公斤“共享稻田”大米和其他慰问品。

    这份沉甸甸的大米来自遥远的延边州和龙市。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开始,鄞州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鄞州区慈善总会联合发起“共享稻田”慈善爱心认领活动。“共享稻田”每块100平方米,每年给认领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50公斤大米。在2018年-2020年间,鄞州区总工会共发动认领对口帮扶地区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的“共享稻田”1350亩,这些被认领的“共享稻田”大米,很多发放到了欧阳海燕这样的鄞州区建档困难职工手中。

    在精准帮扶着欧阳海燕们的同时,来自千里外的这些大米,也正让光东村的不少村民走上脱贫的道路。有着“平岗绿洲”美誉的光东村是延边州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71公顷,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的海兰江世代滋润着这片沃土。 水好、土好、光照足,一年只种一茬,这里产出的大米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但销路令人发愁。

    一直靠地里稻米收成来养家的光东村63岁村民周梅浩,在往年每到10月水稻收割后,就起早贪黑开着手扶拖拉机到处找买家,往往15亩地里的大米售卖光,冬天也就过去了。因为担心稻米售不完,先前他一直不敢多种。

    转变发生在2018年,鄞州与和龙两地创新推出“共享稻田”,开创了消费扶贫的新模式,也打开了光东村水稻销售的一扇大门。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周梅浩试种了70亩,当年就和村里其他74户贫困户一起尝到了新模式带来的甜头,分别拿到了“共享稻田”的2000元红利。多承租了水稻田,收购价又高于往年,周梅浩家的收入较项目实施前翻了一番。

    这个运用众包、众筹、共享等新经济理念的“共享稻田”帮扶项目,是鄞州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一次创新尝试。它开创了农产品C2C模式,使和龙农户直接面向宁波消费者,将原本中间环节的利润直接转让给农户,纯利润率提高25%,切实把“米袋子”变成农户的“钱袋子”。仅2018年,“共享稻田”项目就带动和龙301户农户858人增收,每户增收约2000元。

    一边促进和龙贫困户的增产增收,一边也帮扶鄞州区建档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鄞州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工会正通过“共享稻田”认筹工作,直抵两地贫困户的需求,提升了贫困户本人的获得感,创新消费扶贫模式,探索一条共享共赢路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