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综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定汪村“艺术赋能乡村”改造为教学案例

人大副教授把直播课设在小山村

    

    

    

    

    本报讯(记者孙吉晶 宁海县委报道组蒋攀 陈云松)宁海“葛家军”艺术赋能晴隆定汪村的生动案例引起了国内高校教师的关注。昨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波走出课堂,把直播课设在定汪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在直播讲课中,他的手机镜头里呈现的是定汪村村口的“枯山水”“有蓝”庭院等新打造的易观。

    这堂课的题目叫《乡村旅游与生态观光》,通过讲授乡村旅游与生态观光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定汪村经过两期‘艺术赋能乡村’改造,面貌发生了大变样,村民也发动起来了,内生动能十足,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对象。”黄波表示,《乡村旅游与生态观光》已经开设了10多年,专门针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给出智囊性的建议,这次把课堂搬到定汪,他和大学生们将对这个案例进行农业资源与旅游价值的评价研究。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的枯山水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不一样,村民把野花植入进来,这就是资源利用。”黄波指着村口一片景观分析道。在这个可观可感的生动景点上,他把农村资源规划的知识进行渗透,讲解。

    跟着老师的镜头“认识”定汪村后,远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印象最深刻的微景观是‘有蓝’庭院,但是感觉整个院子暗处比较多,可以增加点亮丽的色彩。”经济学院伍泓霏建议道。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学生曹钰豪说,定汪村布依族的蜡染工艺是传统文化的延续,除了给游客展示以外,可以增设一些体验环节,让游客体验蜡染的工序,此外可以将蜡染制品作为纪念品进行售卖,比如特色蜡染茶托,以及一些精致蜡染制品。学生们提出了20多条改进建议,为定汪小村的未来勾画蓝图。

    近两年来,黄波副教授参与了艺术振兴乡村的浙江实践探索,为宁海葛家村、东钱湖城杨村等样本村的打造提供了智力帮扶,并致力于艺术振兴乡村的方法论总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